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法不足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网

教学法不足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网

收藏本文 2024-01-27 点赞:5683 浏览:175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问题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对问题教学法作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在实施问题教学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语文教学;问题设计

一、问题教学法的概念

问题教学法基本形成是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美国家,杜威提出著名的“教学五步”法,即“情境——问题——检测设——推理——验证”,这种方法为后来问题教学法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对目前问题教学法的概括,从两个层次来理解,一种是通过教师提出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得出正确结论。另一种是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终身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1问题教学法中问题来自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以问题为切入点,带动和启发学生提问,在共同的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共同讨论进一步解决问题,完成教学内容。

二、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在问题教学法中,经常出现的误区是关于问题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于问题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化,其次是对于已经准备好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在课堂中实施,以至于达不到一定的效果。不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问题设置不当、问题脱离文本、问题平淡乏味等。对于在实施问题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学生不读课文、教师一连串的提问、学生是在揣摩老师心理的前提下进行回答、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也是流于形式、小组讨论的结果没有创新性等。
(二)实践探讨。课堂提问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课堂提问的设计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在课堂提问中坚持系统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因而课堂提问也就是以老师的控制为基础,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活动过程,它具有系统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从提问内容、提问方式到提问层次、提问的逻辑思路,从具体提问措词、提问语气到提问时宜甚至提问对象都应有一个系统性的谋划,让课堂提问成为一个有步骤、有计划的、前呼后应的系统。
2. 坚持诱导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不是命令学生去思考什么。它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能在对问题的思考中获得一种醒悟或者一种暗示:关于某一内容还可以作出这样的可能,关于某一内容是否还可以有其他的种种可能。。课堂提问的背景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因为在教学内容面前学生由于知识与经验的缺乏而漠视其中的精髓,课堂提问的意义就是诱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精髓。第二种情形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发现问题,但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作为教师,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提问试图帮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提问给学生一个可能的问题或者问题的某种可能性,结果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这是课堂提问的重要特征。
3. 坚持适度性,主要是处理好问题的难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关于课堂提问难度问题,主要考虑学生渴望表现自己,满足自己内心的自我肯定的需要。如果提问难度过大,学生会拒绝回答。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反而会大大降低。课堂提问的难度应当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接近,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关于课堂提问密度,它与实际的效果并不是成比例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只有在课堂提问的适当数量与频率的刺激下,才能真正活跃起来,提问密度过小,学生会松懈,密度过大,学生会因缺乏调节而力不从心。所以在课堂提问上,教师要把握难度和密度之间的适当关系。

三、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技巧

1.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都有思考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使至少大多数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在提出问题以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千万不要先点拨后回答,也不要让几个或者全班学生一起回答,对待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给出客观评价,同时也要多加鼓励。
2.做好每堂课的归纳与总结。问题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以问题为线索,把整堂课所学的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在最后阶段老师要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堂课的要点和重点难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学生课后消化和积累知识。老师通过最后阶段学生对问题的反应,也可以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3.提出的问题应该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不能让你的问题提出后无人能回答或者每个人都能很容易回答,也就是说要使你的问题适应各类学生的水平,让优生有思考的余地,让差生有提高信心的机会。
问题教学法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72).
马赫穆托夫.问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M].莫斯科:教育科学出版社,1972.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第2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udooo.com

.
[4]蘖梓捉《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基础教育研究,2005,(10).
[5]吴杰.教学论——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