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民族文化 >论惠山泥人文化,莫要渐行渐远

论惠山泥人文化,莫要渐行渐远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31266 浏览:14511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认识惠山泥人]
当年的泥塑艺人大多都是看祠堂的人,祠堂是祭祀祖先的房屋。惠山祠堂密度很高,在其他地方也不多见。当年的48家泥人店就穿插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祠堂间。由于仅靠看祠堂维持不了生计,闲暇时就靠捏泥人来补贴家用。很有名气的就是丁阿金,他当年就是看华孝子祠的,而泥人的模型源于古镇上每天表演的戏曲中的人物。早期的惠山泥人以儿童玩具为主,统称为“耍货”。春季,江苏地区会举行迎神庙会活动,庙会上,艺人们拿着盘子,里面盛放着不同的泥人叫卖,而那时候的泥人不仅仅是孩子们的玩具、手工艺品,还是一种民俗风情的体现。
随着惠山泥人的发展,艺人们也开始着重在人物的制作上,不断地创新,使得泥人变成了细货——手捏戏文。手捏戏文的诞生,标志着泥人步入了新的阶段。之前的泥玩具被称为“粗货”。而“细货”和“粗货”都有不同的制作要求和怎么写作对象。每年都有船只从苏北开到无锡惠山来泥人,当年苏北人用粮食、肉类等食物来置换泥人,将其运输回去出售到全国各地。
[老艺人们的诉说]
泥人厂至今仍处在惠山古镇中,走进工艺师傅们的工作室,四周堆满了制作泥人的黑土,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摆放着不同的泥人成品和半成品,整体的工作环境看上去又简陋又凌乱。午休时间大家也在安静地做着手里未完成的泥人,我遇到了一位还在制作泥人的女工艺师,一边做泥人一边跟我们娓娓道来:
“我是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的专业是绘画,当时毕业的时候泥人厂到我们学校招聘,大学里根本是没有制作泥人的专业的,所以我们相当于转行。但是出于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也不想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到处找工作上,便来到泥人厂开始跟着拜师学艺,这一学便使得我们的人生发生了转变。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新鲜,每天制作活灵活现的泥人,不断地创新,跟着拍档探讨人物的造型和表情的设计。到现在我们在这工作近二十年了,做泥人的过程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惠山泥人文化,莫要渐行渐远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和脚一样。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购写泥人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也觉得压力越来越大了。原来我们厂里男工艺师很多,但是由于生活上的压力,不得不转行。”
旁边的一位老师傅也跟我们讲:“现在原材料的成本也提高了,泥土肯定不是取之不尽的。”这位老师傅算是目前最年长的工艺师,他的手艺是跟父亲学的,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跟着父亲捏泥人,大街小巷地卖泥人来营生。而他的孩子现在对捏泥人完全不感兴趣,他也不知道该把手艺传给谁,因为现在厂里一直在不断地有人退休,退一位师傅就少一位做泥人的工艺师,很难再到社会上去招学徒。以前也来过不少大学生,可是呆了不久,觉得禁不住枯燥的日子,学了一些皮毛后便自己出去开店卖泥人。即使是现在的工艺师们也不会让下一代以制作泥人为职业。但是传承理由也是整个泥人厂的工作人员很担忧的,就连中国著名的泥人工艺大师喻湘莲的家人中,也没有完全以泥人为主业的后代了。
给孩子一个了解文化的场所
带着对泥人文化能否继续传承的担忧之心,我们又到了泥人厂隔壁的泥人博物馆去参观。泥人博物馆里展示的作品都是泥人厂的师傅们制作的,他们制作的一大部分手工艺品定期会送到博物馆展示,包括整个泥人文化的发展过程,在博物馆都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博物馆是去年刚刚开放的,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种传统文化,吸引更多人来将其发扬,泥人博物馆经常会举行各种DIY活动,或是带着工艺师到中小学教孩子们制作泥人。泥人博物馆也是大多数旅游团参观的一站,也让一些人接触到了泥人文化。现在问当地的一些孩子,很多不知道自己身处的城市竟然还有泥人文化,也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抓住了出发点,从孩子们出发。不仅能在博物馆里制作泥人,还有各种布艺手工,都是在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
博物馆的负责人告诉读者,要是想让泥人文化渐渐走到每个人的内心,除了要了解它的发展历史,更多的是要跟着时代的脚步去创新,才能将泥人文化传承下去。泥人只能成为工艺品,但不能成为艺术品,因为同一个造型的泥人会制作很多,艺术品之所以能够受大众推捧,是因为它的独一无二。所以他有时候也会跟老艺人们探讨是否制作独一无二的泥人,也逐渐在尝试中。但毕竟泥人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不是仅靠他们的力量就足够的,社会大众能有更多的意识慢慢去了解传统文化,是他们共同希望的。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