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人才培养高校革新人才培养政策

人才培养高校革新人才培养政策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28411 浏览:13115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出台了多项针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当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本文解读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具体内容,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进行了政策分析,认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能够有效对接国家战略,并具有渐进主义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高校创新人才政策分析国家战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05年7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去医院看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坦诚建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这些话让很多教育工作者为之震动。2006年1月9日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即坚持走中国特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科技创新,而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高校是科技兴国的主力军,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的摇篮,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又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培养创新人才高校责无旁贷。通过长时间的探索,我国先后出台了依托高校优势,旨在“培养创新人才、增强科技实力”的相关政策,比如: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985工程、211工程、创新型国家战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当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1、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地深入发展,关于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必然提到我党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1958年9月,同志提出:“培养一支数以千万计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是党和全国人民的巨大的历史任务之一。”[3]这表明我国培养工农知识分子的机制已经形成。结束以后,同志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创造条件,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4]继而高考制度的改革,成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的起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政治和经济的改革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和人才的要求。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我国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5]要求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1999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民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变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这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明确指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同志在北京大学校庆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同志反复教导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的这些重要思想是我们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6]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实践的过程,又是一种新的人才观。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深化,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创新人才大批涌现及其创新技能的施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了“要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近期,党和国家进一步提出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同时也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强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给予了明确回应。确立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思路,提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深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7]从国家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演变来看,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改革的趋势,同时更是高校肩负的特殊使命,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所规定的: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个案分析: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英文名: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中国近代工程教育的先驱和翘楚,同时是全国首批七所211工程和全国首批九所985工程院校之一。其前身是清末洋务派政治家、实业家和福利事业家盛宣怀于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始终把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发展和改革的首位,学校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力量开展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特别是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最终明确了“能力建设+知识探究+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知识探究”是基础,“能力建设”是核心,“人格养成”是根本。知识探究要以能力建设为驱动,以人格养成为主旨;能力建设要以知识探究为基础,以人格养成为归宿;人格养成要以知识探究为支撑,以能力建设为载体。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构成了对十七大报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的探索和实践。此外,上海交大通过以未来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对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需求为导向,制定和实施了“交大2020”发展战略,即2020年上海交大成为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的世界一流大学。
为此,上海交大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引导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目前的基本政策改革重点是:继续完善基础厚、实践强、重创新的本科教学体系;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特区”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2008年4月,上海交大启动了“进一步完善交大特色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的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大讨论。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讨论和实践,学校各方在深化通识教育、改革专业教育、推进研究型教学、体现国际化特色等方面都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即进一步完善基础厚、实践强、重创新的本科教学体系。上海交大开办系列研讨课、实行PRP计划,激励学生的探究意识。怎么组织教和学一直是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实践表明: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研究能力的培养上,小班研讨课的效果大于教学。[8]一方面,上海交大在2005年以“新生研讨课”(Freshmen Seminar)的方式(一名教授+不超过15名新生)正式纳入本科生教学制度。在本科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方面,上海交大走在国内大学的前列。学校著名学者、教授开设面向一年级新生的小班研讨课,学生不分专业,自愿选择,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通过师生互动,交互式讨论和专家的言传身教,获得讲座式学习很难达到的对科学研究内涵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2005年上海交大将PRP计划(PARTICIPATION IN RESEARCH PROGRAM)列入本科生教学制度之后,于2007年深入拓展了PRP计划,开设了PRP创新性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深入贯彻学校精英教育、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教育理念,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特区”的示范与辐射作用。上海交大把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作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秉承“数理贯通、学科交叉、强化实践、小班授课、个性培养、鼓励创新”的培养理念和育人传统,按照创新型领袖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2010年成立“致远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特区,全校倾力,采取多项举措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另外,成立于2006年的密西根学院是学校为培养创新人才成立的“特区”。密西根学院在办学理念、体制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密西根学院建立了国际一流大学的教师聘用体系,营造出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术生态环境,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培养质量达到国际一流大学水平,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示范;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管理理念,在办学体制与管理模式上取得突破;密西根学院“办学特区”的辐射效应、溢出效应和带动效应日益显现。
上海交大的案例很有价值,它不但集中代表了中国大学适应社会形势变化的模式,而且提供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变革。上海交大通过多方面、长时间的探索和讨论,确立了“能力建设+知

源于:免费论文网www.udooo.com

识探究+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和措施。这不仅同上海交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非常吻合,而且符合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

3、高校创新人才政策的评析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政策是隶属于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无论从国家层面来说,还是从高校层面来看,它都是作为一个长期政策存在,其政策决策是一个不断修正、渐进式的演进过程。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属于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对接国家战略。同志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时指出:“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同年,同志又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都是把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使命和归宿。教育要培养出国家急需的创新人才,就要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上世纪末期,自高校启动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以来,已经逐步把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办学的主要目标,尤其是一大批通过“211工程”,“985工程”和“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数量大幅度提升,高等院校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正是符合美国著名政策学者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所说的渐进主义模型。[9]这种模型认为,理性模型追求的“完全理性”在实践中是不可行的,主张“不在于专家做出周全完备的全知分析,而在于广泛的参与主体了解彼此的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态均衡”。[10]这种努力实际上是要求追求理性的政策分析符合各自的政策背景和环境。我国之所以选择以渐进决策为特征的政策模式,原因有以下:一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外部政治环境呈现渐进特性。所谓渐进政治的基本特征体现在:(1)高层决策者对基本国策的看法是一致的:我国是一个高等教育十分落后、人才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必须采取人才强国创新人才战略;而且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理应承担的使命。(2)执政党本身的政治纲领虽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呈现渐进修改的特征。(3)为解决某一特指的社会问题所制定的政策,为了稳妥,只采用不断修改的方式使之完善。[11]培养高校创新人才存在许多未知因素,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摸索,逐渐完善。二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在决策过程中技术难度很大。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作为一项政策方案,其政策后果往往难以评估。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缺乏基本的数据库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如何衡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贡献率以及衡量高等教育的成本效益等技术问题在短时间难以解决,因此决策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所有的决策方案和后果,在技术上非常困难。因此,决策者只好“只专注于政策的逐步或微小变化,”以减少分析的因素和复杂性。三是渐进模型能大大减少政治风险,避免决策出现严重与持久的政治错误。在高层决策者内部,原有的政策的修正容易达成协议,相反,重大的政策变更,风险更大的方案出台,容易引起决策集团内部的政治和紧张状态。[12]
参考文献
郑永年.中国教育面临深层危机[N].联合早报,2007年3月21日.
路甬祥.面向知识经济培养创新人才(专家荐书)——读《院士成才启示录》[EB/OL],http://.cn/GB/paper464/9116/847728.html.
[3].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58年9月.
[4].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页.
[5]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3467页.
[6].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年5月5日.
[7].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时的讲话,1998年11月24日.
[8]例如,哈佛大学早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MIT在80年代中期都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最新举措就是为一年级新生和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研讨课.
[9] 竺乾威等译.所谓渐进主义模型,指政策的制定的实际过程不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相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需要,对以往政策作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为一项新的政策.具体参见[美]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10]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页.
[11] 竺乾威等译.[美]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决策过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42页.
[12]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页.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