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女贫困女焦虑与应对方式

女贫困女焦虑与应对方式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25660 浏览:1191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焦虑是人类一种固有的保护性反应,在人们的生存及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但当它发展为一种强烈的情绪状态时,却成为影响个人行为的障碍。贫困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本课题研究主要从特殊领域内的弹性研究对确立研究主题,理清研究思路,帮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弹性心理的内涵和作用。
关键词: 贫困女大学生;焦虑;应对方式
焦虑是一种担心、恐惧、紧张、焦虑等交织在一起的情绪体验,是人处于应激状态下的正常反应,合适环境下的焦虑可以唤起人们自信向上、发扬,这是种利的情感。教育心理学上表明,适度的焦虑最有利于大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的发挥,以山东女子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全面探讨和分析女大学生的焦虑表现以及其对焦虑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并对大学生焦虑及应对方式研究的相关进行分析。

一、研究工具——贝克焦虑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论文采用贝克焦虑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由美国阿隆·贝克(Aaron T. Beck) 等于1985年编制,是一种分析受试者主观焦虑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贝克焦虑量表(BAI)含有21个项目的自评量表,量表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受试者被多种焦虑症状烦扰的程度。BAI分析方法简单,把自评完成后的量表中21个项目多项分数相加,得到粗分,再通过公式Y=1.19X转换成标准分。本研究中得分Y<30为轻度焦虑,30对于现在的高考大军,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面对高等学校的学费,部分家庭难以接受,从近几年的家访调查来看,高校几千上万元的学费,让孩子和家长们乐不起来,在我省的部分地区出现了贫困生弃学外出打工,挣钱养家,帮助家长分担家庭负担。调研表明,高校贫困生大多数基本生活难以保障,其生活状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女大学生每月消费在400

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udooo.com

元左右时最基本能维持的生活状况,消费在500-800元的学生占女大学生的46.5%,消费在800以上的学生占26.7%,足以说明大学生状况是导致焦虑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正视他们正常的物质消费,消除贫困生那种有钱就是万能的想法。贫困生也应该适当的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更好的维持生活现状,对于周围同学、家庭、社会的评价不要过分在意,树立一个自爱、自尊、自强、自立的群体形象最为重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1、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大众传播媒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贫困学生非常关注,有些甚至为某种利益,如商业目的而加大“所谓的宣传”。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不断增大,以致有些贫困生为免于这种舆论关注,而宁愿不报贫困现状。高校收费致贫困生激增,部分贫困生无钱回家过年。
2、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包括家庭人际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父母的人格特征等。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微观社会,这个微观社会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据了解贫困大学生面对的主要心理压力一个重要方面是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从根本上讲,贫困大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回报父母期望的焦虑,主要是因为他们面临社会现实环境的压力。他们的焦虑感所折射的是民生艰难、民生困境。

三、贫困女大学生容易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1、贫困女大学生容易存在的心理问题。(1)自卑是自我认知偏差中非常突出的个体心理。贫困女大学生比较普遍地具有自卑情结和自卑心理。一些贫困女大学生最怕因经济上的窘迫被同学怜悯和看不起, 出于自我保护的天性, 他们内心特别敏感, 对事情或事物容易处于多心、戒备的状态, 进而产生心理防卫反应,便有意无意地敌视他人。(2)嫉妒。嫉妒是指在社会交往中, 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境遇等方面不及他人而产生的一种由抱怨、憎恨、愤怒等组成的复杂情感。当贫困女大学生看到那些经济富裕, 多才多艺,社交能力强的非贫困女大学生时, 有的人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痛苦的刺激, 从而对现实生活产生不满, 个别人还会对他人产生憎恨, 出现极端的嫉妒心理。(3)孤僻。 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不能融入集体,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矮半截, 缺乏与更多的同学在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不愿意让老师和同学知道他们的贫困, 想方设法加以掩盖, 但理智与现实却不容他们脱离他人和集体, 这种矛盾的心理往往驱使他们走向自我封闭、孤僻甚至心理畸形。
2、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1)强烈的自我意识与巨大的心理落差所产生的自卑感。同其他女大学生一样,在集体活动或与人交往中,贫困女大学生也十分关注自我形象,注重自我评价。学习上她们不甘落后,希望通过优秀的学习成绩来达到自我完善,生活上开始注重个性的张扬和自我体现,活动中注意用群体规范和社会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交往中特别注重来自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贫困女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和加强对于个体的成熟和发展以及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过程,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2)较高的心理期待与学习压力所产生的焦虑感。国内的许多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存在更高的焦虑倾向。而多数贫困女大学生在中学时一般学习成绩比较优异,受到老师、家长的宠爱与呵护,在班级中处于相对优越的地位,形成要强好胜的心理,这就使她们很难面对失败的阴影。进人大学后,当她们面对学习竞争中的巨大压力,面对情感失落, 面对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便会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惧。

四、贫困女大学生焦虑及应对方式及应对策略

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上学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 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对女子学院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有 45.6%的贫困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 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的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81.7%

摘自:本科论文www.udooo.com

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 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在面队如此大的压力的同时,贫困生的学习目的大部分都是为了拿奖学金。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 对“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表现出从蔑视到敌视的态度。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不善于表达,“不和群。一份山东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有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3.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41.2%的贫困生不愿在因特网或其他媒体上公开求助,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 热情受到打击;近 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
综合本研究发现,山东女子学院大学生焦虑情绪程度相对偏低。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焦虑和积极应对方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消极应对方式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焦虑水平上和积极消极应对方式上有显著差异。焦虑水平与消极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之间也有显著相关。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贫困大学生在将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学费来源以后,而又引发的助学贷款的申请的问题,进而涉及到整个贷款体制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引起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些社会性事件,使自己或多或少产生焦虑情绪,当个体处于焦虑状态时,及时寻求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表明,对外界刺激应对能力强者,一般可较少受心理应激的消极影响,而且,增强应对能力,也是应对应激的根本性措施。因为个体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和压力。从而产生焦虑。有些应对只是个体自身的反应而不能真正解决根本问题。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后,可以增强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遇到一些事情而产生焦虑时能有效应对和处理。
参考文献:
李育辉,张建新.中学生人格特质、主观应激与应对风格之间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01).
朱晓斌,李洁.浙江部分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3).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