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群众文化 >英汉称谓语对比与文化内涵

英汉称谓语对比与文化内涵

收藏本文 2024-02-04 点赞:10888 浏览:4589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称谓语是人们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关系或为了表示身份、地位和职业的区别而使用的称呼。英汉称谓语在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方面体现出极大的差异。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这些差异体现出的是两种社会文化的特点和形态。本文从英汉称谓不同及其文化内涵做初步探讨,并以期能把这种文化因素考虑到跨文化交际中提高交际质量。
关键词:语言 文化 称谓语 对比
文化与语言密切相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得以体现,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对称谓语的定义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它是人们语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用来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每一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特的称谓系统和使用规范。本文拟从社会称谓语和亲属称谓语来进行对比,充分认识并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社会称谓类型的差异,这对于推动语言交流和提高交际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称谓语

1、姓名称谓语

姓是家族的符号,名是个人的代表。姓、名、全名是人们在交际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称谓形式,包括全名、名、小名、别名、绰号等。一般来说不是很熟悉的人之间会称呼全名,如刘德华,或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熟人之间有时也会称呼全名。熟人和朋友之间一般称呼名字,德华,或是更亲密的称呼,如小华,华仔等,非常熟悉的人之间还会称呼其绰号。
在汉语中,姓名称呼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对长辈、祖先的名字尤其如此。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使它形成了以家族宗法为核心的封建关系。在历史进程中,家庭、血缘关系、辈分观念一直被不断地明确和具体化。这一切使得汉民族形成了严格的尊卑有序,上下、长幼有别的等级观念制度并沿袭到今天,中国的子女仍然忌讳直呼长辈的名字。不但晚辈禁呼长辈名字,即使是同辈之间,也要看双方关系的远近来确定是否直呼其名。
在西方国家,人们相信所有的人生来平等。不论地位尊卑、辈分高低、年龄长幼,都喜欢直呼其名。他们倾向于用一样的词语来称呼所有的人,认为平等地对待每个人最终会受人尊敬的。这看起来似乎觉得不谙世事,没有教养,但西方人对此却习以为常,他们觉得这样亲切、平等、友好、融洽。
在应用中,英语文化是名在前,姓在后;而汉语中姓在前,名在后。在中国文化中,姓氏代表的是一个宗族,是对一个人的识别最重要也是第一位的符号,地位要远远高于一个人的名字,体现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而西方文化中没有像中国那样的宗法制度,对家族的重视也远没有中国那么重,他们比较尊重个人的自由与个性,所以名在姓前便是这种文化的自然产物。
在使用时,英文化中人们很少使用全名来称呼对方,用名字来称呼熟人,用“通称+姓”来称呼不熟悉的人,如“Mr. Smith”;汉语中,姓名称谓多出现在同等年纪的熟人之间,年长者称呼年轻人或上级称呼下级。

2、职业、职务、职称称谓语

职务职业称谓,是直呼对方职衔、职务的称谓,体现了一个人的资英汉称谓语对比及文化内涵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历和地位,也体现了特定社会的社会结构。在汉语里,常用的职业称呼语主要有医生、律师、老师等。职务称呼语主要有局长、主任、市长、科长等。职称称呼语主要有教授、工程师等。这类称呼语前都可加姓或姓名,如:张老师、李局长、孙奇教授等。
英语中常用的职务性称呼语不多, chief、director 、doctor、 manager和president使用是最广泛的。
在中国因为官本位观念突出,人们偏好职务等身份称谓。它分类详细,数量庞大,使用普遍。而在英语中,这种称谓就相对简单,使用场合也较正式,也有很多相应词汇缺失。
另外,在汉语中,人们为了表达尊敬,用“姓+职业”来称呼对方,如“李老师,你每天都上六节课,真是太辛苦了。”中的“老师”就是表达说话者的尊敬。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可以用“职务”、“职务+姓氏”或“职务+姓名”来称呼对方; 在称呼总统、主席时还可以与“先生”或“女士”连用,如总统先生(Mr. President),并且不带任何感彩。

3、拟亲属称谓语

拟亲属称呼语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一些亲属称呼语来称呼非亲属,如邻居、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使社会关系也变得家庭化,它可以说是汉语中独特的现象。这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一向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礼节,认为称呼朋友或陌生人时加上亲属称呼能让对方感觉亲切,同时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
人们按照性别、年龄、熟悉程度、交际场合、被称呼者的社会特征等的不同称呼对方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哥等。有时候还习惯把亲缘关系的称谓与其他的词结合起来使用。如“兄弟单位”、“父母官”、“子弟兵”、“的哥”、“军嫂”等等。
而英语文化在交际中强调个人, 而英语国家在亲人之间尚且直呼其名,更何况是朋友或陌生人之间。所以英语的拟亲属称呼语非常有限,只包括uncle, aunt, son, sonny等词。Uncle, aunt多用于孩子称呼父母的朋友以表示亲近,可与名字连用,如: Uncle Joe, Aunt Mary,son或sonny用于长者称呼年轻人。而对陌生人则不太重视区分年龄的大小,只是按照性别的不同以Mr.或Miss/Mrs.来称呼。

4、通用性称谓语

通用性称呼语是指在正式场合、郑重关系或陌生人之间广泛使用的称呼语,不严格区分被称呼人的年龄、职业、身份等。如先生、小姐、同志、师傅、小伙子等,可单独使用,也可用于姓、全名、名字或职业称呼之后,以表示不同程度的关系。“同志”、“师傅”是中性词。“同志”是不同职业、级别、年龄的人们之间的“等同关系”的标志,也是汉语中使用过的最广泛的一个通称。汉语中的“先生”、“小姐”等称呼语不完全等同于英语中的“Mr.”、“Miss”等,因为在解放前“先生”、“小姐”是尊敬称呼语。在英文里, “Sir”“Madam”“Mr.”“Mrs.”“Miss”也属于比较常见的通用性称呼语。其中“Mr.”可指任何年龄的成年男子;“Mrs.”可指任何结过婚的女性;“Ms.”则是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开展而出现的,与“Mr.”对应,可指任何年龄的成年女子而不用暴露婚姻状况。“Miss”,是最受欢迎的,因为西方女性喜欢让自己永远保持一种年轻的状态。

5、恭敬与亲昵称谓语

恭敬称呼是社交时说话人对受话人所使用的一种尊敬称呼。汉语恭敬称呼主要是为了表示亲近,拉近双方的距离。如“老李”,“老李同志”,“老李师傅”,“赵老”等。此外,通称形式作敬称,如先生、夫人、女士等;对资深的学者或德高望重的长者使用“先生”,表示特殊敬意。
英语的恭敬称呼词有: Sir, Lady, Lord等。Sir是对男性的尊称,一般单独使用。Lady是对女性的尊敬,一般也单独使用。Lord (勋爵)一般用来指称侯爵或侯爵以下的贵族,使用格式为Lord+ surname,如Lord Charles。面称时多用My Lord或Your Lordship。
亲昵称呼指对比较熟悉的人所使用的称呼,以示比较亲密融洽的关系。汉语的亲昵称呼也很丰富,包括“小+姓”,如小赵,小李,昵称、绰号等形式。父母可称自己的孩子为“乖”或“宝贝”等。夫妻之间的呢称有“老头子”、“老太婆”等。英语中的昵称则不同。如“Robert”的昵称为“Bob”,“Benjamin”的昵称为“Ben”;夫妻之间的昵称为“ darling”,“sweetheart”等。

二、亲属称谓语

在汉语中,人们更加注重宗族与血缘关系,体现在称呼语中则有亲有疏。从父亲方面来划分的称呼语为宗亲,其称呼语包括“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叔叔”、“婶婶”以及“姑姑”、“姑父”等。从母亲方面划分的称呼语为姻亲,其称呼语包括“姨姨”、“舅舅”、“外公”、“外婆”等。由父系和母系关系延伸出的子辈亲属关系称呼语包括“堂姐”、“堂哥”、“堂妹”、“堂弟”、“表姐”、“表哥”、“表弟”、“表妹”等。
然而,较汉语而言,英语中的亲属关系称呼语要简单许多。在英语中,“grandfather”,“grandmother”,“uncle”and“aunt”几乎涵盖了父母双方所有的长辈亲属关系称呼。“cousin”一词也容纳了所有的由父母双方延伸出来的子辈关系称呼,并且没有性别和年龄的区分。

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理解

中西社会的不同文化,导致不同的称谓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人们如何通过具有社会作用的称呼形式的选用和认可,来确定彼此的社会地位和体现各自在社会结构中的关系。汉语的社会称呼充分体现了中国宗法社会制度和等级观念及其强调的家庭观,如:职业,职务称呼语,体现出中国文化上下尊卑皆有分别的结构特点,体现出人们对人际关系的看重,体现出人们循规蹈矩的交际风格。
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和平等的价值观为核心。个人主义强调个性、个人价值和权利。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彼此独立,崇尚个人奋斗, 不强调亲缘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也没有过多的干涉,平等观念也使得他们更偏爱对等式称呼。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则倾向于将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和合,把人看作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认为人的本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相信个体只有在二人或群体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对自我及对方下定义。西方文化倾向于将人的本质自然界相分离,将个人同社会相分离,将人的灵魂同人的肉体向分离,把个体作为一切现实和社会的出发点英汉称谓语对比及文化内涵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认为个体的性质体现于个体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之中。
四、结语
汉语和英语的称呼语反映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年龄差距及亲密度的不同。从以上对英汉称谓语在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方面进行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称谓语复杂、准确, 英语称谓语简单、模糊。
中国文化特别看重家庭结构和血缘关系,也依此产生了成员之间的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和尊卑亲疏。这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提倡礼仪、尊敬长者、注重人际关系的文化理念。英文化中礼节和文化标准相对简单得多,而受宗教的影响较深,他们更看重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称谓也只是一种区别手段。体现了英、美国家的人注重平等和尊重个体的理念。只有认识这些差异,才能在以后的交流中避开误会,提高交际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 丁夏.称谓与文化[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5(4)
[3] 龙茜菲.从跨文化角度看称谓翻译[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6)
[4] 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5] 任裕海.称呼语的跨文化研究 [J] 南京师大学报,2000.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