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简论发展潜力蚁族:进展潜力、困境与其突破设计

简论发展潜力蚁族:进展潜力、困境与其突破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2-21 点赞:6048 浏览:1678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蚁族”,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并逐渐成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三大弱势群体之后的又一弱势群体。“蚁族”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其作为较优质人力资源能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巨大的动力;同时,“蚁族”通过网络参政的上升趋势为政治沟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然而,处于社会下层的“蚁族”却较少得到政府与社会的关注。“蚁族”聚居地恶劣的环境与管理的缺位,以及“蚁族”对网络使用的随意性与自发性同样给政府的治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对于“蚁族”这个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同时又面临发展困境的群体,我们不能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拟就广州市高校毕业生聚居群体,即“穂蚁”为例进行研究,并讨论分析上述问题。探究“蚁族”的社会价值及其发展潜力,同时,就广州“蚁族”的社会价值实现困境,提出相关突破困境路径。
关键词:“蚁族”;社会价值;管理挑战;困境突破
1002—2589(2012)27—0055—02
前言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递增,然而社会需求却未能满足庞大毕业生人数对就业的需要。“校漂族”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同时,随着我国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转型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然而由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就业形势恶化的问题加速了“蚁族”的发展壮大。“蚁族”,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他们对城市发展所具有的潜力不容忽视,然而“蚁族”聚居地恶劣的环境与管理缺位及其对网络使用的随意性与自发性不仅影响这一群体的发展,还会给政府的治理带来一定的挑战,这可能会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本文拟通过调查广州“蚁族”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深度等,发出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1份,调查了广州“蚁族”的基本生活情况及其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等问题,探究“蚁族”的社会价值及其发展潜力,同时,就广州“蚁族”的社会价值实现困境,提出相关突破困境路径。

一、蚁族对社会的关注现状

据调查结果显示,“蚁族”主要通过互联网、手机网络来接受外界的信息(所占比例达到73.53%),而且高达81.79%的受访者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关注。其次,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自己的生活,需要认真对待。而且,超过2/3的受访者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所带来的作用都抱有积极的看法,认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不仅能了解社会动态、增长见识,还能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与工作能力。在此次调查中,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238名受访者当中,77.73%的受访者都不同程度地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言论、加入志愿性组织参与维权活动、网上或信访方式参与政治沟通等方式去影响政府行为。由此可见,“蚁族”对社会动态、政治活动的参与有较为强烈的,其所具有的推动社会稳定与促进政治发展的潜力不容忽视。

二、“蚁族”的发展潜力及其管理难题

(一)“蚁族”推动社会发展的潜力

1.“蚁族”作为较优质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蚁族生活在一个“上行遇阻”的社会:户籍政策、社会结构分工体制、行业规则和潜规则、生活与安居成本等都成为个人进步的阻碍,个人发展的代价太大,成长成本太高[5]。然而“蚁族”带着家人与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成为主要的劳动资源,从事体面的工作并得到满意的收入。如果市场把受过高等教育而又具有强烈“出头”的“蚁族”所吸纳,那么市场能够以略低于通过行政型与社会网络型方式进入劳动市场的大学生的工资报酬来得到相当水平的劳动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基于“蚁族”外地农村户籍的身份,若能得到市场的接纳以及组织的培养,其从社会下层往社会上层流动的过程中的组织依附性会更高。

2.“蚁族”作为非政府力量推动政治发展

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是一个由输入和输出组成的生态系统,要维持其稳定,必须平衡输入与输出。而这里的输入主要是指政治参与。以80后为主体的“蚁族”是一个以互联网作为主要沟通工具的群体,互联网作为廉价、有效的工具往往成为“蚁族”进行利益表达的渠道。2008年“”事件、“考察门”事件以及2009年的“”事件等也给“蚁族”运用网络手段表达自身利益以很大的想象空间。“蚁族”利用互联网作为政治参与的方式,将对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带来革新的力量。

(二)“蚁族”群体带来的管理挑战

“蚁族”群体为社会发展与政治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量,然而对“蚁族”的管理也为政府职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蚁族”聚居地管理缺位

从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蚁族”聚居地的建筑网络错综复杂,楼房之间电力设施的安置也较为随意,若发生火灾或雷雨天气等危急情

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udooo.com

况,容易造成大面积损害,也不利于救援的迅速展开。其次,“蚁族”聚居地的卫生情况恶劣。聚居地没有垃圾集中回收点,楼房之间的狭窄空隙也被污水、随意丢弃的垃圾所填充。恶劣的环境状况并不利于保持环境整洁和城市形象的建设,还容易导致流行性感冒、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
不仅如此,“蚁族”的聚居地多处于城中村地带,走鬼商贩密集,人口流动性较高,然而的管理力量基本上并没覆盖在这些城中村地带,又或者说管理力度极为低下。既然没有的管治,而且又缺乏小区式的集中管理,“蚁族”的聚居地成为了一个管理真空的地带[3]。由此“蚁族”的聚居地很可能成为盗窃、抢劫等活动的频发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

2.“蚁族”的行为失范倾向

“蚁族”作为高学历与低收入的矛盾结合体,其心中的不平衡感以及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极有可能引起“蚁族”的行为失范。本次调查显示,“蚁族”主要通过互联网、移动电话网络来接受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他们在网络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与讨论所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在较高的珠三角地区,“蚁族”在网络上表达自己对贫富分化的控诉、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不满以及利益诉求的表达容易引起其他“蚁族”的共鸣,甚至引起非理性的附和。由此容易导致网络谣言的传播;再者,当“蚁族”的不满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在特殊情境下会引发大规模的集体行动。

三、管理与培育结合的双向治理模式

(一)预防与管理

这里主要是针对“蚁族”群体所带来的管理难题。“蚁族”的聚居地恶劣的环境状况以及综合管理的缺失,长远来看不仅仅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还会影响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1.加强治安、环境管理

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中村(“蚁族”的主要聚居地)的发展状况,严格控制城中村的发展规模,对城中村内部建筑的分布情况进行监管;其次,环卫部门不应忽视对城中村地带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保证城中村的卫生情况。由于“蚁族”具有聚居的特点,房屋居住人数较多,不排除在“蚁族”聚居地进行、集体与贩毒等违法活动,因此政府要加强对出租屋,特别是城中村出租屋的登记管理工作。

2.建立适应人口流动的户籍管理方法

“蚁族”多是非本地户籍的大学生,人口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也较高。为此,政府应提供政策补贴推动各大高校建立与健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与门人口信息网络管理的衔接[4]。将高校学生的户籍信息纳入门人口信息网络管理的信息库,能及时掌握高校毕业生的去向。那么,在“蚁族”聚居地对其进行登记管理之后,“蚁族”的信息与信息库有所对应,则有利于对“蚁族”进行管理。

(二)引导与培育

1.调整“公租房”申请条件,健全社会保障

“蚁族”多为外地户籍,基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蚁族”在就业、教育、医疗、待遇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区别对待,由此更应该得到政府的合理关怀与照顾。近几年政府不断推动公租房的建设,但“公租房”的条件让人望而却步。调整公租房的申请条件,符合“蚁族”这一类人群的需求和能力,才能改善“蚁族”的居住

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条件。同时,大学生就业培训计划应该在更大范围内向具有“蚁族”性质的大学生开放,使他们在起跑线上得到公平的对待。

2.完善网络途径,创造良好参政环境

网络日益成为政府与社会沟通互动的有力途径。然而,网络自身不可避免的自发性、突发性以及隐匿性等特点也给政治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5]。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监督,引导“蚁族”理性、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其次,引导“蚁族”形成基于自身利益的社会团体,将他们分散的、凌乱的政治意见以及政治诉求集中起来并通过正规的渠道,例如信访等方式反映问题。这不仅能使“蚁族”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还能促进政府决策的化。

四、结论与讨论

综合本文对“蚁族”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蚁族”群体,作为较优质人力资源能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巨大的动力;其通过网络参政的上升趋势为政治沟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二是不可忽视,“蚁族”聚居地恶劣的环境与管理缺位以及“蚁族”对网络使用的随意性与自发性给政府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三是对待“蚁族”应采取“管理与培育”的方式综合治理。鉴于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调查范围的局限,本文并没有更深入地探析“蚁族”所特有的性质。但日后对于“蚁族”,特别是“穗蚁”特性的研究以及“蚁族”心理特征的研究将对“蚁族”发展、治理“蚁族”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廉思.蚁族:大学生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申鹏.北京地区“蚁族”治安管理初探[J].辽宁警专学报,2010,(9).
[4]朱芹.“蚁族”化现象解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
[5]张羽.80后“北漂”的生存状态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
[6]陈振明.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陈雅莉)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