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音乐 >> 西方音乐史 >新农村农民摄影创作队伍建设策略

新农村农民摄影创作队伍建设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2-08 点赞:11111 浏览:4545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摄影文化的现状,并指出推动新农村摄影创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农民摄影创作队伍的具体措施,强调农村摄影创作素材本土化以及引导主体意识的理念,为摄影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农村摄影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民摄影;建设策略;素材本土化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摄影文化,却未能在农村取得有效的推广。如何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农民摄影创作队伍的建设,成为当下摄影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摄影文化现状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由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上升为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推广新农村摄影活动可以满足农村高层次的需要,加强村民的文化建设意识,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然而摄影文化在农村发展较城市滞后,很多农村缺乏稳定的农民摄影创作队伍。以笔者所在地浙江义乌为例,义乌是全国率先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地方之一。义乌新农村文化建设搞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目前,全市农村文化设施30余万平方米;“送文化、“种文化”活动在义乌农村蓬勃开展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在“送文化”方面,每年以实物形式援建村图书室10个,组织送戏300场,完成送电影任务6500场以上,农村数字电影覆盖率逐步达到50%以上;在“种文化”方面,2011年,90%以上的行政村每年开展由村民参与的文体活动2次以上,各镇街组建了751支综合性群众文艺团队,开展活动40963场次。然而,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摄影文化。在义乌农村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据义乌市摄影家协会统计,2012年协会会员达226人,农民身份的会员16人。义乌从2010年至2011年间共举办了“阳春三月踏青赏花乡村游”、“风华上溪”、“印象赤岸”等以农村为题材的摄影比赛、展览活动达8次。其中,参赛作品达1500余幅,参赛人次达300人次。活动主要目的为推动农村摄影,但是农民参赛作品仅12幅,占总数的0.8%,农村身份的参赛作者仅6人,占总参赛人数的2%。

二、建设新农村农民摄影创作队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过去几十年,摄影创作阵地主要为城市,鲜少涉及农村,农村摄影活动相对薄弱的现象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究其原因,摄影艺术原本是一种贵族文化,在经济条件较落后的农村开展有一定困难。而数码摄影技术的成熟、数码相机的普及,以及农民收入上升,为农村摄影活动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以义乌为例,义乌有50余万农民,通过改农从商,有22万农民已稳定转入非农产业,其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5%以上,2011年义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121元。义乌农民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投入摄影创作活动。从另一层面,富裕起来的农民也要求更多的文娱生活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因此,建设农民摄影创作队伍已经具备成熟的条件。摄影文化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推广农村摄影文化。

三、建设新农村农民摄影创作队伍的措施

1.夯实基础,构建阵地网络

在推进新农村农民摄影活动中构建阵地网络是基础工作。阵地要以市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级文化室为依托,创建一套适合农民摄影的公共文化怎么写作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创造有利条件,利用阵地教育,提高农民摄影素质。在乡镇区域举办摄影展,建立固定的摄影作品展示、摄影沙龙场所,如乡镇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尤其要重视建设摄影网络展示平台,让其成为组织农民群众摄影活动的阵地之一。笔者所在地的义乌摄影爱好者组建的名为“摄影空间”的网络平台/gundong/detail_2011_12/24/11543481_0.shtml.
作者简介:
金福根,男,1958年出生,义乌市文化馆,馆员、中国摄影家摄协会会员、高级摄影技师。
30余年来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组织开展群众摄影创作、摄影比赛、摄影辅导培训活动。
十余年来编辑《义乌通》系列画册《义乌通综合版》《义乌市场二十年》(《商城史乌变迁》《义乌交通变迁》《品牌义乌》《义乌创造》《风华上溪》《诗意佛堂》《乌伤遗韵》等30余种画册。画册以摄影图片为史料真实地记录了义乌2000多年的变迁。《瑞雪兆丰年》、《庆丰年》等30幅作品在《摄影世界》、《人民画报》《人民摄影》等报刊上发表和省、国家级摄影比赛中获奖。
金若沙,女,传播学硕士,义乌工商学院经济管理分院。讲师。发表论文《电影植入式广告的传播效果研究——以《疯狂的石头》为例》、《从广告的文化价值观看住房消费观念的变化》、《中国广告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研究》等论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