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建筑经济 >盈余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理影响实证站

盈余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理影响实证站

收藏本文 2024-03-06 点赞:6605 浏览:2265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导致出现写作技巧问题。为解决写作技巧问题,股东与高管签订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薪酬契约。然而,高管为最大化自身利益,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提高薪酬报酬。本文主要研究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采用2008年-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
关键词:高管薪酬;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1001-828X(2013)04-0-02
一、引言
当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出现写作技巧问题。为解决写作技巧问题,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签订激励契约,规定了管理层获得报酬的条件以及报酬的组成。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以及企业价值的不可观察性,导致股东很难直接对管

源于:标准论文www.udooo.com

理层的行为进行奖惩,因此,在订立薪酬契约时,将企业会计业绩指标作为订立契约的基础。然而,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
本文通过对2008-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利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盈余管理的幅度,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而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存在管理层为提高薪酬而对企业会计业绩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二、文献综述

关于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问题,国外很多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且已有多位学者得出了相关的研究结论。Watts 和Zimmerman(1978)的研究结果表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基于盈余而制定薪酬契约,这将激励公司高管采取使其自身薪酬最大化的会计政策①。Steven Balsam (1998)研究表明可操作性应计利润不仅与高管薪酬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可操作性应计利润也与经理的报酬成正相关。②
关于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国内很多学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与观点。李增泉(2000)认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关性并不大,而主要与所在企业规模的大小以及所在的地区有关③。刘斌(2003)认为无论增加还是降低CEO的薪酬,都不会诱发CEO操纵盈余或者操作利润的行为。说明CEO盈余管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增加其公开性的薪酬,而是为了除公开性薪酬外的其他目的④。朱星文(2008)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⑤。

三、检测设提出

为解决写作技巧问题,股东和管理层之间设立以会计业绩指标为基础的薪酬契约。虽然该方法激励管理层尽可能的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努力,但是也为管理层通过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从而提高自身薪酬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性。总之,因为薪酬契约以会计盈余为衡量依据,管理层为实现薪酬水平最大化,就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由此我们提出检测设:
存在高管出于提高薪酬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即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

四、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08年-201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对原始样本进行了进一步筛选和剔除。本文主要剔除以下三类公司: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2.剔除2008年上市的公司。因为计算盈余管理程度时,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需上一年度财务数据。3.其剔除模型量数据缺失的样本。从而得到最终有效样本3776个,其中2008年1263个,2009年1259个,2010年1254个。数据来源于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使用的统计软件为E-views 5,SPSS 13.0,Excel 2007。

(二)盈余管理的计量

会计盈余Earnings由经营活动产生的流量(Operating Cash Flow)以及总体应计项目(Total accruals)组成,即Earnings= OCF+TA,因此,总体应计项目TA=会计盈余Earnings-经营活动产生的流量OCF。同时,总体应计项目又分为可操作性应计项目和非操作性应计项目,TA=DA+NDA。其中DA为可操作性应计项目,通常用来衡量盈余管理。而因为DA无法直接得到,因此,可先利用模型得到NDA,再由DA=TA-NDA,得出DA。本文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非操作性应计项目,根据以下步骤计算可操作性应计项目:
1)非操作性应计利润NDA
其中,为公司i第t年非操作性应计利润,为公司i第t-1年期末总资产,为公司i第t年主营业务收入与第t-1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差值,为公司i第t年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与第t-1年余额差额,是公司i第t年固定资产,是公司i第t年无形资产,为公司i第t年经营活动产生的流。,,, 是总体参数,由以下模型回归从而得出。
其中,为公司i第t年总体应计利润,为残差
2)可操作性应计利润DA
得出消除公司资产规模影响后的可操作性应计利润,从而衡量盈余管理的幅度。

(三)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程度,由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的可操作性应计利润衡量
2)解释变量:薪酬对数是指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再取对数,用以刻画高管薪酬变量。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以及总资产对数作为控制变量。
以盈余管理程度EM为被解释变量,薪酬对数LnSalary为解释变量,资产负债率LEV以及总资产对数LnAsset为控制变量建立以下模型:

五、描述性统计与回归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盈余管理程度,薪酬对数,资产负债率,资产对数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二)回归结果分析

将以上经过初步剔除的样本数据,代入模型中,用以检验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根据上文提出的检测设,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解释变量薪酬对数的系数的预期符号为正。债务契约检测设指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公司财务杠杆越高,公司出现违约的风险越大,公司管理层越倾向于对盈余进行管理从而提高净收益,降低违约可能性以及违约成本。但是,当公司财务杠杆过高时,债权人在与债务人签订贷款协议时,一般会附加一定的保护条款,债务人为了达到这些条款的要求,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治理情况,限制盈余管理的情况。因此,我们认为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的系数预期符号不确定。
政治成本检测设指出,公司的规模过大会引发政治成本,为尽量减少政治成本,管理人员有动机对会计业绩进行盈余管理,将本期的收益递延至以后各期。因此,本文认为,控制变量总资产对数的系数为正,即公司规模越大,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越大。
由表3我们可以得出,盈余管理EM与高管薪酬对数LnSalary的相关系数为0.025,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为正,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检测设,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幅度正相关。同时也说明,管理层从公司领取的薪酬越高,盈余管理的幅度也越大。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系数是-0.053,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一结论与债务契约检测设不符,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当企业财务杠杆较高时,易受到债权人的监管和限制,如在签订债务契约时,附加一些其他条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管理层对会计盈余的操作行为。另一个控制变量总资产对数与盈余管理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系数为0.007,其中,总资产对数是用来衡量公司规模大小,相关系数为正,验证了政治成本检测说,公司规模越大,政治成本越大,管理层越会选择减少当期净收益的会计政策。
从表3我们还可以看出该模型修正的可绝系数并不高,仅为0.062。但是我们知道影响盈余管理程度的因素有很多,而本文仅是研究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因此,由此模型的得出的可绝系数虽低但不会对本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而整体模型的F值为84.860,在1%的显著水平下,可以认为解释变量对模型影响显著。即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检测设,认为高管薪酬和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2008-2010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前三名高管薪酬对数与盈余管理幅度正相关,当薪酬契约以会计业绩指标作为基础时,高管为提高自身薪酬,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达到操作盈余,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目的。同时,当高管领取的薪酬越高时,进行盈余管理的幅度也就越大。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改善高管薪酬结构,创新激励形式。公司应该推行不同形式的股权激励机制,如股票期权、管理层收购等,使管理人员获得一定数量的公司股权,从而使管理人员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共同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为实现公司长期利益与价值最大化目标而努力。
2.完善薪酬契约,多维度衡量管理人员业绩。在薪酬契约中,应引入更多不易被操纵的指标,如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流,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利润等,从多方面衡量企业业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3.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当管理人员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而增加自身薪酬收入时,董事会、监事会应加强监督职能,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抑制管理层侧重短期利益而忽略公司长期利益的行为。
4.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强化内部权力制衡。公司的独立董事应按照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期职责,维护公司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权益,对管理层的经营进行监督。
注释:
① Watts R.L,J.L Zimmerman: Towards a Positive Theory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78(1)
②Steven Balsam: Discretionary Accounting Choices and CEO Compensation,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8
③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 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0(1).
④刘斌,刘星,李世新,何顺文.CEO 薪酬与企业业绩互动效应的实证检验.会计研究,2003(3).
⑤朱星文,等.公司治理、盈余质量与经理报酬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检验.南开管理评论,2008(2).
参考文献: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0(1).
刘斌,刘星,李世新,何顺文.CEO薪酬与企业业绩互动效应的实证检验.会计研究,2003(3).
[3]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9(9).
[4]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经济研究,2000(3).
[5]朱星文,等.公司治理、盈余质量与经理报酬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检验.南开管理评论,2008(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