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水利工程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关于内环重庆内环快速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理由与修补措施结论

关于内环重庆内环快速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理由与修补措施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8415 浏览:244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重庆内环快速路自2010年1月1日由高速公路改为城市快速路,由封闭式通行改为开放式通行以来,因其自身运营特点的改变,它的沥青路面损坏的成因与预防重点也有所不同。笔者通过多年对快速路道路设施的管理,就内环快速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破损原因做了一定的分析,总结和深入分析了影响内环快速路沥青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各种因素,并结合实际工作针对性地阐述了一些维护方法,对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建设成本、方便市民安全、畅通出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以飨读者,做一个经验交流。
关键词:内环快速路;沥青路面;破损成因;修补措施

0.引言
重庆内环快速路1995年动工,2002年交付使用。分别由兰海高速公路南环至北环段,包茂高速公路南环至童家院子段,沪渝高速公路北环至东环段组成,全长78.44千米,立交匝道全长45.10千米,路基宽3

1.5米,双向六车道,全封闭全立交,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

2010年1月1日,随着重庆绕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原属于高速公路封闭运营性质内环高速公路整体调整为城市快速道路,实行开放式通行,定名为“内环快速路”。目前,内环快速路已成为重庆主城区重要的城市主干道,而城市核心区的转型和重庆快速发展的城市交通又赋予了内环快速路新的诉求,由此承担着重大的交通压力。

1.重庆内环快速路沥青路面损坏的主要因素

内环快速路沥青路面病害的产生,除自身存在的技术因素外,主要还存在以下主要因素。

1.1 交通流量因素

近年来,重庆作为国家重要的现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城乡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日趋增强。内环快速路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一直是截流、疏导过境交通的主干道,担负着主城区现状中长距离、跨行政区、跨组团出行和货运的重任。按照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的设想,重庆将实施“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及“交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和策略,快速路周边区域已融入城市。然而,受城市空间结构和地形特点约束,重庆主城区道路网仍存在系统不完善、级配不合理,流量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促使快速路利用率极高。据交通管理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内环快速路通行量已由接管时的约1

6.1万pcu/d,聚增到现在的约48.8万pcu/d,远远超出设计流量水平。

1.2 超载超限因素

因物流需要,迄今为止内环快速路未实施货运车辆的限行,每天约有3.0万辆次各种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上路行驶,使之成为快速路交通事故第一杀手。这些车辆超限通行,不断冲击和渠化路面,严重破坏了道路及附属设施,引发沥青路面各结构层永久变形,形成线性凹槽、车辙、松散、拥包、裂缝、坑凼和伸缩缝破损等病害,缩短道路使用寿命。

1.3 交通事故因素

内环快速路不均衡通分布特点和开放式运营,各种交通事故频发,仅2011年就发生各类交通事故4056起,这些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严重损失,也对内环快速路道路设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交通事故带来的路面冲击痕迹,尤其是各种油污流入路面渗入沥青,使沥青混合料强度逐渐丧失松散变形,叠加荷载作用极易诱发结构层不均匀沉降,逐渐形成坑凼、裂缝等多种病害。

1.4 水损害因素

重庆是典型的夏长酷热,秋凉阴雨气候。加之道路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水、道路冲洗和绿化用水,都会经路面缝隙或破损处渗入,直接威胁基础结构层的稳定性,使沥青面层集料之间黏结变异软化直至破坏脱落,加之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导致沥青路面整体强度和承载能力下降,出现病害。

1.5 设计因素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工程质量的龙头。重庆内环快速路建设之初,国家对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尚不健全存在瑕疵。竣工资料显示,内环快速路设计时,采用的是高速公路水泥砼结构设计规范,缺乏对运营多年后加铺沥青面层的前瞻性,而加铺沥青柔性面层与刚性水泥砼基层结合的不充分,也是目前造成快速路沥青路面破坏的重要原因。

2.内环快速路沥青路面破损的修补方法

针对内环快速路沥青路面病害,我们的养护工作,追求的不是暂时性平坦,而是长久性使用寿命和安全质量。应对出现病害体质路面,仅靠传统铣刨重铺的施工工艺,往往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各种病害。
在进行内环快速路沥青路面各种病害整治前,我们对路面沥青各项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路面结构类型、设计使用年限、气温等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修复措施。

2.1 裂缝

内环快速路沥青路面的温缩型裂缝和疲劳型裂缝往往伴随路面纵向裂缝和反射型裂缝、沉陷等病害。沥青粘弹性混合材料对温度变化较敏感,如果道路基层密实度不均匀,各结构层连接不牢固,路面不均匀沉陷,或面层分幅摊铺时,基层施工与面层接泊未妥善处理等,在荷载严重超标或极端气候条件下,沥青应力松驰赶不上温度应力增长,面层温度收缩和基层反射劲度急剧增大,超过混合料极限强度或极限拉伸应变就会引发各种类型裂缝。
在实际工作中,机械化热再生材料对功能性病害热补,专业灌缝机预防性封堵灌缝等较为先进的养护手段,能有效防止病害的发展。(1)对于轻微且无变形的裂缝,多采用灌缝机直接填实沥青填充料,用压力式方法进行处理和封层。(2)对于较大面积基层收缩引起的反射裂缝以及面层的温度收缩性裂缝,采用清除尘土后,用灌缝机热沥青或乳化沥青填缝,贯穿切割、开槽、凿打、出渣、高压除尘、冲洗、除潮、加热等工序。其中加热能使灌缝材料与路面形成热接触效应,增加路面与材料之间的粘接性,最后用灌缝机使用专用路面橡胶沥青灌缝胶,对开好的裂缝进行压力注射式填料浇灌,降温后开放交通。(3)对于因沥青材料性能缺失、路面结构设计瑕疵、施工质量欠佳、年久失修等原因出现的大范围裂缝区,如果各结构基础层强度没有超出技术规范限定值,采用机械化热再生材料技术进行加热、耙松、恢复沥青性能,喷洒乳化沥青,添加少量新料压实的方法取代铣刨、破碎等传统方式进行修补。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就地热再生材料进行大面积道路病害整治时,对于分隔带的绿化,施工前应对其进行洒水,并采取覆盖隔热材料等方式进行保护。

2.2 车辙

车辙是内环快速路最常见,也是较难彻底治理的沥青路面病害,车辙对车辆行驶舒适度和安全性均有较大影响。鉴于内环快速路特殊的交通模式,传统的铣刨摊铺工艺往往需要封道施工,造成交通堵塞,故对于小范围初期车辙病害,多采用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的方式进行机械化热再生材料处理。施工前,根据路面结构,针对问题层面细集料偏多,含有一定水泥砂浆成分的特点,对其进行先期治理,施工时除了再生混合料性能须满足《公路沥青路

源于:论文格式www.udooo.com

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外,还适当提高面层级配,降低粗集料与细集料的比例,形成嵌挤式和密实型级配,并适当控制沥青用量,提高沥青混合料稳定性,满足路面实际使用需求,提升抗车辙能力,有效延缓车辙复发,延长养护周期。
对于较为严重的横向、纵向、水稳层不稳定等大范围车辙病害,仍采用封闭交通,半幅施工和传统的铣刨摊铺工艺进行治理,根据病害区域大小和形成的原因,对面层进行铣刨、清除,对病害基层进行处治,按与道路原结构相同的沥青混合料铺就,最后摊铺新型沥青面层。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