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区域经济学 >试述有多大教育作用到底有多大?

试述有多大教育作用到底有多大?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28602 浏览:1313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从起草到颁布的一系列过程充分体现了国家、社会和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现今普遍认为教育是寻求工作的必经之路、促进社会攀升的因素。本文主要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解析教育的真实面目,分别从人力资本理论、筛选理论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解析教育对求职和社会分层流动的作用:教育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教育能够提供筛选信号;教育是工人由次要劳动力市场向主要劳动力市场流动的基本条件;教育对社会分层作用。同时我们必须明确在求职机会和社会流动的有利原因中,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不能认为否认其他社会资本因素。
关键词:教育 就业 社会攀升 教育经济学
如今学校的角色是什么呢?人们也许会对这一直率的问题众口一词……在个体水平上,文凭是一张有效的“优待券”,而受教育水平对职业身份的影响比其他的特征更为明显。因而,教育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密,使个体有理由提出受教育的要求:虽然文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并不能认为为了获得某一社会职位有文凭就够了,而某一文凭却越来越不利于只有插入。同时具有一定教育水平的个体究竟从事何等性质的职业,处于何等的社会地位呢?本文主要从教育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筛选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及社会资本理论来解读教育的真实作用。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这

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udooo.com

一概念,是美国沃尔什在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首先提出,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和学说。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重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这一定义隐含解析教育作用的检测设:人们具有的各种能力绝大部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进入校门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的,而是通过教育提高的能力对于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观点,教育是一种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之一。教育不仅能够给受教育者本人及家人带来各种收益,还能给社区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收益。

(一)教育的私人收益

教育能够提高人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工作能力即在劳动力市场中获利能力,这就使得个人接受教育具有很高的私人收益:分配能力,应对经济部平衡的能力,生产技能,组织管理能力,可培训能力等。
人力资本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个人的经济收入,而且教育能以多种不同方式改善者受教育者的储蓄和消费行为及其非市场性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同时教育能够给个体带来很好的健康,格罗斯曼于1976年发现受教育较多的人寿命更长,每增加一年的学校教育就减少0.4%的死亡可能性。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迁移能力及塑造个体的情感特征。

(二)教育对家庭成员的溢出收益

贝纳姆1974年发现一个妻子受的教育每提高一年会使丈夫的年收入提高约3.5%,因此教育能够给其他家庭成员带来更多的收入;格罗斯曼1976年发现妻子所受教育较之丈夫本人所受学校教育,前者对丈夫健康有着更大的积极影响,因此教育能够给其他家庭成员带来更多的健康。同时教育有助于保持合理的家庭规模并给子女带来更多、更好的教育。

(三)教育的社会收益

教育的社会收益又称教育公共收益,主要是指除了受教育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外,其社会成员或整个社区甚至整个国家所获得的收益。人力资本理论在很好解释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巨大缺口时,教育对国民收入总增长的贡献率就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也给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明路,即大力发展教育促进人力资本增长、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教育的社会收益除了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形式的收益: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促进制度的形成,有助于提高社会的健康水平。
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教育投资是使隐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的一种生产性投资;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益。在人力资本要素构成中教育资本虽是最基本的要素,但并不是唯一的要素,其中还有技术与知识资本,健康资本,迁移与流动资本,各要素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互补、互动和替代。教育是人力资本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学校教育更是其中的小部分,绝非认为获得很好的教育就一定能达到最佳的个人收益及社会收益,整个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有机体。二者是必要非充分的关系。

二、筛选理论

(一)筛选理论内涵即检测设

筛选理论是基于信息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研究的,如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筛选理论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Spence1973年提出信号发送模型,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上,雇主不能准确地判断求职者的生产能力。因此,劳动者的受教育状况能够作为一种反映能力否认信号。
其理论检测设为:个人的能力是天生的,内在的而且因人而异的,因此,个人的能力并不因教育的多少而提高或降低,;个人内在的能力与改变自身受教育状况所需付的信号成本呈负相关,接受更多的教育必然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能力高的个体改变自身受教育状况的信号成本低;雇佣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求职的受教育状况可以被雇主免费观察到。

(二) 教育——寻求工作的必经之路?

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关于雇员特质的信息不对称,雇员是知情者,雇主是不知情者,雇主在雇佣之前不能准确地判断雇员的特质。那么对于雇主而言如何有效的选择最佳的员工,避免逆向选择,对于求职者如何有效的发送自己信息,处于就业的有利地位呢?
教育只能反映能力,但不提高能力。教育的本质就是信息,不是通过教育过程提高提高能力并获得经济效益,而使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筛选过程,通过教育市场信息获得经济效益。对一个寻找工作的人来说,受教育程度是表示他能力的信号,对雇主来说,则是根据受教育程度信号挑选工人。教育在这里只是一个筛选装置或称教育信号,所以教育的作用直接反映在雇主对劳动力的筛选。教育的经济效益就是教育的筛选作用,把不同能力的劳动力经过筛选,输送到不同等级的工作岗位上去。然而教育只是筛选中的一种信号,能否求职成功往往取决于求职者的信号发送内容与公司筛选员工条件是否吻合。性别、年龄、工作经验、社会资本等因素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面对多元的现代社会,不同的职业、求职者都不是一一对应的。教育信号发送筛选作用的经验验证结果也具有不一致性。

三、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一)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内涵

劳动力市场理论注重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内部结构,从而说明不同的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中受到不同的待遇。多灵戈和派奥认为,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二:“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工资较高,福利丰厚,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udooo.com

工作和培训条件优越,晋升靠资历,就业有保障;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则工资较低,福利较少,培训和晋升机会较少,工作条件较差,易遭解雇。
该理论认为,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工资的关系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是成正比例关系,但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对受教育与劳动工资水平正相关关系是持怀疑态度的,进而论证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有把劳动力分到不同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劳动力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收到不同的待遇,说明教育具有把人等级化的作用。个体一旦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流向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就很小。

(二)教育——社会攀升的因素?

教育是造成市场分割的重要因素。教育是一个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好工人”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使生产过程中和教育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相一致来实现的。教育系统内部也是个在外部利益驱动作用下形成的分数等级系统,学校中的等级顺序,常常与学生未来在经济等级中的位置紧密一致。教育系统不仅仅生产人力资本,而且事先通过一种公开、且貌似公平的精英筛选机制,有意识的将每个个体安排到不平等的职业位置上,从而实现对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然而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是多因素的:种族、性别、职业、国籍、教育、家庭出身等,教育知识其中一部分。在某一阶级背景学生的教育和他们最终被雇佣的劳动力市场部门之间有“一致性原则”。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年轻人更多的被纳入注重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所需的观念和行为特征的学校中,这与那些高收入家庭学生所在学校所注重的行为和观念相去甚远。教育中的“前市场分割”限定了学生离开学校后的机会,促使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合理化。同时教育是工人由次要劳动力市场向主要劳动力市场流动的基本条件。

四、社会资本理论

(一)社会资本理论内涵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是第一个对社会资本进行比较系统表述的学者。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他们的社会成员资格在网络中或者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短缺资源的能力,获取的能力不是个人固有的,而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包含着的一种资产。社会资本聚焦的是“关系”,是一种交互、循环的模式。人们能力以及技能的获得、使用和效力,依赖于他们所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二)社会资本——有其父必有其子?

社会成员因具有不同的教育程度,而对社会地位、社会财富、权利、文化和职业进行分配,使原有的阶级和阶层不断得到补充、再生,使新的阶级和阶层得以形成。教育活动本身就具有分层的作用,通过教育的改变促使人们社会地位的流动。个人的社会出身对学业的影响(教育面前机会不平等公理),而学业影响人们的社会地位。然而,上述观点在80%的情况下是有效的。社会结构和教育结构之间存在量上的不适应。
教育虽然具有社会地位流动的作用,但是促使社会攀升的因素中,社会资本发挥不小作用。在职业生涯中,一个良好的出身有利于促进一些年轻人的晋升。在可比教育水平中,一名干部的儿子最初是雇员,在他的整个工作经历中,他将比同为雇员的雇员儿子更有可能成为干部。它不总是以能力作为制约参照,他同样带有社会出身这一“社会资本”的痕迹。(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玛丽·杜里—柏拉,阿涅斯昂里奥—冯·让丹.学校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