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数学教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 >让数学回归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普通

让数学回归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普通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6764 浏览:231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它要求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出发,提供的学习探索材料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容易唤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让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并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生活的质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相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中体验到探索的愉悦.
1. 导入生活化,诱发学习动机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能提高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诱发学习动机.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编了这样一个童话:一天,猴妈妈拿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她把3个饼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6份、8份,让3个孩子分别取其中的2份、3份、4份. 话音刚落,三只小猴瞪大了眼睛望着妈妈,好像在说:妈妈今天怎么了,分得各不相同,以前妈妈可从不偏心呀. 猴妈妈看透了孩子们的心思,笑着说:“孩子们,妈妈的分配公平吗?为什么?想想你们就知道了. ”这时,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纸片,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6份、8份,然后取其中的2份、3份、4份进行比较. 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掌握新知架设了台阶.
2. 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总结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我们可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红彤彤的糖葫芦学生都写过吃过,我利用学生这一熟悉的生活经历,作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素材. 在学习小组里,每人领一袋山楂(10粒),分别按每串2粒、3粒、4粒、5粒、或6粒等情形动手串糖葫芦. 同样的10粒,由于串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出现有的正好串成几串(如每串2粒可串成5串或每串5粒可串成2串),有的串成几串还余几粒(如每串3粒,串3串余1粒)等不同现象,由此导出有余数的除法,揭示“余数”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认知结构. 通过选取“串糖葫芦”这一生活素材来构建“有余数除法”的教学意义,学生感到现实、亲切,有助于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 练习生活化,体验、感悟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一种必要的日常生活工具.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数学时,只有紧密联系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活动着的环境中操作练习,才能促使孩子运用已有经验探索数学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可能性”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太阳()从西边落下.
(2)鸟()生活在水里.
(3)一个星期()有7天.
(4)明天()下雨.
生活化的练习,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二、让生活数学化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校情、班情实际生活情景,开展实践活动,让生活数学化.
1. 一日活动“数学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学生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 在学生一日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学生来学校后,引导他们说说每个班有多少人,每班来了多少人,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当学生在玩耍时,可以引导他们数数参加每个项目的人数,通过统计增强了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还可以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学生在玩彩纸时,他们会按形状、颜色分类等,学生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 家庭生活“数学化”
学生来自各个家庭,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交流家庭生活中的“数学”,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运用谈话、午间、放学时间请学生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甚至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各自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与感兴趣的内容,谈谈家中的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用电、用水量,这些内容拓展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天地.
3. 社会生活“数学化”
社会生活“数学化”,就是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这个生活工具观察社会,了解社会. 外出参观,我们请孩子观察来往的车辆数并对每辆车车轮的不同数目进行统计;进入菜场就让学生尝试着帮菜农算钱;参观超市就让孩子去了解物品的单价,观察营业员的收银情况. 这类活动,不仅大大提高了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其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抽象的“数学课本知识”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割裂数学与生活有机联系的课堂教学难以真正达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牢固树立“用教材”的新理念,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链接”生活,精选素材,设计情景,激活经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作用”中构建数学意义,学会数学思考,培养应用意识,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