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师范院校环境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术

师范院校环境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21366 浏览:952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提高教师队伍力量,深化教学改革内容,突出社会实践,营造创新环境,打造培养创新人才的学科专业平台,同时强化道德建设,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师范院校;创新人才;培养
1674-9324(2012)08-0042-02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在社会竞争中,人才无疑是评判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将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而高校作为各种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不仅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原则性培养、教会原理、教会逻辑推理、重视实践的责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非常重要。作为我国西部师范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长期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科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极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平台,积极探索师范院校培养社会认可的创新型人才模式,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模式初显成效。

一、科学定位,突出创新

我院环境类专业在培养具备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研机构、工矿企业、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

源于:论文的写法www.udooo.com

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设计、环保咨询等工作的专门人才的基础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创新灵感的激发、创新问题的提出等方面大做文章。比如,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融合知识、培养个性,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夯实基础,努力打造创新平台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学院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为指导,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努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平台。学院目前拥有“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广西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广西高校重点教学实验中心。另外还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2个校级研究所。“环境科学”是广西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广西高校重点教学实验中心,拥有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重点课程。拥有6000多平方米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场地和一个500多平方米的中试基地;设有环境化学与监测实验室、污染控制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地理测绘实验室、地理水文实验室、环境生物学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自然地理综合实验室、地理气象实验室。良好的软硬件设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是广西环境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1999年被团命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

三、努力提高师资力量,为创新保驾护航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创新上台阶的关键。学院树立“人才强院观念”,坚持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提高并重、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以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努力打造学术大师、教学名师,培养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近年来,我院共获得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高校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85项,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等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8项,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获得各类奖项1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6项;引进海归教授1名,引进博士5人,选派了5名优秀中青年教师海外进修,选派6人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我院师资队伍结构逐渐趋向合理,教学一线涌现出了一批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手段新颖的高素质老师。在科研一线,涌现了一批具有创新性且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科研势头强劲的科研能手。这些教学、科研能手的涌现为学生的创新保驾护航提供了保障。

四、以创新为目的,深化教学改革

以创新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是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环境学院发展的13年中,秉承着以创新为目的、优化教学内容的宗旨,狠抓了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向国内一流大学的环境类专业看齐,教学改革成果日新月异。在一年一度的教学改革实践与交流会中,将上一年度教改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逐一讨论,并以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应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变,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养创造性的高层次的优秀拔尖人才为准绳,形成下一年度教学改革计划和内容。现已逐步形成了污染控制、环境生态与生物修复、环境分析化学、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环境与矿物材料等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以及以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等课程为主的特色办学。在教学课堂中,以重要的知识点为切入点,将当前该方向的研究进展作为重点阐述内容,并罗列出当前最热门的研究问题,启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供研究平台,鼓励学生勇于实践。

五、立足广西,突出实践

我院广大教师一直认为只有在实践基础上才能体现真正的创新,因此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目前我院已经与广西本地众多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通过采取自愿选择的方式将学生选派到协议基地实践。这样不仅结合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感性认识,同时还切合了协议单位的人才需求。另外,聘请协议单位有经验的老师作为学生毕业设计和论文的指导老师,也是增强学生实践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通过来学校讲座、授课的方式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是我院的优良传统。

六、以活动为契机,营造创新环境

为大力支持和全面推动我校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广西师范大学设立了广西师范大学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参加校“创新杯”、广西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的项目。而且创新基金资助年限长达2年,这有助于具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完成高水平的作品。环境与资源学院以学校“创新基金”、“挑战杯”和“创新杯”为契机,极力营造创新氛围,推动学生的创新活动。对获得校级以上奖励的作品和团队,学院给予获得奖励的2倍予以奖励。这极大了激励了学生的兴趣,在该举措下,学院创新成果日新月异。

七、以道德为基础,升华创新

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人才的道德培养至关重要。中国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学生自己要有清楚明晰的道德需求,要自觉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德性修养,在良好道德基础上的创新才符合现代科技的根本要求。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内功培养与外功训练的方式,从社会道德认知、道德感情、道德意志入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能力培养。因此,每一届的创新实验开始时,在请相关专家对创新进行动员时职业道德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之一。
总之,创新型人才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依赖于教育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同时还依赖于培养模式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等等。但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和其他高等院校一样以培养深基础、宽视野、高素质、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拔尖人才不变的宗旨之一。
参考文献:
陈广仁.钱伟长论创新人才的培育[J].科技导报,2010,28(15):120-121.
王庐云.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道德能力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1):130-13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