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试议战略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系统支持

试议战略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系统支持

收藏本文 2024-03-31 点赞:4731 浏览:1137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构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动力来源。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融资难的问题上。本文从发展现状入手,重点分析该类产业与当前金融体系的匹配性,最后提出对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的建议,以期该类产业能带动中国经济长久健康的增长。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取向;科技金融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相对崭新的概念,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定义,涵盖的范围也不尽相同。我国选择节能量环保、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

摘自: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对象。上述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走出次贷危机,面临新的国际产业竞争形势,保持国家持久的经济竞争优势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根据“S”曲线(图1),具体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下:
从整体上看,节能环保技术产业、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新型材料和信息网络技术等产业都处于爆炸式增长或持续高增长阶段。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时期,该类产业由期初的“三废治理”已经逐步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结构,各类节能环保产品层出不穷,产业领域不断横向拓展。从总体规模上看,截止2010年底,全国环保单位已达3.5万家,拥有近300万从业人员。国家对该产业的扶持力度也在逐步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环保产业的总投入达2.16万亿元,财政直接投入1672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该产业投资额将继续扩大,估计会达到3万亿元以上,其产业产值也会成倍增长:从“十一五”期末的

1.1万亿元迅速扩大至2.8万亿元左右。

新能源领域,太阳能由于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拥有最广泛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还没有能减少太阳能成本的方法,距离该能源实现大规模普遍利用还有一段距离。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光伏电池产量早已于2008年以超过2500兆瓦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预计今后该产量还会以成倍的爆发式速度增长。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则处于初始阶段,在植物生物技术方面我国取得了如杂交水稻等举世闻名的技术突破,但是在动物生物技术上还鲜有建树。新材料领域,我国在该产业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武汉的硅谷构成了国内主要的光电材料产出,宁波则以磁性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著称。新材料在高新技术的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对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等具有重要意义。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而融资难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高新技术开发的研究周期长,从研究到最终实现投产的过程中如果有更具潜力的技术被发明,将会对原有研究的技术造成很大冲击,甚至有可能放弃原有技术的研究。所以该类产业的融资风险大,且资金需求量也大。此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很多企业都处于发展初期且企业本身规模较小。在新兴网络产业中这点体现的尤为突出,网络技术企业大部分为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匮乏,很难融通到足够的资金。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金融支持的主要原因

1.资本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难问题突出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投机的市场,国家对该市场的政策干预严重。上市公司的主要融资方式来自于资本市场,但是就目前看来,国有企业资产规模远远大于民营企业,资本市场已经成为部分大型国有企业的筹资场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主要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对具有高成长、企业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压力。但是上市条件中要求对连续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盈利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等,考虑到很多中小企业营业周期的因素,经营活动净利润难以计量或无法计量,还有存续时间短,部分企业仍然不能实现上市,直接融资困难。

2.商业银行缺乏战略意识,扭曲金融监管理念

在信贷支持的政策上,商业银行一般对拥有较高信用等级的企业开展信贷业务,主要采取“大城市、大企业”的战略,对中小型企业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很多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商业银行缺乏市场化意识与战略意识,部分基层商业银行过分注重争夺已经形成的优质客户,缺乏通过培养基本客户群而扩大业务规模的战略思想,对中小高科技企业信贷支持较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扭曲了金融监管的管理理念,为了降低信贷风险而收回贷款,根据乘数效应可知这样的举措必然会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促使整体金融环境难以改善,加大了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融资压力,使银行信贷向大型企业集中的程度进一步加剧。

3.金融产品创新不够,缺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相匹配的金融产品

在国家统一的利率政策下,金融机构将重点放在债务本身的安全性上,强调收回本金和利息。商业银行商业化程度不够,难以提供完善全面的金融怎么写作,开展新业务的自主权较小。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普遍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和高产出的特点,与金融机构关注债务安全性的理念相矛盾。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难以了解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与企业特征,从而对创新金融产品的积极性减少,创新难度增加。只有在深入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类行业各自的具体特征后,综合评估各行各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后,才能对金融产品进行合理创新,发展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金融产品,从而促进其形成规模效应。

4.与金融体制匹配度不够,缺乏与科技金融的有机结合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是金融市场深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之一,该概念在近几年的文献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对其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入。国内普遍认为科技金融是与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化怎么写作相关的系列金融活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是主体和核心,金融处于从属地位。科技金融发挥诱导作用,实现科技创新资本化、产业化、市场化,能够提高科技创新带来的市场竞争力和金融市场盈利能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缺乏科技金融对其发挥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具体而言,是缺乏科技金融融资方式的创新。传统的融资模式一般是单维模式,银行与科技银行为主导,投融资双方进行融资业务。该融资模式已经明显难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个发展阶段以及各个行业,需要由政府发挥监管与引导作用,配合担保方和银行体系搭建怎么写作平台,专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施配套的担保措施,即形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融资的“多维模式”。

三、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的建议

1.国家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研究经费投入量,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R&D)是衡量一个国家对高科技研究扶持力度的有效指标,我国该指标在近年来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其中2012年为10240亿元,比去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近五年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变动情况如图2所示。虽然国家对科研投入量加大,但是新兴产业投资结构却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研发经费中由高科技企业提供比例不大,发达国家研究经费大部分由高科技企业提供;另一方面研发经费占GDP比例较小,2012年R&D占GDP的比重为1.97%,2011年该比例为1.84%,然而发达国家该比例一般在

2.2%以上。

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从研究经费的投入量和投入结构两方面入手。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提高其总额占国内总产值的比例,将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同时优化研究经费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流向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

2.构建合理的风险评级体制,完善金融机构怎么写作水准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的风险评级不能完全照搬银行评估一般大型企业的一套方法,应该根据产业的发展阶段指定不同的评级标准,同时应该参考同类产业的发展水平,力求将风险评级做到标准化、科学化与系统化。还要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缺乏有形资产抵押的特点,重点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加速培育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完善金融机构怎么写作水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丰富金融产品的种类,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对金融产品合理创新;第二,完善金融相似度检测怎么写作水准,建设具有权威性的科技成果评价与监管机构,强化相似度检测机构怎么写作能力;第三,重视人力资源培育,建立全国性技术产权交易联盟,形成一批能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全方位怎么写作的人才队伍。

3.合理创新科技金融融资模式,构建多维联动怎么写作平台

针对部分中小企业风险大,存在信息障碍和规模小的特点,单维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需要构建融资怎么写作平台,对融资业务信息进行整合。组建由政府引导怎么写作监管,银行进行科技金融创新,担保方担保三方面合作的多维联动怎么写作模式。
杭州市“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近几年成果显著,为当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市依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实现了“政银保联动”的三方面联动体系。同时通过杭州创业投资怎么写作平台,缓解了创业企业和创投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为创投企业与创业企业互相提供了新项目与融资的搭配平台。杭州市科技金融模式的创新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为科技金融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一条解决路径。

4.适当发放科技债权,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

为了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可以从社会闲散资金入手。一方面政府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宣传,让民间投资者加深对该产业的了解;另一方面适当发放科技债券,分散科技信贷的风险,将社会闲散资金集聚起来。可以借鉴国外“基金的基金”方式,组建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政府的资金吸收社会的资金,取得政府对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示范作用。
注释:
①顾海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态演进[J].证券市场导报,2011(4):24-27.
参考文献
科技部发布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J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www.udooo.com

].华东科技,2011(5).
刘鲲.黑龙江省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6).
[3]余江,陈凯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现状与挑战——基于专利文献计量的角度[J].科学学研究,2012(5).
[4]季晶.科技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
[5]李天舒,张天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域选择和政策取向[J].特区经济,2010(10).
课题来源: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号:20121049703009)。
作者简介:张阳希(1992—),男,湖北武汉人,大学本科,现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科技金融与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