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合肥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森林格局动态

合肥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森林格局动态

收藏本文 2024-02-08 点赞:31622 浏览:1458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四个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对比分析了合肥市1989年,1995年,2003年和2007年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Fragstats3.3计算景观指数分析了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和特征。同时,合肥市人口、经济、政策等因素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如下:(1)将土地利用划分为耕地、建筑及铺装、城市森林(专指树冠覆盖率大于30%的地类)、一般绿地(树冠覆盖率低于30%的地类包括人工草坪以及郊外的自然草地)、水域以及裸地(指未经耕作又无植被覆盖的土地类型,也包括开发待建设的土地)。Erdas中统计分析功能以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果:1989-2007年间,农田和城市森林呈减少趋势,农田共减少了20790.36hm2,其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73.27%下降为了44.34%,年变化率为2.19%,城市化扩张的用地基本上是占用农用耕地来实现的;城市森林减少486.18hm2,其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7.7%下降为了7.03%,年变化率为0.49%。其他地类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建筑及铺装增加19404.9hm2,其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11.98%上升为了39.01%,年变化率为12.7%;一般绿地增加450.9hm2,年变化率为14.6%;裸地和水体都有波动地增加。18年间各个地类空间变化以农田、建筑及铺装以及城市森林之间转化为主。(2)1989 -2007年间,合肥市范围内斑块数量和斑块边缘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合肥市景观受到的各种干扰影响加大,景观组合格局由简单变得更为复杂;景观形状指数增加较为,合肥市景观边界趋于复杂,斑块形状不规则增加;城市景观分维数波动很小,各景观类型在该时期内斑块形状未发生大的变化;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均有增加,合肥市景观多样性了提高,景观格局的异质性逐渐增高;破碎度指数一直呈上升趋势,景观类型分布趋于分散,人为作用加大而使景观形状变得较为复杂。(3)1989 -2007年间,城市森林景观格局也合肥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而变化。合肥市范围内城市森林斑块数量和边缘密度增加,而城市森林面积下降,这些变化合肥市城市森林景观结构随时间变化更加丰富和复杂,受到的人为干扰影响加大,景观被边界分割的和破碎化加大,景观组合格局由简单变得更为复杂;景观形状指数不断增加,城市森林景观边界复杂,斑块形状与圆形相差,形状不规则,形状趋于复杂;3个时段城市森林斑块的形状变化特征也不尽相同,在1989 - 1995年期间,城市森林斑块形状指数变化剧烈,从59.2238上升到103.0047,斑块的形状变的更加复杂;在1995 - 2003年期间,森林斑块形状指数从103.0047提高到107.4157;在2003 - 2007年期间森林斑块形状变化不剧烈,斑块形状指数从107.4157降低到109.3692。景观分维数较高,均在1.2以上,各斑块的形状较为复杂和不规则;从1989年至2003年分维度是逐渐增加的,这一阶段城市森林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和不规则,但2003年以后,城市森林景观元素的分维数有的下降,从2003年的1.4595降到1.2873,显然近几年来在城市建设中已开始构建一些面积的城市森林斑块,形状的复杂性也减低。破碎度指数一直呈上升趋势,而聚集度指数也从1989年的90.7309下降到2003年的77.6591,这反映斑块呈散点分布,斑块较小,森林景观破碎化指数较高。城市森林斑块的破碎化在1989年至1995年的时间段表现最为剧烈,而1995年至2003年的间变化不大,2003年以后略有改善。(4)对合肥市近年来统计年鉴的分析可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政策有密切关系。1989-2007年,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出农田、城市森林等地类减少,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的特点,这与期间政策驱动、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发展有关系。关键词:土地利用论文城市森林论文景观格局论文驱动力因素论文合肥论文

    摘要4-6

    Abstract6-9

    1 文献综述9-20

    1.1 城市化进程的9

    1.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国内外发展动态9-12

    1.3 景观生态学国内外发展动态12-14

    1.4 城市森林的国内外发展动态14-17

    1.5 “3S”技术在城市森林景观分析中的应用17-20

    2 引言20-24

    2.1 研究目的和20-21

    2.2 研究内容21-23

    2.3 技术路线23-24

    3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24-32

    3.1 研究区概况24

    3.2 研究方法24-32

    4 结果与分析32-46

    4.1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32-37

    4.1.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32-33

    4.1.2 土地利用空间变化33-37

    4.2 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37-41

    4.2.1 景观整体格局动态变化分析37-38

    4.2.2 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分析38-41

    4.3 驱动力因素分析41-46

    4.3.1 政策导向41-42

    4.3.2 人口因素42-43

    4.3.3 经济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43-44

    4.3.4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房地产开发44-46

    5 与讨论46-4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