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情报管理 >试议忠诚度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图书情报事业革新革新学术

试议忠诚度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图书情报事业革新革新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12981 浏览:4912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图书情报机构作为信息枢纽的文化教育中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是终身学习的良好“学校”。图书情报事业与学习型社会的进展目标都是推动人的全面进展,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图书情报机构需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留住长期学习者,以实际情况出发,促使潜在学习者、短期学习者以及成长期学习者向长期学习者的目标进展,让更多的人重回或者加入图书情报机构这所社会大学,并进一步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进展。本论文首先在阐述了我国图书情报事业进展近况的基础上,确定探讨内容,提出探讨检测设,并设计出学习者对图书馆忠诚度的探讨模型。其次,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和利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统计,验证了探讨检测设,同时找出探讨变量之间的关联以及相互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实证探讨结果,以学习者忠诚度的新视角,以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为目的,提出图书情报机构在组织机构、资源管理与信息怎么写作三方面的革新革新的具体对策:构建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怎么写作模型,浅析图书情报机构成功元素,提出资源流管理倡议。关键词:学习型社会论文图书情报事业论文忠诚度论文图书馆论新论文

    摘要3-4

    ABSTRACT4-8

    第1章 引言8-19

    1.1 探讨背景8-9

    1.2 探讨综述9-16

    1.2.1 国外探讨综述9-11

    1.2.2 国内探讨综述11-16

    1.3 探讨结构16-17

    1.4 探讨作用、策略与革新点17-19

    1.4.1 探讨作用17

    1.4.2 探讨策略17-18

    1.4.3 探讨革新点18-19

    第2章 学习型社会与图书情报事业19-28

    2.1 学习型社会的概念与特点19-20

    2.1.1 学习型社会概念19

    2.1.2 学习型社会特点19-20

    2.2 图书情报事业的概念与特点20-22

    2.2.1 图书情报事业概念20-21

    2.2.2 图书情报机构特点21-22

    2.3 学习型社会与图书情报事业的默契联系22-24

    2.3.1 学习型社会与图书情报事业的目的相符22-23

    2.3.2 学习型社会与图书情报机构的特点相符23-24

    2.3.3 学习型社会与图书情报机构的辩证统一24

    2.4 我国图书情报事业进展情况24-27

    2.5 小结27-28

    第3章 调查问卷探讨设计28-36

    3.1 调查问卷探讨内容28-29

    3.2 调查问卷探讨检测设29-30

    3.3 调查问卷探讨模型30-32

    3.4 操作性定义32-33

    3.5 调查问卷设计33-35

    3.5.1 问卷结构33-34

    3.5.2 问项形式34

    3.5.3 问项设计34-35

    3.6 小结35-36

    第4章 调查问卷实证探讨36-45

    4.1 数据收集36

    4.2 描述性统计浅析36-38

    4.2.1 基本信息36-37

    4.2.2 其他探讨变量37-38

    4.3 信度浅析与效度浅析38-39

    4.3.1 信度浅析38

    4.3.2 效度浅析38-39

    4.4 相关浅析39-41

    4.5 回归浅析41-44

    4.6 模型修正44

    4.7 小结44-45

    第5章 基于学习者忠诚度的图书情报事业革新革新的对策45-56

    5.1 信息怎么写作——构建图书情报机构怎么写作模型45-50

    5.1.1 学习者定位47

    5.1.2 差别性怎么写作47-48

    5.1.3 学习者互动48-49

    5.1.4 学习者生命周期管理49-50

    5.2 组织机构——浅析图书情报机构的成功元素50-53

    5.2.1 建立核心价值系统50

    5.2.2 制定组织机构重组案例50-51

    5.2.3 合理规划机构布局51-52

    5.2.4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52-53

    5.2.5 加强组织内部沟通与交流53

    5.3 资源管理——提出资源建设的意见53-55

    5.3.1 有效整合资源53-54

    5.3.2 均衡馆藏资源比例54

    5.3.3 注重资源共享与渠道多样化54-55

    5.3.4 持久保存资源55

    5.4 小结55-56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6-57

    6.1 结论56

    6.2 展望56-57

    致谢57-5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