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生态教学 >科学发展观和中华民族精神

科学发展观和中华民族精神

收藏本文 2024-01-16 点赞:30774 浏览:1437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4-1079(2008)10-0212-02
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都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和传承,而必须通过这个民族的先进分子坚持不懈地倡导和实践。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弘扬者、培育者和实践者。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中国三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以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倡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2002年12月,总书记与书记处的几位同志一起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当年把从西柏坡前往北京去执掌全国政权比作“进京赶考”,把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带领人民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比喻为“这场考试的继续”。提出,必须继续保持“两个务必”的革命传统精神。他指出:“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2003年春,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党高扬起民族精神的旗帜,号召全国人民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在2003年4月28日政治局学习会上,动情地说:“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赵是困难的时刻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赵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

一、要求用民族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

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更加注重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实践环节。2004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国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004年4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并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2004年6月15日,《牢记“两个务心”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在北京首展,使以“两个务心”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深入人心。2004年6月28日,《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大型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更加发挥光大。2004年9月29日,反映河南林州人民战斗地创业壮举的“红旗渠精神展·纪念红旗渠通水40周年”大型展览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广为人知。这些举措,都有力地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精神。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意味着要尊重人,把人当成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等等规范价值得以产生的价值源泉。“以人为本”意味着要把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作为评价和衡量我们一切制度,一切规范,以及政策措施的终极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更加旗帜鲜明地尊重人性的基本规律,把人性规律当作我们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的根据和出发点,我们的一切制度规范和政策措施都要尊重人,尽量减少异化,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
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核心,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弘扬和培育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融会,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更加合理、更加厚实的精神基础。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不断凝聚民心和民力,不断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质,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加快发展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udooo.com

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重重矛盾和困难、巨大的压力和风险,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凝聚智慧、整合力量、共同奋斗、勇往直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和整合功能,它犹如社会的粘合剂,将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紧紧凝聚、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勇于创新、坚强有力的统一整体,全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加速前进。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可以激励、焕发全体人民的斗志和责任心,为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而振奋精神、顽强拼搏,成为加快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理想、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健康等各项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理想信念一旦丢失,人们就失去了内心的“守门人”,就会有一种无根感,如同在黑夜中漂流,茫然不知所去。理想信念建设,归根到底是人文精神的建设。人文精神可以深化人们对人生的理解,鼓励人们对人生的创造性追求,培养人们对人生事业的崇高感及奋发进取的意志,使整个民族在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上也获得提升。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重科技轻人文、重物质轻精神的“物化”倾向,容易产生物质上富有、精神上贫乏的“异化”现象。当前在一些领域和地方出现的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长,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封建迷信和黄赌毒沉渣泛起,腐败蔓延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人文精神失落造成的。弘扬和培育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项根本举措。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4年1月,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求真务实,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求真,是指获取真实情况,把握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务实,是指导以实际出发,追求实现效果。求真是务实的基础,务实是求真的目的,求真务实就是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努力获取真实情况,把握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客观实际,从而获得实际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求真”是认识过程的第一飞跃,即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务实”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飞跃,既把从客观实际中求得的规律性认识,转变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并取得预想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求真”,重视第一个飞跃,但更重视“务实”,更重视第二个飞跃。因为只有实现第二个飞跃,才能检验“求真”之真,实现“求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求真务实是知与行、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求真务实的过程,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辨证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认识与实践相互转化的过程,也是提高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水平的过程。所以,求真务实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体现和本质要求,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看,求真务实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特征,是对党的思想路线丰富内涵的集中概括。同时,求真务实也是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总之,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结合,构成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坚实基础,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进行民族精神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只有同时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我们才能真正弘扬和培育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