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人工湿地工程对城市湿地公园构建实践和理谈

人工湿地工程对城市湿地公园构建实践和理谈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6442 浏览:1976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体系的组成,湿地公园建设已保护湿地的一种手段以及维持或扩大湿地面积行之的途径之一。将人工湿地工程应用于城市湿地公园的构建,是湿地生态恢复的一种途径和主要模式。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处理效果考虑,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有力手段。本研究着眼于人工湿地工程的实践研究,从强复氧潮汐流人工湿地应用于污染修复的研究和艾溪湖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应用于污染修复的研究两出发,人工湿地工程中湿地植物对COD、TN、TP和DO四个指标的影响来分析湿地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探讨人工湿地工程在城市湿地公园构建的实践和理论应用,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本研究从以下两的探讨研究:1.在强复氧潮汐流人工湿地应用于污染修复的研究中:(1)各种不同搭配的植物组合均有一定的COD去除能力,其中“绿萍(Azolla imbricate)+槐叶萍(Salvinia natans)+紫芋(Colocasia tonoimo)”组合效果最好,当净化周期为10天时,COD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6.12%,其次是“绿萍+水鳖(Hydrocharis dubi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和“水鳖+黄菖蒲”两个组合,在净化周期为8天以上时,可以达到90~94%的COD去除率。(2)不同植物组合对TN去除的变化趋势比较,在净化周期为1~6天时,各种植物组合并无太大差异。净化周期为10天时,其中“绿萍+茭白(Zizania latifopa)”组合对TN的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71.98%,“绿萍+槐叶萍+紫芋”次之,最高为70.12%。(3)不同植物组合对TP的去除均呈现一定的处理效果,7个组合中“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绿萍”的脱磷效果最差,低于其他6个组合,“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绿萍+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次之。而其余5个植物组合的脱磷效果相对较高,且无差异。(4)不同植物组合呈现较为稳定的溶氧能力,基本上均分布在2~4mg/L,但当净化周期为6天或7天时,大植物组合所处理的水样均达到溶氧峰值,其中“绿萍+茭白”最为,不同植物都有一定泌氧能力,处理时间的增加水体溶氧也随之增加,达到饱和。2.在艾溪湖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应用于污染修复的研究中:(1)经过多次实地采样监测,从艾溪湖湿地公园各采样点的COD值来看,水质标准均为劣V。(2)本次实验样点中,植物对于COD的去除的效应不,在有植物的样点中COD值反而更高。原因可能是采样之前的较长时间中,南昌连续阴雨、气温低,水中的植物生长不旺盛,导致对COD的去除效应不,同时,残枝败叶腐烂成微粒存在于水体中。微粒被取样后,作为有机污染物被测定,故COD值偏高。(3)比较有植被区和无植被区的TN含量可知,植物的存在对水体中TN的净化有的作用,各植物之间的净化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力花(Thapa dealbata)、紫芋、花叶芦竹(Arundo donax)区水质情况良好,其净化能力较强;芦苇(Phragmites austraps)、香蒲(Typha orientaps)、茭白也反映出一定的净化能力,黄菖蒲处水质情况含氮偏高,净化能力较弱。(4)不同植物对水体中TP的净化效果有差别,羊蹄(Rumex japonicus)、茭白、芦苇、香蒲、再力花以及紫芋的净化效果,样点中的芦苇和黄菖蒲对水质的净化效果不理想,可能与其生长季节、种类及数量有关,而言,有水生植物的样点处比无水生植物样点处的TP的含量低,植物在对水体中磷的吸收有的作用,且不同植物对磷的吸收能力不同。综上研究结果,人工湿地工程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过滤、吸附、共沉、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净化机理,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并能增加城市的水景面积。未来人工湿地工程广泛应用于城市湿地公园构建的研究发展中,将更加湿地公园的规划与人工湿地工程的紧密,使之湿地生态恢复的一种途径和主要模式。关键词:人工湿地论文城市湿地公园论文污染修复论文艾溪湖论文

    摘要3-5

    Abstract5-10

    第1章 绪论10-19

    1.1 研究背景10-11

    1.2 研究目的和11

    1.3 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发展现状11-13

    1.3.1 国外城市湿地公园发展现状11-12

    1.3.2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发展现状12-13

    1.4 人工湿地技术与方法概述13-19

    1.4.1 湿地的定义13-14

    1.4.2 人工湿地的定义与分类14

    1.4.3 人工湿地的组成14

    1.4.4 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14-15

    1.4.5 国外人工湿地工程研究进展15-17

    1.4.6 国内人工湿地工程研究进展17-19

    第2章 研究区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概况19-23

    2.1 地理位置19-20

    2.2 气候20

    2.3 水文20

    2.4 生物多样性20-21

    2.5 社会经济21-23

    第3章 研究方法23-31

    3.1 技术路线23

    3.2 人工湿地工程方法23-24

    3.3 艾溪湖野外调查方法24

    3.4 实验与方法24-30

    3.4.1 24-27

    3.4.2 方法27-30

    3.5 数据处理方法30-31

    第4章 强复氧潮汐流人工湿地应用于污染修复的研究31-36

    4.1 强复氧潮汐流人工湿地填料构成与植物配置31-32

    4.1.1 强复氧潮汐流人工湿地填料构成31

    4.1.2 强复氧潮汐流人工湿地植物配置31-32

    4.2 人工湿地植物对COD 的去除效率32-33

    4.3 人工湿地植物对总氮的去除效率33

    4.4 人工湿地植物对总磷的去除效率33-34

    4.5 人工湿地植物对水体溶解氧的影响34-35

    4.6 小结35-36

    第5章 艾溪湖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应用于污染修复的研究36-46

    5.1 艾溪湖半人工湿地概况36

    5.2 艾溪湖半人工湿地不同植物的配置36-38

    5.3 艾溪湖半人工湿地植物对COD 的净化效果38-41

    5.3.1 水质分析38-39

    5.3.2 植物对COD 的去除效应分析39-40

    5.3.3 COD 值的稳定性分析40-41

    5.4 艾溪湖半人工湿地植物对总氮的净化效果41-43

    5.4.1 标准曲线41-42

    5.4.2 水体总氮的浓度42-43

    5.5 艾溪湖半人工湿地植物对总磷的净化效果43-45

    5.5.1 标准曲线43-44

    5.5.2 水体总磷的浓度44-45

    5.6 小结45-46

    第6章 人工湿地工程应用于城市湿地公园的构建46-49

    6.1 人工湿地工程应用于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的可行性分析46-47

    6.2 人工湿地工程应用于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的实践模式47-49

    第7章 与研究展望49-52

    7.1 与讨论49-50

    7.1.1 强复氧潮汐流人工湿地小试49

    7.1.2 艾溪湖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水质49-50

    7.2 研究展望50-5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