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小学班主任 >探究细细淡淡清词细细品

探究细细淡淡清词细细品

收藏本文 2024-03-21 点赞:30358 浏览:14242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优秀的古诗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品味诗词,浸润经典。经典作品《如梦令》以“境美情真语巧”的特点颇受师生喜爱,该词回忆了词人少女时代一次愉快的郊游活动,展现了郊游晚归的动人情景,表达了词人满腔惊喜之情。整首词情真语巧,意境浑然,无论是“西亭日暮”的诗情画意、“藕花深处”的幽静神秘,还是“惊起鸥鹭”的意外惊喜,都给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恰似清香的茶,醇美的酒,值得细品慢悟。

一、导入——明晰文体特点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静心地倾听蔡琴演唱的一首歌《如梦令》,一边听,一边欣赏画面。(媒体播放蔡琴演唱的《如梦令》,学生陶醉于曼妙的音诗画中)
师:同学们,唐诗宋词营造的艺术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至美的精神享受。我们曾经学过很多类似的诗,谁能来背几句?(学生趁着音乐背景,深情地背诵着……)
师:同学们,这节课,王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走近宋朝女词人李清照,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屏幕出示李清照的简介)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她写的词,看!(媒体出示《如梦令》词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这首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呢?
生:古诗每句字数一样。
师: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就是这样的,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这首词吗?

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udooo.com

【教学意图】
六年级学生已经诵读积累了几十首古诗,对古诗文的学习有一定的认识,经典宋词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中首次出现;而选学李清照词,更是第一次。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采用古诗与词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掌握词的特点。

二、读通——把握词的节奏

师:请大家大声朗读这首词。要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准确、流利。(生读)
师:谁能为大家示范朗读一下呢?(一生放开声音读)
师:刚才她在读的过程当中,基本做到了通顺、流利。只是这里面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兴尽”,要引起注意。这个字读xìng又读xīng,什么时候读xìng,什么时候读xīng你们知道吗?
生:“兴奋”“大兴安岭”读xīng,第一声。
生:“兴趣”“兴致”的“兴”读第四声。
师:所以,在这个地方应该读?(生齐答:第四声)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师补充《雪夜访戴》的故事,“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典故)
师:同学们,读词的时候如果你能稍加停顿,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第一句我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谁来试试?(一生读)
师:声音清脆响亮,口齿清晰,节奏感把握得很好。
【教学意图】
“三分诗七分吟”。诵读是培养学生感受力,体验作者情感的重要方面。这首词通俗清丽,音韵优美,要通过反复诵读,体悟词的独特魅力。诵读要分层次指导,下面的“胖”读,“美”读,“瘦“读,是螺旋上升的诵读。而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读通读顺,同时,注意诗句的节奏,音节的和谐整齐。对于“兴尽”的读音和意思作适当点拨,更是为了读通。

三、“胖”读——走进文本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要读通词,更要读懂词。接下来,请你轻轻地诵读,看看自己能否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学生读后,几位同学说了这首词的意思)
师:同学们很能干,不知不觉地把这首词给读胖了。同学们,如果把咱们刚才说的话写下来,你们说长不长?
生(齐):长。
师:可是这一首词才用了多少字就把这一次作者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大家数一数。
生(齐):33个字。
师:是啊,33个字就把作者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古诗词就是这样凝练、含蓄。咱们再读一读整首词,体会、体会。
生:(读全词)
【教学意图】
诗词高度凝练、含蓄,为了不让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在教学诗词时,我引导学生走进诗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填补空白,步入意境,进而理解诗词中的思想感情,正所谓的“胖”读。而这里,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读懂词意。

四、“美”读——走向文本深处

师: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诗就是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师:我们先来读读第一、二两句,想想,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读后相继说出:溪水,亭子,落日,远山,飞鸟,村庄……)
师: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时候,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生相继说出:看景、吟诗、作对,聊天、下棋,喝酒……)
师:说到“吟诗”,看到溪水、落日,会吟怎样的诗句呢?
师:此时的夕阳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小溪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就让我们想起——(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看到村庄、人家,会吟?
生: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师:看到小径,会吟?
生: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师:一景一物即是诗啊!词人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如何不醉? 我们读一读这两句,让我们也深深地陶醉一次!
师:同学们,这就是一幅“溪亭日暮”的美景!
师:除了“溪亭日暮”,还有哪个词让你想起了美丽的画面?
生:藕花深处……
师:你能吟一吟描写荷花的诗句吗?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黄昏时分,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四溢、幽静而神秘的世界。词人沉醉了,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生读)
师:可是,“藕花深处”毕竟不是词人回家的路呀!同伴们会怎样叫起来呀?
生:错了!先前我们走的不是这条路!快划回去。
师:慢慢划回去,行吗?
生:因为晚回舟,因为迷路,要快点划。
师:你还能从五六两句中的哪些词语中联想起画面来?
生:一滩鸥鹭。
师: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大群鸥鹭飞向蓝天。我想起“落霞与孤骛齐飞”的诗句。(掌声)
生:我听到一大滩鸥鹭的叫声,词人和同伴的叫声笑声,划桨声,交织在一起。
师:这个“惊”字,除了指鸥鹭受惊,还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呢?
生:惊喜。
师:为什么那样惊喜?是啊,这可是个美丽的意外啊!我们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这样难忘的郊游经历,词人能忘得了吗?这样身心释放的快乐,词人能忘得了吗?所以她是牢牢地记得,从哪儿看出来?
生:常记。
师: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有“溪亭日暮”,有“藕花深处”,还有“一滩鸥鹭”。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因为是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是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

源于:论文范例www.udooo.com

“一滩鸥鹭”。来,我们一起读整首词。一边读一边想像这幅活动的画。(生读)
【教学意图】
这首词,词中有画,画面丰富多彩,而且静中有动,值得我们驻足观赏,细细品味。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这些意境进行再创造,由文中词人“沉醉”的意境联想到曾经学过的诗句,再帮助学生内化为头脑中的图像,从而体会作者愉快的情感。这样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不知不觉中,把词读“胖”了也读“美”了。此情此境,学生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五、“瘦”读——品味“词”语魅力

师:同学们真能干,读着读着就把这首词读胖了,读美了。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瘦。能不能读着读着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你们再读读,讨论讨论。(学生边读边讨论,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首词是围绕“醉”来写的,醉是这首词的“词眼”。词人陶醉于美景中,陶醉于美酒中,陶醉于美丽的意外中,陶醉于美好的生活中。)
【教学意图】
把这首词“瘦”读成一个字,即让学生找出词眼。词眼是全词主旨所在,是最精炼传神的。它使全词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学生细细咀嚼一个“醉”字,他们就会自由而灵动地与诗文对话,对诗句的感悟也就会独特而深刻。
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体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形成良好语感,丰厚他们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