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美术教学 >转化农村高中学困生转化工作

转化农村高中学困生转化工作

收藏本文 2024-04-22 点赞:3683 浏览:101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农村中学高中学困生成为一个普遍而严峻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深入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因素,然后找出较为行之有效的转化方法。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因素;转化方法
1002-7661(2013)11-272-02
学困生是指目前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学业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特别是城市高中大力扩充学位,大量优质生源被选拔到城市,结果农村高中的生源良莠不齐,学困生成为一个普遍而严峻的问题。如何做好农村高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下面据我十年来从事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对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经验来谈谈对高中学困生转化的肤浅认识。

一、学困生的形成因素

据我的观察和调查,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来自内部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外部的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

(1)学习不主动,前面知识未能掌握,导致后面的学习受阻,自己当时又未能及时补上,也不愿找老师或同学帮忙,就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形成了恶性循环:越来越差,越差越不想学,而越是不想学,就越差。
(2)个别学生由于先天遗传的原因导致发育不良或智力较低等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甚至形成较强的自卑心理。
(3)学习自觉性差,缺乏自制力。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对所

摘自:毕业论文如何写www.udooo.com

学科目缺乏兴趣,而对所学科目之外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上课时看课外书籍,下课后沉迷于网吧、电子游戏等。
(4)存在厌世心理和逆反心理。学困生因长期的学习困难而形成厌学心理,他们没有或很少有机会获得成就感的体验,对学习持消极的态度,经常表现出自卑心理,惴惴不安,干什么事情都精力不集中,与同伴相处时总认为自己不受欢迎,老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他们在精神上常表现出疲劳感,接受能力比较差,分析理解能力比较弱,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久而久之,特别是在一定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

2、客观因素

(1)社会的不良风气,内容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的巨大诱惑等都会使一些青少年玩物丧志。
(2)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有的家长文化素养不高,对孩子粗暴严厉,动辄打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从不过问;有的父母离异,家庭教育缺失。这些方式都易使学生养成或玩世不恭、放荡不羁,或消极对抗、冷漠异常的态度。
(3)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思想上的困惑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帮助和引导。
(4)因转班、转学、升学或更换老师,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特别是有些学校通过考试成绩来分重点班,有些因成绩不够好从重点班分到普通班的学生易产生自暴自弃心理从而形成学困生。
(5)受周围有厌学情绪同学的影响,盲目消极从众,最终自己被同化;或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困生转化方法

1、制订对学困生转化的计划,并有步骤地实施

学困生与普通生相比,往往有更复杂的心理,更多的困难和障碍,因而转化学困生是一项漫长而又极其艰巨的工作,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位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计划目标不能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应以“跳一跳就能摘到”为宜。如果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是计划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就是要想办法使学生树立与过去彻底决裂的决心和信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经常提醒他后进的危害。

2、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每个学困生都有不足的一面,但也有闪光的一面,在教学中和课外活动中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取得同学们的信任。这不光是对某个学生的肯定,也是对大家的激励,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成功的赞扬,能使学生激发继续向上的;碰到困难时,教师的激励更为重要,它可使学生产生自强不息的信心,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当然,有时要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有些闪光点的确是一闪而过,很难觉察。这就要求老师要以辨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不辞劳苦的精神来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

3、培养学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学困生并非永远都是后进的,他们也会有进步的一面,但他们的心理非常脆弱又非常敏感,当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挫折时,就会感到苦闷、失望,甚至自暴自弃。这就要求老师抓住时机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看到前景,点燃新的希望,引导他们在挫折面前学会自我调节,克服脆弱心理,增强抗压能力。

4、抛弃偏见,多一些宽容和信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关心他们,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宽容和教育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应具有的道德要求,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针。学困生的理智对情绪的约束力比较差,感情冲动时就不顾一切,忘却已形成的正确认识,从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这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或惩罚他们,而要耐心细致地解释他们的错误,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来激励学生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的身上。

5、合理实施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促成学生成功的心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极度疲劳往往是由于经常失望和失败造成的。如能使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那么蕴藏在自身巨大的学习能量便会爆发出来。教育的本质任务,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作好基本的素质准备。因此,每位老师都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教师对教材和学习活动的适当选择,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跨越心理的门槛,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学生内部学习动力机制一旦形成,他们就会有一种主动内化教育的要求,自我学习,自我约束,并不断完善自我,这是教育成功、学生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总之,农村高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具复杂性、矛盾性和长期性,但只要对全体学生都以“爱心、公心、信心、恒心”为原则,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理念,充分应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一定能把学困生转化好,把农村的高中办成功,从而为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建立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谭汉举.农村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