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管理 >试谈教育运用行知生活教育践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要求

试谈教育运用行知生活教育践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4-03 点赞:7283 浏览:215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我校的艺术教育实践,通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从而形成学生的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我校依托乡村少年宫建设,培养学生艺术技能,在原有的艺术类课程及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开设了:摄影摄像、客家提线木偶、诵读与表演、手工与绘画、阅读与写作、舞蹈、器乐、泥塑、电脑等十几个培训项目。我校结合村镇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艺术教育的真正内涵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在这点上,乡村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利用乡村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大课堂,进行艺术实践。我校带领学生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如,编写民间艺术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实际,根据民间艺术资源,引导学生选择性地开展踩船灯、舞龙灯、踩高跷、十番音乐、客家山歌等项目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以“客家提线木偶”为特色,组织学生围绕提线木偶艺术开展实践和创新。利用陶行知教育理念,解决师资紧缺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我校的艺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术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践
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中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师生在认识生活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改造自身、完善人格的重要手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艺术教育,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主持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就在改进社内设立美育组,主张学校将音乐图画、工艺等艺术课程,作为一门主课,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和品德,培养学生创造艺术的精神。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艺术教育也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中小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前,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往往把艺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美术课和音乐课教学活动,或把艺术教育理解为单纯的艺术技能训练,忽略了艺术教育更为丰富的内涵,逐渐丧失了艺术教育对人的更为深刻和全面的教养功能。
我校的艺术教育实践,通过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以此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从而形成学生的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1.利用乡村教育资源,拓宽艺术教育渠道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要求,便是盲目的教育。”这一论述精辟地指出了教育与社会活动的关系,强调了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告诉我们,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的活环境的活势力进行教育,为我校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思路。
为此,以“乡村少年宫建设”落户我校为契机,我校加强了与村镇文化活动的交流与联系,将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校外活动的功能,同时,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大课堂,使学生实践艺术活动的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1.1 依托乡村少年宫建设,培养学生艺术技能。我校乡村少年宫活动项目,借助项目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开辟和完善了新的艺术教育场地与设施,添置、更新了艺术教育设备。我们在原有的艺术类课程及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开设了:摄影摄像、客家提线木偶、诵读与表演、手工与绘画、阅读与写作、舞蹈、器乐、泥塑、电脑等十几个培训项目。学生艺术技能培训得到科学的规划。同时,我们变以往“寻找适合教育的孩子”为“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真正做到人人能参与、人人要参与、人人在参与,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1.2 结合村镇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陶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发现,课外、校外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发展兴趣特长的沃土,也是他们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多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与积极参与村镇艺术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不仅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培养了他们浓厚的艺术兴趣,而且获得了众多农村家长的认可与支持。
比如,我镇的农历二月初五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物资交流会和节庆日,这个地域性的传统节日在汀东片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这个节日不仅为农民们提供了农资交流贸易,而且是各种民间艺术大展身手的大舞台。为此,我校组建了文艺队进行定点表演,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又如,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组织师生参加村镇专题文化艺术活动,并逐渐成为村镇文艺活动的主角,常常参与策划、创作、组织、排练、表演的全过程,包括海报设计、舞台美术、灯光艺术、音响设置、摄像摄影等各种活动,这些活动给师生们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原来局限于课堂教学的纸上谈兵式的“艺术教育”,终于在社会生活这个沃土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获得了生机与动力。
我们还常常与村镇文化活动中心联动,面向村镇民众开展文艺联动。经常性的活动有:一年一度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棋艺交流会、书写春联及主题文艺进新村、敬老院、工厂等活动。
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校的艺术教育逐步践行着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共教、共学、共做、共生活的生活教育理念,学生的艺术修养逐步提高,审美情趣得到有效培养。

1.3 走进“自然”大课堂,进行艺术实践。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农村之于城市,似乎在教育教学上显得“落伍”甚至“落后”。我校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为依托,精心挖掘教育教学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陶行知指出:“社会即学校,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乡村里,随处可见的高山、小河、田野……到处都充满着艺术教育的契机,值得所有的乡村教师精心利用。如,我们的美术课捏泥娃娃活动,我们不是采用城里孩子常用的橡皮泥来做练习,而是将课堂搬到野外,让学生自己动手挖黏土,教师指导孩子们进行泥塑活动,这样的教学,可以想象孩子们是处在一种怎样快乐而有效的学习中。艺术教育显然不能仅限于课堂,不能仅限于简单的技能训练。艺术教育的真正内涵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在这点上,乡村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我们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远足、登高和参观游览等活动,通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聆听民间传说、趣闻、历史故事,利用摄影、写生、收集习作题材,采集动植物标本等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从欣赏客体的形式美过渡到体现其内容美,从而把最美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艺术活动表达出来。

2.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传承民间文化艺术

我校地处闽西,闽西客家民俗活动有着“源起各异,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多元共存;技艺精湛,异彩纷呈”的特点。除了游大龙、走古事、游大粽、犁春牛、烧炮、游花灯、拔龙等20多种活动形式以外,还有踩船灯、舞龙灯、踩高跷、十番音乐、客家木偶、客家汉剧、客家山歌等等。其中戏剧以闽西汉剧和提线木偶最为著名,前者素有“南国牡丹”之称,后者作为最古老剧种之一曾出访东欧而备受欢迎。我们充分挖掘和传承本土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展艺术教育创新活动。
2.1 编写民间艺术校本课程,传承传统文化艺术。我们借助当地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师生通过访问、调查、参观、搜集、欣赏等形式,对部分客家民间文化项目及乐谱、特点、表演技巧等进行了整理和记录,并编印《客家风》校本艺术教材,让全校学生对本土民间文化的发展和现状进行学习和了解,丰富了民间文化艺术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民间文化艺术的热情。
2.2 利用民间艺术资源,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根据民间艺术资源,引导学生选择性地开展踩船灯、舞龙灯、踩高跷、十番音乐、客家山歌等项目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对道具制作、表演技巧、音乐节奏、歌词内容等进行改编、改进和创新。我们每年和镇文化站联合举行民间文化艺术节展演活动,活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也给学生带来民间文化艺术的熏陶。
2.3 以“客家提线木偶”为特色,挖掘民间文化内涵。学校组织学生围绕提线木偶艺术开展实践和创新。比如:学习提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偶技术和方法;木偶剧目的编剧时代化(常寓“品德教育、安全常识、文明礼仪、感恩教育”等于木偶小品小戏或木偶课本剧之中。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木偶服饰的现代化;木偶剧表演的舞美、灯光、音效的科技化;木偶道具制作的逼真化等。这些学习活动均由乡村少年宫培训的艺术技能组去承担。如:编剧——阅读与写作组;服饰——手工与绘画组;道具制作——泥塑组;舞美、灯光——书法美术组;背景音效——电脑信息组;演出与直播——摄影摄像组等。同时根据木偶剧的特点,我们正进一步探索研究木偶魔术、木偶变脸和木偶吹竹笛技术等创新项目。陶先生说:“创造主未完成的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对民间文艺的整理、挖掘、创新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意识。
在木偶戏学习这个平台上,我校各类艺术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逐渐附加在上面,逐一得到开展。

3.利用陶行知教育理念,解决师资紧缺问题

在农村艺术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师资问题?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知识为公”、“即知即传人”的教育思想,我校采用学科教师参与、民间艺人辅助以及小先生制等方法,有效解决了农村艺术教育师资紧缺的问题。
3.1 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艺术教育中。艺术教育应让每一位教师参与。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师的职责,全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要关注、参与艺术教育。“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从广义的艺术教育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服饰到表情,从兴趣到爱好,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仅从艺术的种类来说,就包括语言艺术、表情艺术、造型艺术、应用艺术、综合艺术等,不管哪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切入,渗透艺术教育,如语文课对语言文字的美感教育,艺术作品的创作;自然、科技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美;劳动感受创造之美;思品体验做人之美……教职工参与艺术教育,各学科在渗透艺术教育的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如组建教师民乐队、合唱队等,从而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
3.2 聘请文艺专家和民间艺人担任艺术活动。我校聘请文艺专家和民间艺人,通过开设专题讲座、辅导课外活动、指导艺术实践等方式,或通过组建志愿者行动帮助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高艺术教育活动的水平。
3.3 即知己即传人,推行小先生制。陶行知认为“从真正生活教育看来,大众都是先生,大众都是同学,大众都是学生。教学做合一,即知即传是大众的生活发,既是大众的教育法。”根据这个理念,我校的艺术教育,逐步推行“能者为师”的教学形式,让在某方面有专长的孩子担任“小老师”,去教别的孩子。实践证明,孩子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他的教育力量有时比教师大得多。

4.营造校园艺术氛围,培养学生文艺素养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创造艺术之环境”的主张。他十分重视环境陶冶性情的作用,注意用美育陶冶学生性情。我校十分重视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整个校园整洁美观,一花一木,一草一石,都精心设计,每一个空间、每一个角落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如校园中间“百年古樟树”的陶像雕塑;独具特色的艺术长廊;还有充满生机的桃园、竹园、李园、桔园;乡师旧址群;后山文化区等无不展现着浓厚的百年历史积淀和生机与活力,使学生跨进校门所看到的,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美的,从而得到美的陶冶,获得美的享受。整个校园的环境布置,从橱窗、艺术标语,到教室的艺术角,都浸沉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平台。
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鼓号队、腰鼓队等传统文化阵地,也展现着艺术校园的活力;每学年举办科技节、艺术节、素质汇报、节日主题活动等系列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让校园的每一个空间都赋有环境陶冶,艺术体验与成长的功能,对学生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个人品格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乡村学校,我校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艺术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1 我校师生被选拔参加过电视台电视剧,高清数字电影等演出拍摄;参加福建电视台,龙岩电视台的文艺演出;学校师生的作品被收入《福建优秀文艺作品集》;还被接受过龙岩电视台《闽西绝活》栏目的专题采访;也接受过人民广播电台关于“生活教育”的专题采访等。
4.2 学校文艺队参加的历届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均能以农村组第一,第二的成绩被选拔进入县汇演。多次获得全县汇演

一、二等奖;多次代表我县参加市汇演;其中2011年获市一等奖。

4.3 我校学生的书画作品、诗文竞赛、科技制作、剧本交流等分别在全国、省、市、县均取得喜人成绩。
4.4 全校学生艺术素质、审美情趣、文化修养、文化创新等方面逐步在“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彰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