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三生教育 >生命科学关于高校生命科学课教学中渗透道德素质教育

生命科学关于高校生命科学课教学中渗透道德素质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15381 浏览:614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生命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生命科学专业人才的人文道德素质培养必须予以重视。为了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专业课教师需要探索如何在生命科学专业课教学中进行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问题。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生命科学专业课教学工作经验,探讨了高校生命科学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旨在为高校培养具备较高人文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生命科学;专业课教学;人文道德素质
1674-9324(2013)36-0205-03
一、前言
人文素质教育是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人文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缺少灵魂的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仅用专业知识教育大学生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道德素质是人文素质的基础部分。培养出具备优良的品德、坚强的意志、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是高校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人文道德素质只有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养成,任何急功近利的说教式的教育都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学校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包括教师、管理者和怎么写作者,营造出整体优化的育人大环境,近朱者赤,学生长期置身于具有良好校风学风、高雅的文化品味、浓郁的人文气息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才能成为具有较高人文道德素质的人才。高校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重知识轻素质是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多数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教育不够重视,甚至认为这个问题与专业课教学无关。然而,大学教育中,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如果把这部分教学处理成单纯的专业知识教学,不与人文道德素质教育融合起来,我们就会失去赋予学生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很多机会和时间,人文道德素质教育就难以深入而持久。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是高校教学人员的主体,如果不对他们的教学过程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予以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是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论述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问题。

二、生命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重视人文道德素质教育

1.生命科学领域辉煌的成就及其对人类的贡献。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在生命科学及其应用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1978年,英国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引发了世人的普遍关注;1985年,人类实现了对DNA碱基配对测序的自动化,标志着人类生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成熟;1997年,克隆羊“多莉”出世,使得克隆人开始变得可能;1998年,科学家成功分离出了人体胚胎干细胞,使人类生命科学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99-2001年,科学家们成功地从成年人体内分离出干细胞,并找到了培养方法,使得人体脏器的再生不再是梦;2001年,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发表,表明生命科学技术开始向解读人类生命“天书”的方向挺进;2004年,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正式完成并公布,其精确度高于99%,进一步宣示了人类生命科学技术的辉煌。生命科学在解决食品、疾病和健康等问题上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的作用。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命科学研究及其技术进展为未来人类解决可再生能源、可再生的生物材料等方面还将做出重要的贡献。生命科学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如美国一位科学家所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科学领域在为人类谋福利和在基本知识的积累上有像目前生命科学那样的广阔前景[3]。在某种意义上,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或者专业人才正在扮演着上帝的角色:他们不仅通过器官移植改变了某些器质性疾病无法治愈的窘境,还通过转基因技术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物种。
2.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带给人类困惑和灾难。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如此。人类发展的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越发展,它的正负作用也都越来越大”[4]。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健康、富庶和便利,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困惑、问题甚至灾难,生命科学技术正在对人类和法理学带来新的挑战。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以及揭开生命之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医学很有可能依照每个人的基因特点“对因下药”。但人类基因组研究也对社会和法律问题带来了冲击,基因技术滥用很可能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威胁,通过基因技术制造怪物将破坏人类原有的生态平衡,克隆动物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一些动物的天性将会被人为的改变。基因技术一旦被滥用,人类的和法律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甚至不复存在。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命科技犯罪已经受到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生命科技犯罪是指利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所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或者可能产生严重危害生命社会关系等重大后果的一系列行为及与其他生命科学技术的利用有关的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的总称,例如制造基因武器或生物病毒等。生命科技犯罪作为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滥用,严重背离了生命科技发展本应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基本宗旨。以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为例,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使某些疾病的医治成为可能,带给了类健康和长寿,但同时引发的写卖等问题又使人类面临很多困境。
3.加强生命科学领域专业人才的人文道德素质教育意义重大。生命科学研究的动力来自于多方面的价值目标,包括学术价值目标、经济价值目标、道德价值目标、美学价值目标等。道德价值目标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历史告诉我们,科学工作者只有明确其科研道德价值,以造福人民为己任,以维护和增进人类的和谐发展为导向,其工作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因此,专业人才的“科学良心”事关重大,因为他们所具有的特殊的知识背景使其在知识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因此他们更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将促使其对研究成果的应用所带来或者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后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一旦意识到专业研究成果会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就应当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上文所述,生命科学的确已经带给人类很多的隐患和威胁,而掌握生命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本身的科学和人文素质会对此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多数都有生命科学专业,生命科学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生命科学专业人才过程中注重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怎么写作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生命科学研究高度发展的时代就显得更加重要。

三、如何在生命科学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

生命学科虽然被归属于理科范畴,似乎不具备人文色彩,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从这点出发,生命科学是具有人文色彩的,随着人类对生命科学现象、原理的深入研究,人文色彩在这一领域必将越来越得到彰

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显。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生命科学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
1.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道德素质,运用教师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所谓人格是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终生的。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的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和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用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是不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不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教师能不能为科学献身,有没有对科学的极大的热情、独到的见解与创新的思想,敢不敢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向陈旧的学说挑战,其实大学生看得很清楚。教师的学识、为人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大学专业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道德素质。
2.充分发挥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和科学史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生命科学史不仅包含着科学家的天才智慧,更为感人的是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高尚的社会责任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著名科学家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课程内容中穿插一些科学发现的历史,向学生揭示自然奥秘是如何被揭开的过程,会极大地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锻炼正确的思维方法。爱因斯坦在纪念居里夫人时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伟大的科学家对青年的无限魅力是我们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宝贵教材。”在生命科学的发展史上,涌现出的许多著名科学家,他们不仅创造了造福于人类的科学成就,而且他们的崇高思想、高尚品质、求实精神也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孟德尔、摩尔根在经典遗传学上的贡献,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袁隆平两系杂交水稻法……这些典型史实和典型人物,处处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追求。由此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以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为榜样,确立为人类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的崇高品德,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3.结合社会问题,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生命科学的研究,在涉及到人类健康发展的科学实验中,还应考虑它的技术手段和成果是否给人类带来危害,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制定和完善准则规范是重要的,而科研工作者和专业人才本身的道德自律也是重要的制约机制。科研工作者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界限,人类有能力驾驭和引导技术向需要的方向发展,然而人类现在掌握的知识,已经赋予人类几乎摆布自然的本领,因此必须谨慎小心地衡量各种技术抉择是否合乎需要,这种强大的力量必须用于高尚的目的[5]。教师要在专业课课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简单的说教,而是要结合实际的社会问题,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生命科学查重、相关的学术腐败问题,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严重影响专业人才的社会声誉的大问题。在2006年12月,《科学》杂志的编辑们评出了年度科学欺诈事件——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和其研究小组伪造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这一事件动摇了科学大厦的诚实根基。在讲授干细胞研究进展时,可以穿插这一事件,教育学生在治学中要有高尚的学术品格,这样的学术不端行为就是直接损害学术品格,瓦解学术研究,导致学术泡沫化和无谓地消耗人力物力的可怕病毒。
4.引导大学生把专业知识用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进行人文道德素质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专业课教师应该教育学生重视社会实践,把握利用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机会。社会实践的单位和部门原则上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符合。学生所学的理论专业知识,只有与他的情感体验相一致、相融合,才能升华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有效地弥补了大学生在寻求自我和认识社会中出现的心态不平衡,沟通了他人与自我、自我与社会,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个性品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实践是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有力补充,它将促使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精神的和谐发展。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高等院校中生命科学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人文道德素质、科学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相统一的教育观,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专业知识传授和人文道德素质培养协调一致,教育学生不仅要做学问,还要学会做人做事。如此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生命科学专业知识和高尚的人文道德素质的真正的人才,才能使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真正的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许良英,李宝恒,赵中立,等.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刘长秋.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引发的犯罪现象及其刑法学审视[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7-31.
[3]郭自力.生物医学的法律和问题[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63.
[4]林德宏.科技哲学与人类未来的命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6):11-12.
[5]J.T.哈代.科学、技术和环境[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