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谈切入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切入点学年

谈切入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切入点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3-06 点赞:32820 浏览:1472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文章提出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双主体”涵义,分析了职业教育“双主体”办学的瓶颈,创新性的提出以企业成本型员工的成本适应期、员工培训等为切入点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新途径。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ning of "double subjec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alyzes the bottlenec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ouble subject " running school, and innovatively proposes new ways of "double subject" running school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ointcut of enterprise cost type staff's cost adaptive phase, staff training, etc.
关键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切入点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double subject;pointcut
1006-4311(2012)30-0008-02
0引言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办学是教育与生产结合的有效形式,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创新。校企合作中的“双主体”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保证学校与企业双赢。改变以往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利益不能保证的被动地位,协助企业开发人力资本和培训项目、降低企业新员工的成本适应期和老员工的新产品转型期,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形成学校的人才培养到企业的效益型员工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校企双方在共同办学中以利益共享、互惠互利、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办学新模式。
1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的涵义和意义
1.1 校企合作“双主体”的涵义从语义学来看,《现代汉语词典》对“主体”涵义的解释有三,即事物的主要部分;哲学上指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法律上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双主体”是指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发挥学校在专业知识教学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岗位群培训、岗前入职培训、员工试用期的培训、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前培训、学生的实训等以企业为主体,发挥企业在设备、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人力资本的开发、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技术公关、学生实训、职业资格考试、新产品的开发和使用等领域中各取所需、资源互补、互惠互利、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的“双主体”办学模式,同时双方又能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律和特色运营的两个相对独立主体,即“学校”与“行业合作企业。”
1.2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不同的国家,校企合作“双主体”的名称和方式不同!早在13世纪,德国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形式就在手工业中推广开来,直到18世纪这种形式依然流行,发展成后来的“双元制”;英国称其为“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则叫做“合作教育”;日本称之为“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称其为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 模式等。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都为个人提供了职业准备所需的教育与训练,为个人适应日益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经济挑战提供了很好的知识与技能准备。这些国家在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都得益于以校企合作“双主体”为主要教育模式的职业教育。实践证明,这些国家的校企合作“双主体”教学模式是成功的。各国的成功让我们看到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的优势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这是一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实业教育”。1919年3月开始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批赴法勤工俭学是今天“工学结合”的萌芽。1964年8月7日,刘少奇同志在“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报告中指出:“半工半读既是劳动制度又是教育制度。”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近年来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观念的更新,学历教育不在是用人单位用人的唯一标准,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能力。这一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同时也引起了高等教育类型和结构的调整,职业

源于:论文 范文www.udooo.com

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补充。职业教育的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在用人单位的企业逐渐关注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直接上岗;学校的学生能否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也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出发点之一;双方需求的一致性给校企合作提供了合作的平台和机遇,因此在以需求为导向的21世纪人才竞争中寻求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方式和方法,共同培养能为企业怎么写作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出路!
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瓶颈
2.1 人才培养与使用的不同步影响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追求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质,人的能力和素质是通过对人的各项投资形成的,其中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世界银行一份报告表明,国民受教育的年限每增加一年,国民生产总值便会增长3%。这些事实都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起了积极主动的引导作用,但企业的本质和目标使得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虽然能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有利的“订单时”专项人才怎么写作,然而人力资源的使用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至少在学生毕业前是不能体现的。即使技术攻关到应用成功、新产品的开发到投入市场的批量生产等效益的实现也需要机遇和相当长的时间。即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的不同步。甚至企业使用新人才、对员工的培训效益的提高也是很难直接量化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处于被动地位。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的竞争是其取胜的长远法宝,但人才效益体现的滞后性和难以量化使得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