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提升美术类就业竞争力途径

提升美术类就业竞争力途径

收藏本文 2024-02-08 点赞:32963 浏览:1546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走出美术类大学生就业率低、就业难的困境,需要通过提高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提高美术教育质量、加强创业就业能力培养、改变就业观念等途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
关键词: 美术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途径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反映高校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美术类毕业生虽然因为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学生多,具体的就业数据难以准确统计,但是美术类大学生成功就业率低、就业难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对大学来讲,教育既要包括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包括融入社会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出现与“艺考热”带来的招生宣传不全面、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以致缺乏特色和就业前景、培养对象供给与社会需求不挂钩、高校对美术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不重视、就业指导流于形式等有关,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重点从提高美术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提高美术类大学生就业率的途径和办法。

一、提高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增强艺术教育对提升国民素质作用的认识。

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精神生活也有了较高的追求,文化市场的繁荣、艺术品交易量的井喷式上涨,都是这一需求的体现。但是,对艺术的跟风式追求和艺术修养的不足暴露了我国艺术教育的不成熟。根源在哪里?就在于国家基础的素质教育的区别。艺术教育在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培养了大批以功利为目的的艺术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类人才,而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艺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受重视,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是中国艺术教育的悲哀。发展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的艺术修养,是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国家发展素质教育,就要从中小学、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上加大改革力度,增加音、体、美的课程量,让专业的艺术教师进入教师一线,既增加了就业机会,又真正提高了素质教育的质量。全民艺术修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会加大社会对艺术人才、艺术产品的需求,促进艺术人才的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学生和家长不再把艺考当成是升学、挣钱的捷径,只有功利性淡化了,艺术教育才算是成熟了。

二、加强高校美术教育招生宣传。

美术类专业有其特有的学习特点、成才规律和就业方向,绘画专业的学生想成为绘画大师、设计专业的学生想成为设计大师,这当然是每个考生和家长的美好愿望,但是能够真正走专业道路“成名成家”却又受天资、机遇、后天努力等众多条件限制,最终只有极个别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美术类专业还是一个高投入的专业,每年1万元左右的学费加上大学期间购写绘画工具、颜料、工具书、配置电脑、摄影器材及日常生活开销,一个美术类本科学生4年正常学习需投入8万元以上,而现有的就业状况很难保证他们毕业后能够取得相应的高收入。这就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通过网络和媒体等途径及时向社会和考生发布相关信息,避免出现类似“为学历而学美术”的短期行为和盲目性,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的浪费。考生和家长应在充分考虑个人兴趣、经济条件、职业规划等因素后再报考。

三、高校美术专业设置要“求精做强”。

据统计,在大学设置的各种专业中,发展最快的就是艺术学科,但一方面国内艺术类教学实施的“粗放型”培养方针使学生常识结构过于整齐划一,另一方面高校之间专业设置雷同,尤其是热门专业一哄而上,师资力量不够临时调整也要上。不仅分散了原有专业的师资力量,而且专业技能的教学因缺乏水平高的专业教师而立异意识不强,使毕业生在毕业时相同专业的多达到就业水准的不多,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高校根据自身优势把具备条件的专业求精做强,努力塑造适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品牌才是明智之举。北京大学数字艺术系不招收本科生,只招收硕士学位生和博士生,其人才培养定位是满足行业创业需求的高层次具有艺术常识、技术常识的实用型、复合交叉型、国际化人才,因此,无论就业还是创业,学生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事美术类本科教学的众多大学虽不具备培养博士、硕士高层次人才的条件,但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结合社会需求打造品牌专业,大学毕业生在对应的就业方向上同样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充实师资力量是根本。

我国规定,从事本科教学的高校教师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艺考热”促进高校扩招,扩招促使高校引进硕士以上研究生充实师资力量,硕士研究生需求量的增加又促使高校研究生扩招,研究生短期内扩招导致培养质量下降。这一系列扩招是在不足十年内完成的,而一个成熟专业往往需要十余年的探索积累才能形成基本完备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学模式。北京大学数字艺术系副主任王强提出,动画之类的专业对师资力量条件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国内开设动画类专业的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师资力量缺乏,“很多没有经验的人在当老师,学生质量必将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对一些新兴的应用艺术类专业,改善师资力量是比硬件和资金投入更为重要也更加紧迫的问题”。应用美术类专业的发展是与社会科技的进步互动互联、同步发展的,此类高校美术教师素质的提高需要在自身努力的同时,及时学习社会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的过程中实现。在改变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等工作上做出持续不断改进。

五、加强文化教育,培养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艺术类高校学生文化课水平普遍偏低,外语更是其软肋,文化科技知识的缺乏致使他们在专业以外的领域就业相对比较困难,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文化课程的教学,优化课程设置,增强毕业生专业外的就业竞争力,扩大就业领域,拓展就业范围。国家动漫园的动漫企业华漫兄弟(天津)互动娱乐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人说:“作为动漫企业,我们需要的人才方向大致是过硬的创作技术人员,公司对这类人才有着完备的职业规划路线,除此之外,就是企业常备的人员需求,比如企划策划方向、传媒方向、营销方向等几大职业选择。”由此可见,有着一定动漫知识,还有其他职业素质及特长的人才,是很受动漫企业青睐的。各艺术院校及专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规划,不断深化教学革新,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通过辅修专业、课程选修、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学科和美术类学生易学易用的学科,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六、开展创业、就业实践活动,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开展创业实践,可以通过设立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设计大赛或创业论坛、邀请成功人士介绍创业经验、开办校外创业基地等方式增加学生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提高创业能力。
对于实践性强、专业技术和理念更新快的应用类美术专业,改变封闭式教学模式,推广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一方面把课堂搬进企业,以实践带动教学,另一方面把技术研发单位的技术人员请进学校聘任为教师讲解技术发展和应用,让学生在低年级就开始接触具体的工作岗位。学生不仅能真实体验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需求,还可以直接接触学习到最新的应用技术和理念,弥补学校学习知识更新慢与社会要求有差距的不足,提升就业竞争力。从平时的教学实践环节着手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提供锻炼和训练的环境。

七、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

1.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求职理念。经济发展了,对艺术类高校毕业生而言,要找一份工作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现在许多单位对形象建设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再仅仅要求干净整洁,还要求色彩协调,内外环境美观,往往青睐有美术特长的毕业生,虽然不一定需要专职美术人才,但从这一方面来讲,美术知识应用面是比较广的,可以说涉及各行各业。如果美术类毕业生放下专业对口的狭隘观念,按照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求职,进入单位后先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同时寻找机会发挥特长,往往就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毕业生只有转变就业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分社会需求和现实情况,才能适应社会。只有融入社会,个人职业发展才有了基础。
2.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中办发[2005]18号文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总体趋势。各地基层的岗位,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大方向。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怎么写作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将实行县(市、区)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为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确立了待遇保障。高校应积极宣传国家政策,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到基层去,与其找不到工作在社会上失业,倒不如走向地方基层,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干一番事业。
3.讲好就业指导课。美术类学生具有散漫、个性强、独立的特点,在求职面试时不修边幅、面试准备不充分、口头表达能力差往往成为应聘成功率低的原因。因此,高校应把讲好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授课内容上要具有实效性,使就业指导课成为一门真正对学生有意义的课程。授课内容上,应具有以下内容:就业心理指导,待人接物礼仪,就业信息准备,如何写好简历,如何写好求职信,自荐的方法和技巧,面试准备和技巧,等等。
总之,大学生就业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需要政府和大学有更开阔的思维,抓好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大学生能否学以致用,顺利融入社会是教育成败的重要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习化娜,褚艳.提升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大家,2011.8.
[2]王涛,周珍.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迷局.http://.
[3]嘉月.2012年动漫人才该何去何从?.人民网.2012.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