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水利工程 >> 水工结构 >举措中小企业缓解当前困境根本举措在于深化革新设计

举措中小企业缓解当前困境根本举措在于深化革新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3-30 点赞:23123 浏览:996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中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运行态势及发展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局面,而缓解当前困境和防范风险的根本举措在于深化改革。
关键词:实体经济 融资 转型升级 创新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要防范中小企业大量停产、半停产和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使经济下行过快的潜在风险,还可能出现民间资本热钱化、产业空心化、经济泡沫化的潜在风险。中小企业缓解当前困境和防范风险的根本举措在于深化改革。
一、引导“热钱”回归实体经济珠三角、长三角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到全国中小企业的数量的30%,其他地区约占40%,体现出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中小企业最活跃的区域。中小企业主要行业为加工业、招商写作技巧、经销批发和商业怎么写作业,

研究生论文www.udooo.com

多数属于缓慢成长性企业。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企业“跑路”出民间资本投资空间狭窄化与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双困局",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其症结是民营经济发展遭遇了制度瓶颈,制度瓶颈生成的原因是体制改革的滞后乃至倒退。
政府需要采取系列对策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与企业构成相匹配、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融资体系,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中小企业构建稳健可持续的融资渠道。努力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合法化。对民间金融不是打击取缔而是规范“招安” 让其成为多层次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对融资渠道不能“并轨”而要“多轨”,不仅有“正门”而要有“侧门”,对小微企业,侧门更重要,要通过发展草根金融扶持草根经济,实现“门当户对”;对高利率民间借贷不能让其在“地下”野蛮成长,而应在“地上”理性发展;对大量民间热钱要拓宽投资渠道,拓展利润空间,引导游资热钱回归实体经济,使其由“魔鬼”变成“天使”。为此,建立分层次的监管体系,监管机构只监管大的金融机构,微小型金融机构放给地方监管,并建立地方与相关部门的即时信息沟通机制。

二、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摆脱困境的内在根本

关于转型升级,专家抑或官员,说得都很到位,无非两个路径:一个是产业内提升价值链,另一个是跳出传统产业转往高附加值产业。然而说得容易做起来难上加难,对目前民企而言,这两个路径都很窄。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所发展的主体产业,几乎全部是工业化先行国家老早就淘汰了的产业,要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产业内升级空间极小,不然的话人家也不会转出去的。要转往别的行业则更难。中小企业增强自身实力才是治本之道。为此从中小企的共性出发,应从六个方面实现转型。

一、从低成本的战略走向差异化的战略,从拼低,拼劳力,拼土地,向追求高附加值转变。

政府几年前就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发出的信号之一是,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开始强调公平;另一个叫“科学发展观”。发出的信号是重视环境。低碳理念时代大势所趋。实际上整个中国经济靠“三廉价”要素发展时代已经过去。前30年我们靠什么发展?靠了廉价劳工、廉价土地和廉价环境这三个廉价要素。现在这个时代要结束了,土地卡的越来越紧了,成本越来越高了,环境要求越来越严了。客观地来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不仅关乎到自身而且关乎到世界经济未来的可持续性增长。就一个较长的时段来看,检测如2012年还看不到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质进展,经济与产业继续受地方与部门利益驱动的各种错误战略与政策的误导,继续铺摊子,且不惜以挖山、填海拓展空间,那么将不仅不会有可持续的增长,而且还将会给中国与世界的生态环境埋下灾难的因子。
第二,由做多向精转变。改变盲目多元化战略倾向,做好做强核心主业,实现归核化战略。做强主业,由做多到做精的转变。很多地方有企业有产业而无积聚现象,即便有积聚,但集聚态势也很微弱。比如四川的绵阳,那里有长虹,但长虹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家电企业。而顺德,那里的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
产业没有积聚就没有规模经济,也拿不到好的政府政策,也没有正规的地方“游说”集团。产业游说集团没有,好政策就拿不来。浙江温州就是一个产业积聚的典型,什么东西一做全村人都做,全镇人都做,全县人都做,全县人都跟这个产业有关系了,它对政府的游说能力就很大,影响甚至“倒逼”政府出决策,政策就得给它好处。加上规模经济,它的生产成本就会做的很低,产业竞争力就强。
第三,由做大到做强的转变。由偏重规模扩张向追求质量提升转变。企业宁可盈利不做大,不要做大不盈利。
第四,怎么由做快向做久转变,实现急功近利式的做快,向追求基业常青的做久转变,从速度至上挣快钱,向经营稳健挣稳钱转变。中国企业平均寿命较短,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至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比相距甚远。中国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的生命周期短,重复走着“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五、由过度竞争向竞争合作转变,由个体分散竞争向联盟竞合转变。

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未来的出路主要是“三转一退”。“三转”就是转移、转型、转业。转移是把产业往成本比较低的地方转移, “一退”,未来很多中小企业也是要退出市场的,而且剩下的企业做大以后,可以避免恶性竞争,能集中更大的力量做品牌、渠道、研发等。第

六、由世界工厂的打工者向资源的整合者转变。

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使中国变成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出口大国、制造大国。有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达9.6%,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19.8%,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当然,出口大国、制造业大国并不代表是制造业强国,未来需要从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市场转变。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我们过去是低层次参与国际分工,我们要从这样一个战略走向高层次的国际运营战略。

三、创新增强中小企业的防范风险能力

(一)开展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和能耗,提升企业存量资本的质量和效能。

各个龙头企业应当利用资金科研优势,引导本行业中、小企业从贴牌加工转到自主设计、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政府要建立支持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加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以理顺新旧产业关系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无疑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处理好发展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增量资产中尽量发展新兴产业,存量资产中保留传统产业;东部沿海城市尽量发展新兴产业,中西部较多保留传统产业;中心城市尽量发展新兴产业,县以下乡镇较多保留传统产业;实行区域分工,照顾历史传统,不破坏传统产业基地,而在新建的基地集中发展新兴产业。
(二)以提升品牌建设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转型升级的实质,就是提高企业与产品的竞争力,抢占生产经营的制高点,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品牌是一种显性的无形资产,它为企业与产品提高了知名度、诚信度,使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品牌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一只产品可以很快为对手仿制,但品牌是你的专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即使有一只好产品,也难保企业经久不衰。总之,品牌建设既是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也是转型升级是否成功的标志。要选择一批质量好、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量大、社会信誉良好的“种子企业”,加以培育,使之尽早创立自己的品牌。同时,要将“种子企业”创品牌的经验及时推广,发挥示范效应,从而创立多层次的品牌体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