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人际关系心理学 >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积极心理学视角

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积极心理学视角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4063 浏览:101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在20世纪末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更关注那些处于正常环境下的普通人身上的积极力量,提供了一种以人民自身力量为视角研究和解决理由的策略。在全党范围内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将积极心理学巧妙运用其中,突出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发掘人民群众中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积极心理学视角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如需论文查抄袭率可联系我们.正能量,使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充满信心,推动群众自我完善、敢于转变,善于创新,教育活动的效果将更为明显。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群众路线;中国;党的建设
〔〕A〔文章编号〕1008-9187-(2014)01-0067-04
党的群众路线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条路线是我们党领导广大群众在残酷的革命战争环境中提出和形成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也成为党的生命线和基本的工作路线。新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奋斗目标的必定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定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理由的必备策略。新时期要坚持和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牢记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1〕
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一门科学,而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正是由内(思想)而外(行为)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习转变自身存在的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执政要求和外部环境不相适应的“四风”理由,这是由于经验或实践的结果而发生的一种适应性行为积极变化过程,因此,心理学的某些原理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

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首先在美国兴起,创始人马丁 ·塞利格曼发表了《积极心理学导论》一书,书中指出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应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积极推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帮助人民找到幸福,使儿童能健康成长,使公众能称心如意,使公司内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和谐相处,实现个人和企业双赢。
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研究策略是相同的,但是传统的心理学更偏重于研究心理理由和心理疾病等产生的理由,比如精神分析、抑郁症的成因、成人的犯罪心理等,重在对这些负面心理行为的研究。传统的心理学认为心理理由的成因主要是儿时的心理创伤、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恶劣的生活环境、信息社会带来的工作压力等等,这些研究给现实社会带来的变化非常有限。于是,心理学家开始深思,患有精神疾病和经常犯罪人群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环境、同样的压力下依然能够健康的成长,更有一部分人相当的成功,当他们继续研究这些成功的人时,他们发现这些人儿童时期并非是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性格普通,生活环境也不是很理想,但是成就非凡。心理学家发现积极的情绪体验、乐观和自信、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价值观、主观幸福体验、积极转变等是这些人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和动力。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不仅为心理学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与血液,扩充与完善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视角,而且推动了教育、社会工作、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发展。同时,它能够激发人类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个体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美好的生活。〔2〕

二、积极心理学在群众路线教育中的应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是集教育学、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于一身的活动。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必定对群众路线的教育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价值观,自信与乐观和积极转变的理念,不仅对激发个人潜能,达到人格的完善,最终达到个人的幸福、快乐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活动有很重要的启迪。因此,积极心理学在此次教育活动中将大有可为,期待教育实践活动者们进一步去发现。

(一)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因为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检测设的。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也就形成了。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作用、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所持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价值观是人用于区别好坏,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被动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作用,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这些都是由每个人的价值观支配的。价值观决定、调节、制约个性倾向中低层次的需要、动机、愿望等,它是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统帅。人的价值观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一旦确定则反过来影响调节人进一步的需求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要使全党同志牢固树立群众路线观点,清除存在一些干部头脑深处的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错误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价值取向,增强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都来自于人民。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在和李立三安源煤矿进行实地考察,不断宣传马克思主义,唤醒工人阶级的革命热情。1922年2月,成立了中国安源路矿支部,这是中国产业工人中成立最早的支部,中国人成为了领导核心。1922年9月14日,在刘少奇、李立三的主持下,在广大产业工人的大力配合下,发动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次运动取得的成功,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显示了群众工人运动的巨大能量。中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为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形成积累了经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号召全国人民联合起来,成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和团结全民族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提出:“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抗战胜利前夕,在中国召开的“七大”上,深刻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含义,并把其基本精神写入党章,确立了群众路线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执政地位得以确立,但是在我们党的内部滋生了一些不良倾向,部分党员干部骄傲自满、以人民的功臣自居,思想上不艰苦,开始贪图享受,逐步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思想上的变化导致工作中官僚主义作风盛行,脱离群众,不听取群众意见,一些干部往往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不切合实际,欺上瞒下,不择手段,采取了蛮不讲理的工作策略,极大的伤害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党的威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党回复和发扬了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在随后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深入贯彻群众路线,肯定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获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1978年发生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创举,拉开了中国农村波澜壮阔的改革序幕,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的伟大力量。二是树立群众工作无小事的观念,要始终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上。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整个社会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积极探索联系群众的渠道、方式以及领导群众实现自身利益的途径。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具体事情抓起,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使我们党与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三是要意识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的生产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绝大多数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为精神财富的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富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变革,都是通过人民群众革命来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转变社会生产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群众路线”作为全体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个重要法宝,作为一种认识论、一种工作策略和一种工作作风不断继承和发扬下去,作为检验每名员学习和工作成果的价值尺度。全体党员干部要积极地投入到这次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实践和发现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特点,密切党与人名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对党的事业充满自信与乐观

自信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自信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自信,是指不断地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的过程。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你就会产生一种很明显的毫无畏惧的感觉、一种“战无不胜”的感觉。当你拥有自信之后,原本不能轻易解决的理由也能在不经意间迎刃而解,得到成功的滋味,自信源自实力。积极心理学中的自信定义为对自我价值的感受,其取决于个体实际成就与抱负之间的比值,它强调了积极自我是一种结构,通过比较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期望值,来实现自我价值与评价自己。
积极心理学认为拥有乐观精神是促使希望和乐观增长的关键,因为乐观可以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乐观涉及到认知、情感和动机成分。乐观的人更容易拥有好心情,更加不懈努力和成功,并且拥有更好的身体健康状况。乐观的作用主要是在认知水平上起调节作用。一个乐观的人更可能习得推动健康的习惯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当然,乐观有时会产生“乐观的偏差”,即判断自己的风险要比判断他人的风险小,从而表现为盲目的乐观而不现实。这样就产生了矛盾:现实主义会提高成功适应环境的可能性,而乐观则会使个体具有较好的主观感受。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积极心理学探讨了“现实的乐观”,认为“现实的乐观”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从原则上说,人们能做到乐观而又不自欺。这种对“现实的乐观”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诠释:让生活更加富有作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要使全体党员清楚地认识到“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健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作风,解决实际理由上的巨大价值,具体的讲就是对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以及对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一种积极乐观态度。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阐述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三个自信”与中国梦之间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和内在的统一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自信是根基、是方向,理论自信是灵魂、是动力,制度自信是保障、是支撑。然而这种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经过不断的探索,不断继承和发展群众路线的结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深化为理论又深入实践,既全面推进又重点突出。〔3〕
在党的建设的初期,从单纯的发动工人阶级运动,到杆子里出政权;从发动人民群众抗战,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探索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到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从党的领导核心的确立,到新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时期,是群众路线理论从无到有,从基本概念建立发展到丰富的理论内涵,从不完善到完善的一个过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群众路线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体现了党的创新精神和居安思危意识。如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为以经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积极心理学视角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来,转变旧的制约经济发展的生产关系要素,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解放了思想;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反映的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不断改善工作作风和政策导向,通过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到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效。我们党对群众路线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理论成果。从思想、理论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都来自于人民群众积极实践、不断提炼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结果。
十八大后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项重大举措,期待能够使得全体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理由、保持清廉本色、是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基于这一目的,群众路线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全面展开,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把自己摆进去,认真查找差距,同时,又突出重点,从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争先创优、三进三同到查“四风”,循序渐进,使党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宗旨进一步树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使得广大干部群众有一种理论、道路和制度上的自信,有了这种自信,才会在实际工作中不迷茫、不懈怠、不抱怨,才能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在遇到各种困难时,群策群力,坚定信心,始终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新的挑战,并最终取得胜利。

(三)在自我完善中积极转变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发展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生命的每个时期都可能面对不同的机遇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身心的极限,我们要积极调整好心态,努力朝着积极的方向去转变,每经过一次考验,生命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会提供更多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并且,这种心智的成长是螺旋式、不断上升的,是会成为一种习惯固化在人的一生中。因此,人活着就是要成长进步,不可以过得麻木不仁、原地踏步,应该每天都处于变化中,勤思和考验提醒您应从哪些地方转变,会使你的人生变得更美好。
我们的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保持清醒,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敏锐的察觉到作为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想要经受住这“四大考验”,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监督是不可能的。〔4〕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时提出,坚决反对党员干部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要达到这一要求,我们的党要敢于接受挑战,正视理由,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抓住新一轮改革的机遇,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丰富党的执政理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一是加强政治的建设。政治已经成为各国政治发展的潮流,它是当今世界尊重和保障公民各项权利的最有效的政治制度,决策者要主动深入到人民大众中去,而不是坐等群众前来参与,必须正真落实人民群众的权利,是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得到恰当的表达并真正影响政治决策。在发扬政治的基础上贯彻群众路线,用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和提升群众路线,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完善群众的监督机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监督是最好的净化剂,广大群众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良作风深恶痛绝,对转变作风寄予深切期待。作风转得怎么样,关键看老百姓肯定不肯定。从这个作用上说,要创造条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发动群众积极监督,及时回应百姓关切。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和改善现有的信访制度、制度、社会调查制度、巡视制度、申述制度、政治协商对话制度、意见征询制度、领导接待等制度的建设,规范一些信息化条件下的监督方式,如博客、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媒体,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三是工作策略制度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的领导策略和工作策略,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策略,是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群众路线这一工作策略的制度化体现,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加人民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在群众和决策者之间搭起一座良好沟通的桥梁。〔5〕

三、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不仅谋求个体的幸福,而且关注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倡导心理系统中积极的一面,对于目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但是,群众路线是一种认识论、策略论、价值取向,借鉴心理学的策略时,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而是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群众路线教育要突出体现在我们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突出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使广大党员有一种自信油然而生,能够积极投身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敢于转变,善于创新,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陈坚,王玉谨.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J〕.员,20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积极心理学视角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13,(7).
〔2〕王琦,应通.浅析积极心理学的目前状况和未来〔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
〔3〕改革杂志社专题研究部.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基本经验与前瞻〔J〕.重庆社会科学,2013,(6).
〔4〕林蓉.浅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面对的理由集解决途径〔J〕.时代经贸,2013,(5).
〔5〕张晓峰,张璐露.党的群众路线的界定、逻辑及当代价值〔J〕.奋斗,2013,(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