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教育法学 >体验式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

体验式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

收藏本文 2024-01-24 点赞:6513 浏览:226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近年来,体验式学习模式以其独有的寓教于乐、注重体验的学习特点,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体验式学习弥补了传统教育单一灌输的不足,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体育,在将体验式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充分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能逐步形成适宜学生发展的体育教学形式,并不断推动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体育教学体现发展趋势

一、对体验式学习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大卫·科尔博构建的体验式学习模型,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代表,即“体验式学习圈”。他提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然后对体验过程进行反思,进而与其他人分享体验带给自己的感悟,再整合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因为实践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所以又进入了下一个“体验式学习圈”。[1]
体验式学习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观和学习形式。它是以学生的经验与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身心投入为前提,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和自我体验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从学习的角度分析,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强调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彰显学生的不同个性,满足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求,最终使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这也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中以老师为主导的不足。
从生理角度分析,人脑的记忆功能非常强大,但并不代表每个人的记忆能力也很强。传统教育中课堂讲授的灌输模式属于人的“概念记忆”,即对某一事物的认知源于概念性的解释。这种记忆在脑海中存留时间较短,并且极易被其他记忆所覆盖。概念记忆需要不断地重复强化,才能形成相对永恒的记忆,否则它有可能会很快并彻底消失。而体验式学习属于人的“行为记忆”,即对某一行为、动作、做法或技能等的回忆。这种记忆极少会被忘记,因为涉及具体行动。例如体育运动,一些运动技术长久不用的话,也许会生疏,但极少会被遗忘。

二、体验式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情境学习是体验式学习理论的重要思想,而体育教学过程正是典型情境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很多专项性动作技术的学习。[2]从广义上来说,体育教学过程是指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从狭义上看,体育教学过程是让学生不断体验运动的乐趣,形成运动爱好,掌握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保持健康的过程。

1.体验式学习在体育教学方法上的体现。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多以传统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过于强化竞技体育的运动技术、技能,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形成无区别、无差异性的一概而论的统一的教学模式。体验式学习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而且能让学生身心同时受到锻炼,处理好学生的基础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协调关系,并把个性发展置于重要的位置,最终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多个目标的要求。
另外,体育本身是一种体验式活动类课程,而体验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体验者从自身角度出发,去理解、去感受、去建构,进而生成对事物的独特的感受、领悟和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同的项目和过程使每个个体的体验各不相同,这使课程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价值取向,也就成为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体验式学习突出了体育教学的可塑性、自主性和完善性原则,有利于体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2.体验式学习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是在教材的影响下先看内容然后再去制定教学任务,他首先考虑的是教材中的具体内容,比如具体的运动项目、运动技能,要求学生被动地去适应;而体验式学习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生未来的发展,然后根据这样的思考去选择适当的活动,让学生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体验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全面发展。
体验式学习在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与体育课程结合中,它的形式不仅包括个人或所处的团队的行为,而且包括平时的竞赛、游戏、组织练习等互动。与传统体育教学比较,体验式学习模式的体育教学具备四个明显特征:第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教育,讲究学生自身体育学习的领悟与体会;第二,从传统的教材中解脱出来,强调学习的资源是每个参加者和学习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只注重学生对技能本身的掌握;第三,要求学生主动地去做,去感受,去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强调即时感受;第四,要求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学习,一起解决问题,分享总结经验。因此,在这种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且从体验中产生有意义或相关的洞见。

3.体验式学习在体育教学模式上的体现。

体育教育家穆斯卡·莫斯顿在其专著《体育教学》中提出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确立新的教育对象观。因此,体验式学习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方向。[3]
在体验式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将建立起基于个体独立自主的平等新型师生关系。学生就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为学生怎么写作的。在体验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教师侧重进行引导和点拨,以及同学进行平等的讨论和交流。
体育教学尤其是运动技术的教授课程,是非常典型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中的情境学习。传统的讲授式方法,对于专项性技术动作学习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即使能够熟记动作要领,但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情境学习在体育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因为在学生不断练习的过程中,老师会及时发现学生的不正确动作,给予纠正。学生如果遇到自己不清楚的地方,也会向老师请教。师生之间不断地交流与沟通,也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体验式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发展趋势1.学习目标多元化发展,变革体育教学观念。

传统体育教育的核心就是将体育的各种概念、理论、技能从教师传递给学生,它承袭我国传统师者的教学理念,形式上是以教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www.udooo.com

师为中心,注重教师讲授的主导地位,轻视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体验式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因此其发展必然引发体育教学观念的变革。[4]
学生的需要、能力、条件等实际是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体育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时,体育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因为学生之间在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具有多元性,所以,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应考虑此类因素,使教学目标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式学习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可能是单一的体育知识的学习,比如讲某一体育运动变成团队游戏来开展体育教学,或者通过介绍明星价值、球队风格、教练员执教魅力来普及体育理论等;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比如体育美学、体育传媒、体育心理学等。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也是多样的,它可能偏重比赛成绩方面,可能偏重于基础理论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精神和行为交流方面。这种教学观念将学生单纯的对体育教学身体活动的认识、理解和看法升华为融入自身见解和生活的特殊认识过程,

2.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改变体育教学规律。

传统的体育教学规律是教师将各种专项性技术动作方法、体育概念与理论,统统以“标准答案”的形式单一地灌输给学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或通过观看录像等手段让学生简单模仿,记忆现成的动作技术,最终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是把学生当成“物”的表现,它忽略了学生是有自由意识、有丰富灵感和独立判断能力的人。
体验式体育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因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体育技能,增强社会适应性,促使学生不断地成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保证学生将来有过硬的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拓宽学习空间,改善体育教学环境。

传统的体育教学环境仅限于运动场上,非常窄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5]现学设备也越来越丰富,学校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切便利条件,学生可以利用图书室、现代电子电讯设备、实验设备如网络、电子信息、人与人间交流、书本知识、休闲体育活动等方式来学习体育知识或与体育相关学科的,以及相结合的知识。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体育教学在时间和地点上延伸到体育场馆以外,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教学环境相互融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习的空间,而且丰富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
四、结语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活动,既包含了技能的传授,又包含了学生认知学习、社会学习和情感培养等。所以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体验式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以亲身体验为基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发挥体育教学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桂海荣,邓文才.体育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探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5):125.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黄力群.体育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的探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3):82.
[4]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5.
[5]王铁成,宋丽娟.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88.
(作者谢先运系湖北大学体育学院201研究生在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