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要避免浮躁之风

语文学习要避免浮躁之风

收藏本文 2024-01-22 点赞:30219 浏览:14177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生作业书写潦草,答题丢三落四,我们常常一言以蔽之——“马虎”。诚然,学习中的马虎现象司空见惯,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应该积极探究其根源。本人认为,学生学习时的浮躁之风是马虎的根源所在。
“浮躁”一词,《辞海》解释为轻率、急躁。学生的浮躁之风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1)轻浮,蜻蜓点水式地学习;(2)无恒心,见异思迁;(3)急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一、学生浮躁之风产生的原因

1.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尽管这几年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呼声很高,但大多数情况下是雷声大雨点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十分繁重。从作业量上看,学生不仅要完成课本上的作业,还要完成与课本一同发下来的教辅资料上面的作业。另外,有的学校还私下替学生一套,甚至有些教师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为学生一套。在家里,有的家长还为自己孩子额外准备一套。笔者曾对一些学校的学生作过调查,许多学生表示,很多时候一天用3个小时还不能完成一门主科的作业。课业负担是如此繁重,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细致地做作业呢?可见,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学生内心浮躁的重要原因。

2.新课程理念未能准确理解

就语文学科而言,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一理念本身并没有错误。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一些教师往往顾此而失彼,过于关注语文的人文性,片面强调课文的主题思想,而忽视文章主题思想的载体——字词句段的学习。看看现在许多地方的语文公开课或示范课,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语文课丧失了语文课自身应具有的特点。有些语文课成了思想政治课,有些语文课则与美术欣赏课、音乐欣赏课等并无多大区别。原因何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能否准确地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这个“度”,在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对人文性感兴趣,而对较为枯燥的工具性乏味,就忽视语文的工具性;更不能因为时下语文的人文性洪波涌起,而随波逐流。否则,必然会导致我们的教学偏离新课程理念的方向,使学生滋生学习语文不脚踏实际地浮躁之风。

3.新兴教学手段的消极影响

伴随新课程实施的是多媒体的运用。不少人都以为青少年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在新课程教学时,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各种精美图片、动听的音乐等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认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实,多媒体在尽显直观教学之能事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学习时应有的宁静心境,使学生内心变得日益浮躁。《老子》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畋,令人心发狂。”
多媒体的过多使用不仅会破坏学习时应具有的宁静心境,还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中心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较好的训练是评价一堂课的最重要标准。思维的载体是什么?是图片吗?是音乐吗?都不是。是语言!语言是思维活动的载体。因此,尽管许多语文课像美术欣赏课那样令学生流连忘返,或者像音乐欣赏课那样令学生如痴如醉,但其真正的语文教学效果往往很差。
另外,过分直观、过分形象的教学,还有悖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众所周知,学习是要有钻研精神的。没有钻研精神,所学的知识是不全面的,所获得的能力也是极为有限的。因为知识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水面之上、大家所能看到的毕竟是极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则隐藏在水面之下。过分直观形象的教学,一下子将水面之下的冰山暴露无遗,学生的探究精神又如何培养呢?

二、矫治学生浮躁之风的方法

1.不务纷华,脚踏实地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很显然,坐这山,望那山,必然是一事无成。能够在报刊上发表的习作,是许多学生的向往,也是语文学科吸引学生的一个亮点所在。学生们渴望通过发表作品,让别人了解自己,并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一愿望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如果我们引导不当,不顾实际情况,过多地鼓励学生投稿发表文章,有时反而会助长学生的浮躁之风。只要我们对那些所谓的“爱好文学的学生”稍作一点调查,就会发现:他们绝大多数人看得太少,写得太少了。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事实上有几个学生能够自觉地做到呢?尽管不少学生也曾有过宏伟的读书计划,但更多的往往是浅尝辄止,有始无终。

2.书法训练,坚持不懈

按照字帖进行规范的书法训练,能够平心静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因为按照字帖练字时是不能随意发挥的,这样可以使学生静心寡欲。关于练字,古人把“楷”、“行”、“草”三体字比喻为“立”、“走”、“跑”,认为人只有立稳了才能行走和跑步,练字先要练正楷,从字的形体上来看,正楷字结构匀称。笔画端庄,书写极为规范。因此,持之以恒地练习这种字体,能够有效地抑制学生的浮躁之风。

3.静力训练,灵活运用

与浮躁相反的是宁静。环境的安静,特别是内心的宁静,对于有效地进行学习特别重要。千百年来,许多学有所成的大家,对此都曾作过论述。在《诫子书》中,诸葛亮这样写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在此,他特别强调了静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大影响。他认为,缺乏了宁静,学习将无法有效地进行。
在学习中,静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呢?《大学》中是这样分析的:“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也就是说,只有内心宁静,不务纷华,这个人才会专心于某事。专心致志于这件事,反复思考,深入探究,就自然会有所得。在谈及个人成功的原因时,明代文学家宋濂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udooo.com

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但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培养静力的训练,如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无误地读出或抄写好一段文字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仇桥镇初级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