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日本儿童礼仪教育特点与其对我国结论

日本儿童礼仪教育特点与其对我国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3-19 点赞:4761 浏览:131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教和健全人格教育。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儿童的礼仪教育。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儿童礼仪教育的特点,并借鉴日本礼仪教育的经验,为进一步改善我国礼仪教育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日本礼仪教育特点启示
1008-925X(2012)O8-0030-02
礼仪,从大处说,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及精神的象征;从小处说,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一把标尺。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人们的语言交流、行为习惯等礼仪行为虽是个人的小事,但从小事之中窥见国家、民族的内在精神。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因为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教育。在人成长的阶段中,儿童阶段可塑性大,是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生活和交际习惯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儿童不仅要接受知识教育,而且也要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如果我们忽视儿童的礼仪教育,必将影响到儿童完整“人”的形成。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儿童的礼仪教育。分析同处于亚洲的日本儿童礼仪教育的特点,借鉴其礼仪教育的经验,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儿童礼仪教育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日本儿童礼仪教育的特点

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日本一贯重视以礼为基础的教育,重视向学生传授儒家所提倡的礼仪,并将儒家礼仪编成教科书,因此,日本的礼仪教育领先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礼仪教育。

(一)重视家庭礼仪教育

日本儿童从小在家里就要接受礼仪教育,礼仪也是日本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日本的儿童在家中学习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会尊敬父兄。鞠躬是日本非常普遍又极重要的礼仪。父母会教给孩子知道向谁鞠躬,还必须懂得鞠躬的程度。在家里,孩子要向父亲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女孩应向男孩鞠躬。孩子向长辈或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鞠躬时,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才能把头抬起,有时甚至要鞠躬多次。在日本,餐桌礼仪也是儿童的必修课。日本的父母从小就向孩子详细的讲解餐桌礼仪。例如,吃饭时,如果勺子上附着了黏性事物,一定不要直接用嘴或舌头将其弄下,而是要寻找其他方法。因为勺子是一件公共的器皿,如果个人用嘴去触碰,就会影响到再次使用,这样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母亲在家里把饭做好了,但并没有告诉孩子吃,孩子就不能自己先吃。孩子在吃饭前,必须要先说一句“那就不客气了”。一方面表示自己要吃饭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示对父母劳动成果的尊重。除此之外,日本还有许多基本的礼仪,如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坐姿端正等等。日本的文明礼仪已经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设立礼仪室,开设礼仪课

日本儿童进入幼儿园、小学后要接受正规的礼仪教育。幼儿园内设置礼仪室,礼仪室内放置着日式的摆设以及和服。幼儿教师会身穿和服,教儿童学习日本传统礼仪。例如,在茶道课上,教师和儿童都穿着和服,教师给儿童示范如何倒茶,如何敬茶。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儿童能更好的领会礼仪的重要性。进入小学,学校设有礼仪课。如,“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等,还有专门的礼仪教材。日本根据各年级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确定不同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礼仪知识。如日本的儿童从一年级必须上“道德时间课”,每周两小时。课上教师向儿童讲解礼仪的重要性。课本几乎都是以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为素材,像仁、礼、忠、孝、义等思想全都包括其中。同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求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养成基本生活习惯。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强调学生的体验性活动。例如,学校会安排学生到养老院、残疾医院等地接触并照顾弱势群体,学会友好相处。

(三)重视传统节日,体验传统文化

参加传统节日,体会传统文化是日本礼仪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每到传统节日如“儿童节”、“月见”等大项庆祝活动,从幼儿园到小学以及中学,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参加到庆祝活动之中。目的是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儿童对传统节日的理解。所以,日本政府专门提高了传统文化在学校礼仪课程中的比例,将其融汇在礼仪教育和日常生活中,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和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的凝聚力。

(四)重视开学和毕业典礼

礼仪不仅包括“礼”还包括“仪”,“仪”笼统的说就是仪式。日本非常重视学生的开学和毕业典礼,甚至幼儿园毕业都有隆重的典礼仪式。每年的四月是日本新年度的开始,也是日本开学典礼的时候。无论是在开学典礼还是毕业典礼,校长、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要穿戴正式,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都有明确的程序,虽然每个学校不尽相同,但中小学典礼大体上包括唱国歌,领导讲话,学生宣言以及才艺表演等环节。例如在小学毕业典礼上,全体人员唱完国歌后,班主任点到谁的名字,谁就走向主席台,从校长手中接过书,鞠躬敬礼,然后发表简短的“演讲”。孩子们童真的人生“宣言”,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父母的心,有的父母喜极而泣。仪式接近尾声,毕业生用声情并茂的才艺表演表达对六年时光的回忆和留恋,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对父母和老师的感谢之情。最后,《再见》的旋律和掌声响起,待最后一位毕业生走出会场的大门时,掌声和音乐旋律才会停止。

二、日本儿童礼仪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现代人们观念中的礼仪是从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中逐渐演变而来的。古代的《礼记》、《周礼》、《仪礼》是中国的“三礼”集中论述了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当今,中国的礼仪教育与日本相比较,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提高家庭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度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在礼仪教育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首先,营造和谐的家庭礼仪文化环境。家庭礼仪文化是家庭成员文化素质、礼仪修养、相互关系的具体体现。“家庭文化生活环境建设,既要关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也要重视精神文化生活。”①家长可通过购置图书、参观艺术展览、收看电视电影、旅游等活动,为儿童多方尝试礼仪实践创造条件,使

源于:论文例文www.udooo.com

他们的心灵在健康而丰富的娱乐活动中不断得到陶冶,思想境界不断得到提高。其次,为儿童树立良好榜样。“教子百变,不如自己做一遍”,可见榜样的巨大作用。儿童早期的大部分行为都是从其父母那里获得的。儿童经常以父母的形象和品德面貌为榜样并加以模仿,进而影响到儿童品德发展、礼仪行为形成。

(二)学校要提供系统的礼仪教育

家庭中的教育并不能传授给儿童系统且正规的知识。在儿童的生活圈里,除了家庭外,在学校里生活的时间是最长的。因此,学校就应该义不容辞的承担起礼仪教育的责任。区别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能更好的为儿童提供系统而正规的教育。首先,要完善礼仪教育内容。《礼记》是中国最早的封建礼制教科书,而目前中小学生接受的思想品德课程只是对礼仪教育在一个大方向上的引导,教学内容比较笼统抽象。虽然也突出社会道德规范,但几乎没有礼仪教育的具体内容,这就偏离了礼仪教育的初衷,忽视了礼仪规范所讲求的细节。因此,学校应建立校本礼仪教材,完善礼仪教育的内容,注重细微,多在其中增添中国元素的礼仪文化知识和活动,保持基本礼仪的同时,具有本民族特色。其次,丰富礼仪教育的形式。礼仪教育不仅是理论知识传授,更应该是便于实践的,即知行相结合。如学校积极采取实际观察及调查,志愿者活动,演话剧等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生活的具体事例向学生开展礼仪教育。再次,创建文明礼仪校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孔子的话其实就是指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学校要积极建立文明和谐的校园,如美化、净化学校环境;建立文明礼仪板报;将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使用文明语言等。和谐的校园对学生形成良好行为有着熏陶作用。

(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礼仪传统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这五千年中,关于礼仪传统的书籍和著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现代人们礼仪严重缺失,我国又重新重视优良传统礼仪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礼仪修养。例如“开笔礼”。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近年来,这种有悠久历史的仪式在很多小学开始“复活”。如广西《2009年秋季学期扶绥县实验学校一年级新生“开笔礼”方案》。在“活动目的”中这样介绍:“通过庄严的仪式让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小朋友真正感受到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开始学习,是走向成才的起点,以此激励同学们珍惜读书的机会,勤奋学习。”②此礼仪共有六项活动,依次为“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茶敬亲师”“赠书送礼”。虽然现代学校的礼仪活动的程序已经简化了很多,但整个仪式将中国最核心的精神与礼仪价值观浓缩于其中。它在儿童心中播下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种子,向儿童开启了通向文明礼仪的大门。
注释:
陈海军.初中生的礼仪现状及其教育管理.科学教育前沿.2011,(4).
王丽.追寻失落的中国传统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5-97.
参考文献:
王丽.追寻失落的中国传统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5-97.
任丽.礼仪教育,从小抓起[J].中国教师.2008,(75).
[3]刘云.略谈日本的礼仪教育[J].琼州学院学报.2010,(1).
[4]王文东.《礼记》中的产生礼仪及其意义解读[J].孔子研究.2008(1).
[5]杨兴国.日本幼儿礼仪教育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2009.
[6]王贺兰.东西方国家礼仪教育的不同特点及借鉴[J].教学与管理.2010.
[7]陈海军.初中生

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udooo.com

的礼仪现状及其教育管理.科学教育前沿.2011,(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