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内蒙古内蒙古西部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

内蒙古内蒙古西部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19444 浏览:846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为了解内蒙古西部地区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了解学生自然情况的调查问卷,在包头市流动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选取400名初中生和168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查显示,流动儿童的父母更倾向于采取惩罚、拒绝、否认和贬低的教养方式,缺少对孩子的关心理解、情感温暖;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流动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因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父母教养方式
1002—2589(2012)27—0046—0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拒绝、否认对子女的人格形成有负面影响,父母缺乏情感温暖与理解会影响子女的自律性、独立性;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学校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归因和自尊方式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青少年的人格偏离、高焦虑和神经质等方面的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3]。蒋奖的研究表明,青少年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因子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而与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呈正相关

源于:查抄袭率职称论文www.udooo.com

[4]。于志涛与李菁等人研究得出,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表现出过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多的拒绝、惩罚和干涉;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极端化倾向和双亲教育严重分歧的缺陷[5][6]。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内蒙古西部地区外来人口在逐年增加,作为内蒙古西部区最大的一座工业城市,包头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与此同时,大批适龄流动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城市基础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无法回避的新问题。此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对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对本市流动家庭状况和流动儿童的教育作一个基本的了解,以期引起社会各部门的广泛重视,进一步推动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从包头市昆都仑区、青山区和高新区各选取一个流动儿童非常集中的学校。筛选出年龄在14周岁及以上且非本地户口共650人,并发放问卷。在统一指导下,集体施测,由学生填写量表,不完整及未按要求作答的试卷视为无效问卷,予以剔除,收回有效问卷共568份,其中初中400份,高中168份。男生275份,占48.4%,女生293份,占5

1.6%。

所用量表为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由岳冬梅等(1993)修订瑞典临床心理学家Carlo Perris1980年所编的父母教养行为和态度的问卷EMBU,该量表由被试独立完成[7]。所有数据采用SPSS1

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流动儿童与常模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

从表1可见,在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流动儿童组得分低于常模组,F1得分显著低于常模组,M1得分和常模组有非常显著差异;在惩罚严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上,流动儿童父母得分均高于常模组,且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流动儿童父亲过度保护得分低于常模组,差异非常显著。
这说明,和常模组相比,流动儿童更少地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关心,过多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孩子更少地感受母亲的关心理解、温暖和父亲的保护。原因可能是流动家庭的生存条件较为艰难,父母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工作和生存上,使得他们不仅没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表达父母对孩子的温暖理解的情感,而且还往往容易采取简单、消极的教养方式,甚至把惩罚作为自己释放心理压力的手段。其次,由于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的缺失,往往导致父母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子女的情感。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情和保护的同时,当孩子有自己的需要和要求时,会更多感觉来自父母的拒绝、贬低和否定,而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大多采取严厉惩罚,更强化了前两个因子的感受。

(二)流动儿童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一致性检验和差异性比较

在“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贬低”这几个维度的相关分析的结果,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另外,父亲惩罚严厉和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和父亲拒绝否认呈显著正相关。
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致性是指青少年的父亲和母亲在教养方式上的相似性。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致性表明,在流动儿童家庭,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教养方式大方向基本是一致的,这说明流动儿童的父母多采用比较一致的教养方式,在对孩子要求上能够做到统

一、同时夫妻之间对孩子的教养观念和行为也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逐渐达到统一。

父母教养方式在以上因子上虽然呈现很高的一致性,但是在本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在同一个因子上孩子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感受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也对这三个因子的父母差异进行检验,结果是,在情感温暖理解和惩罚严厉这两个因子上,父母均存在显著差异,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达到非常显著水平。具体说来,母亲采取的教养方式更倾向于关心理解、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这可能是由于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分工不同所致。在大多数的流动儿童家庭里,父亲主要负责赚钱养家,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母亲要少,而且男性在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方式上比女性更倾向于内敛,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可能不容易感受到来自父亲更多的情感温暖和关心理解,当孩子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第一时间可能会更多得到母亲的帮助和支持,而当子女犯错误时,母亲对孩子的批评和指责的机会更多也更为严厉,所以子女感受到母亲比父亲更多的情感温暖与惩罚严厉,这也体现了在教养行为中的“爱之深,责之切”。

(三)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职业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从表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父亲的不同文化程度在父亲情感理解、惩罚、过分干涉和三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研究显示,流动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因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的结论是父母文化程度相对越高越倾向于采取温暖理解等积极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越低越倾向于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消极的教养方式。有关研究显示,文化程度低的父母,他们的眼光较为短浅,普遍存在重智轻德、对孩子学习要求高、期望高的现象,但又缺乏正确的教养观点和方式[9]。但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流动儿童父母比文化程度低的父母有更好的教育意识,他们的教育反思也越成熟,能通过自身受教育和他人受教育的经历,以此来调整今后的教养方式。所以,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流动儿童的父母表现出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
从表3中可以得出:父亲的不同职业在父亲情感理解和过分干涉两个维度上存在着差异,母亲的不同职业在母亲过分干涉上存在差异。
研究显示,流动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因父母职业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的结论是父母从事比较固定职业比从事打零工的在情感理解水平上更高,无固定职业及无业的父母在过分干涉维度上的水平要高于较固定职业的父母。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可能是:有些流动儿童的父母从事的工作(如打零工等)一般没有休息日,偶尔有休息日也要在家料理各种家务,没有时间带领子女户外活动或者共同游戏。而从事固定职业,例如个体户、固定工作等,他们有相对多的空余时间,有相对多的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再加之他们自己的经历使得他们更重视孩子的教育,更加懂得孩子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表现出的教养方式更理性、。另外,结合处于初高中阶段学生的自身的生理特点和情绪、自我意识等个性特点,流动儿童的父母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养方式。
参考文献:
张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不同群体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J].心理科学.1998,(6):489—493.
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6):553—555.
[3]安莉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尊及其要素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
[4]蒋奖.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72—74.
[5]于志涛.犯罪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14—17.
[6]李菁.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1):209.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8]岳冬梅,等.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3):97—101.
[9]刘琴.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6)736—738.
(责任编辑:范秀利)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