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药剂学 >临床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临床价值

临床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临床价值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17078 浏览:7257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 采取措施研究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70例经MRI或者CT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70例经MRI与CT检查非脑梗死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高分辨彩超技术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以及血流速度等进行检查,同时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状况与有无状况进行对比性分析。 结果 通过彩超对颈动脉的检查,其中颈动脉斑块中硬斑最多,其次扁平斑、软斑,最少的为混合斑。而在临床中经常病发的部位为颈总动脉的分叉处、颈总动脉的主干、颈内与颈外动脉的起始段。颈动脉两侧硬化斑所发生的部位没有较大的差异。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疾病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而颅外颈动脉粥样斑块症状的出现是引发缺血性脑梗死疾病的主要原因。运用高分辨率的彩超技术对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症状进行检查诊断,有助于对硬化斑块进行分类并科学判断颈动脉脉腔的狭窄程度,为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与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彩超;临床价值
[]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0-0067-02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突然停止或者减少而造成该血管供应区的脑组织缺氧缺血,进而使得脑组织软化或坏死的疾病,在临床中缺血性脑梗死疾病较为常见,而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脑梗死疾病病发的重要因素[1,2]。加强对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有助于为脑梗死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医院收治的经MRI或者CT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20~64岁。另外从医院随机选取70例经CT或者MRI检查确诊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18~60岁。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

1.2 方法

运用彩超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的步骤:①科学选择彩超仪器,仪器为PHILIPS-HD11型号的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7.5~11 MHz;②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采取仰卧的体位,用垫枕靠肩,头部转向接受检查的反方向,将受检查一侧颈部充分暴露出来,运用诊断仪从胸锁乳突肌的外缘纵向切入检查,按照顺序对双侧颈总动脉近端、中端和远端、颈总动脉的分叉处、颈内外动脉的起始段的两到三厘米处进行检查,在纵向切入检查完成之后,将探头旋转90°再沿着血管的走向进行横向切入检查;③重点对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部位、回声以及大小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与内-中膜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分析。

1.3 诊断标准

内膜中层厚度(IMT)为0.8~1.2 mm时内膜增厚;内膜中层厚度超过1.2 mm时为斑块形成。依据斑块影像学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可将斑块划分成:①硬斑块,强回声,伴有部分声影;②扁平斑块,回声较强,内膜不太光滑,内膜增厚且局部有隆起;③软斑块,回声低,没有声影,斑块在管腔上较为突出;④混合斑块,回声的强弱不均匀,表面呈现出凹陷状态,高低不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比较

对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从表1可知,经过彩超技术的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中,硬斑最多,其次为扁平斑、软斑,最后为混合斑,且观察组的例数高于对照组。

2.2 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布部位统计

从表2可知,在临床中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病发的部位中,颈总动脉的分叉处最多,其次是颈总动脉的主干以及颈内与颈外动脉的起始段。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的致病因是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的斑块致使血管管腔闭塞或者狭窄,严重阻碍脑局部区域的血液供应,最终导致脑组织因缺氧缺血而坏死[3]。其动脉硬化的标志为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由于颈动脉的位置较前,利用彩超技术易于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检查[4,5]。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像学资料内容包括斑块的形态不规则、多维弥漫性与局限性分布。当斑块呈现

源于:论文写法{#GetFullDomain}

出等回声或者弱回声的时候则被诊断为软斑;当斑块内部呈现出强回声或弱回声且两种类型的回声同时存在时被诊断为混合型斑;其中软斑与混合型斑的稳定性较差,受到外界张力的作用影响其斑块极易脱落,进而引起颅内血管栓塞等病症。当斑块呈现出内部回声加强、钙化与纤维化、后方伴声影等影像学特征时被诊断为硬斑,而硬斑的贴壁性能耗和脑梗死疾病的相关性较差。在利用彩超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不仅可清晰显示患者脑部血管内-中膜中有没有斑块形成,有没有增厚,是不是有血管管腔出现狭窄、闭塞、斑块的大小与形成位置,而且可以精准定位与测量斑块,并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结果进行分析。
运用PHILIPS-HD11型号的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颈总动脉的分叉处较为常见,其次是颈总动脉的主干处、颈内外动脉的起始段。由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血流较为紊乱与缓慢,血管腔伸展较快,血流在其中出现漩涡,使得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再加上血流压力与速度加大使得血管壁受到的伤害增大,因此在血管的内膜中逐步形成斑块。另外本组患者中颈动脉斑块以硬斑最多,其次为扁平斑、软斑以及混合斑,软斑与混合斑的含脂质高,极易破裂出血,属于导致脑梗死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脑梗死疾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罗荣,石伟元,田志刚.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10):773-774.
董海燕,王建明,曹志萍. 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J]. 吉林医学,2012 ,33(34):7410-7411.
[3] Giroud M,Dumas R. Role of associated cortical lesions in motor partial seizures and lenticulostriate infarcts[J]. Epilepsia,2006,47(3): 465-470.
[4] 丘岳. 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245-247
[5] 金泽宏,李强翔,邓惠姣. 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研究及临床价值[J]. 海南医学,2010,9(3):82-85.
(收稿日期:2013-01-1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