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行政管理 >谈述舆情信息网络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对策信

谈述舆情信息网络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对策信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9803 浏览:356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面对日益全球化和充满变革的现代风险社会,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呈现上升走势。我国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建设,社会格局不断变化,由此导致的突发事件机率也就逐渐增高。能否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社会特点而又行之有效的舆论引导管理体制和机制,是政府必须认真深思的又一重大课题,也是检验中国执政能力水平和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本论文试以提升政府舆论引导能力为出发点,以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案例着手,在论述浅析的基础上,提出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的对策与方式,使舆论引导本身兼有基础的论述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以这点出发,本论文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探讨具体放置在构建突发事件中舆论环境的三维视角和两方途径,即政府与媒体、公众三方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共融共生的框架下进行浅析。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论文的文献综述、探讨内容、探讨策略等。第二部分是主体内容展开。以第二章至第四章,力图通过第二章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界定、要素、路径进行概述,以及第三章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近况的判断,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在第四章中着重对加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基本对策进行详细地论证和论述,希望借助系统的论述,为推动我国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构建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参考。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关键词:突发事件论文舆论引导论文新兴媒体论文网络舆情论文

    摘要2-3

    Abstract3-8

    第1章 绪论8-13

    1.1 选题的依据及作用8-9

    1.1.1 选题的依据8

    1.1.2 探讨的作用8-9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综述9-12

    1.2.1 国内探讨近况9-11

    1.2.2 国外探讨近况11-12

    1.2.3 已有探讨的不足12

    1.3 探讨的主要内容和策略12-13

    1.3.1 探讨的主要内容(革新之处)12

    1.3.2 探讨的策略12-13

    第2章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概述13-22

    2.1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内涵13-15

    2.1.1 舆论引导的本质13-14

    2.1.2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界定14

    2.1.3 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14-15

    2.2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要素15-20

    2.2.1 政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主导者16

    2.2.2 媒体: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角力场16-18

    2.2.3 公众: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参与者18-20

    2.3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一般路径20-22

    2.3.1 传统媒体:发挥权威性,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20-21

    2.3.2 网络媒体:利用海量性,扩大舆论引导覆盖面21

    2.3.3 共融共生:强化互补性,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21-22

    第3章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近况剖析:以南平“3.23”恶性案件为例22-30

    3.1 总体情况判断22-24

    3.1.1 有益探讨22-23

    3.1.2 有着不足23-24

    3.2 案例剖析:南平“3.23 恶性案件的舆论引导24-30

    3.2.1 南平“3.23”恶性案件舆论引导的运转历程24-27

    3.2.2 南平“3.23”恶性案件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27-28

    3.2.3 南平“3.23”恶性案件舆论引导的不足之处28

    3.2.4 南平“3.23”恶性案件舆论引导的经验启迪28-30

    第4章 加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基本对策30-37

    4.1 第一时间反应30-32

    4.1.1 定格事件框架30-31

    4.1.2 “黄金 4 小时”原则31-32

    4.1.3 速报事实慎报理由缓报结果32

    4.2 滚动发布信息32-34

    4.2.1 迅速组织新闻通稿33

    4.2.2 尽快召开新闻发布会33

    4.2.3 发挥主流媒体作用33-34

    4.3 加强网络管理34-35

    4.3.1 及时掌握网上舆情34

    4.3.2 快速开展网上发布34

    4.3.3 积极组织网上讨论34-35

    4.3.4 广泛建立联系通道35

    4.4 有效消除噪音35-37

    4.4.1 积极沟通,掌握解释权35-36

    4.4.2 正面宣传,主动设置议程36

    4.4.3 严肃纪律,提升职业素养36-37

    4.4.4 强化教育,培养判断能力37

    第5章 结论与展望37-3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