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小学德育 >谈在实践中在实践中深化对文本语言理解

谈在实践中在实践中深化对文本语言理解

收藏本文 2024-04-16 点赞:14494 浏览:6039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通过设计一些“画一画”“做一做”“找一找”等操作性练习,再现情境、化解难点、体会特征。
关键词:文本语言;操作性练习;小学语文
为了增强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大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设计一些操作性的语文练习显得很有必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操作性练习呢?

一、画一画,再现情境,加深印象

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记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因此,再现情景对学生学习课文,加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udooo.com

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此种方法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写景的文章,要抓住景物的描写。如:在教学《咏柳》一诗时,教师在给学生解释完诗的基本意思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来完成一幅画,特别要提醒学生对诗中“垂下”“细叶”“春风”“剪刀”意思的理解和体现。再如:在教《荷花》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课文第二段的描写和第四段中风吹过时荷花的状态画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文中的描写有深刻的印象。如果是游记类的文章,则要教学生抓住作者的游踪和景点的特点来学习。如:《珍珠泉》一文,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在纸上根据课文的内容把作者走过的地方画出来,再把每个地方的特点根据课文的描写画出来,这样一步步下来,学生在画画的同时就掌握了课文内容和景物的特点。这样教学生,学生学得快,教师也会省时、省力许多。

二、做一做,验证事理,化解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化解科普说理文章中的难点。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前,我就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试着做一做文中的实验,总结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需要哪些条件。大部分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两个铁球必须同为金属铁,且必须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才会有同时着地的结果。在获得这样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文中亚里斯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十磅重的铁球先着地,速度是一磅重铁球的十倍”,便能敏锐地抓住“铁球”“同时”“同一高度”等词说出条件中两个铁球的共同点,“十磅”、“一磅”是条件中的不同点,“先”和“十倍”是结论中的不同结果。伽利略用严密的三段论推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荒谬推论,这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学生边演示、边理解,难点迎刃而解。学完后,按照课文思路和事理叙述,学生再一次边操作、边口述,课文知识就会内化为学生大脑中的知识。
(作者单位 陕西省白水县北井头中心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