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饮食文化 >探究渗透文化意识提升小学英语教学

探究渗透文化意识提升小学英语教学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33852 浏览:15671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交叉渗透。人们在用语言交流思想、交流信息、表达感情是时不可能脱离所处的社会环境,交际中一定会折射和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这便是语言的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外语学习必须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应该渗透有关国家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以达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渗透;文化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教材特点,在语言教学同时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从而启迪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的文化积累与语言技能发展同步,不仅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习语等,还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及时渗透中西文化的不同内涵。点拨学生领会异国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这是新世纪、新教材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通过文化比较渗透文化

英语如果能在比较中学习和运用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一方面,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文化离开了语言也很难存在,有的文化形式本身就是靠语言来表现的。此外,还有更多的文化形式则通过语言来记录、保存和传播。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因此,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有时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闹出笑话。如:在汉语“He you had your meal?”(你吃了吗?)是最常用的打招呼用语,而在英语中这句话则表达的是想请人吃饭的意思。由于中西方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差异,我们通常先说姓后说名,而英语中却是先说名后说姓,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很感兴趣的内容。英美国家把男士称为Mr.,女士称为Miss(未婚)或Mrs.(已婚),Ms(不明婚否),Sir和Madam单独使用。在问候语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习惯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相去甚远。中国人见面常问“去哪儿?”、“忙着呢?”、“吃了吗?”等等,以示关心。而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这被认为窥探别人的隐私,干涉别人的自由。在英语中打招呼的用语是“Hi!”,“Hello!”,“How are you?”,“Good morning.”等。如果是谈话式的问候语一般为“It’s a fine day , isn’t it?”或“Do some sports?”, 老师应该利用好每一个机会向学生渗透文化意识,从而为学习得体的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词汇学习与对话教学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渗透文化意识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涵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英语词汇的文化涵义的介绍。比如说外国人宠物,我们讨厌的猪、书、书、鼠 都可能成为外国人的宠物。又如dog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丧家犬”、“走狗”等。而英美人眼中的狗却是最忠诚可靠的朋友,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等常有的词语。有些教师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极其有限,而中西文化差异的范围又那么广泛,因此没必要把功夫花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其实,这种观点是极其片面的。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以它为工具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我们用英语这门外语交际自然涉及跨文化交际。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为成功交际提供保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文化的渗透。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但要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输送给学生,还要适当地导入英美国家的文化。如在教授“How nice!”时,要向学生渗透:在英语国家,当别人用“How nice!”夸奖你的东西时,你应爽快地回答:“Thank you!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又如,在教“How old are you?”时,就应该适时告诉学生,中国人对年龄理由没有太多的禁忌,但是要尽量避开向英语国家的人打听他们的年龄,因为他们对这个理由很敏感。在他们眼里,young代表生机、希望,old 则代表无用、累赘。“收入”、“去向”和“婚姻状况”等理由也是他们不愿随便被问及的理由,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个人隐私,不宜当成话题来谈论。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适时了解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

3.通过歌曲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中有许多曲调优美、语言幽默的歌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挑选了几首歌曲,让学生听听、唱唱、动动、演演,在学习唱歌、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在演唱Old Macdonald一歌时,我让学生分组轮唱,边唱边叫,这儿呱呱,那儿汪汪,小鸡唧唧,才牛哞哞,猪仔呼噜噜,绕口令似的词,越来越快的节奏,同学们唱得、笑得气都喘不过来。有些儿歌很好地体现了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如果将它们融入英语教学之中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到语言,并感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

4.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Tell me , I w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 生活化的生活语言活动具体地诠释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语言教学原则。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语言技能都无法脱离文化层面,单词、短语、成语、句子、语篇等各个层面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 在教学PEPBook1Unit4 We Love Animals时,一般我们都会用到:I like…这个句式,有个学生说:“I like pigs.”,不少学生都笑了出来,于是我便问了一些学生“What do you like?”不少学生特别是女孩子告诉我“I like cats.”于是我给他们解释了一下,虽然pig在我国一般有着“好吃、懒做”的含义,是贬义的,而在西方却是财富的象征;相反cat在西方则指的是魔鬼的化身,如“She is a cat.”不是说她像猫一样很可爱、很温柔,其真正的含义是指她的心地很恶毒。经过了这番解释后,学生们才恍然大悟。在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如果套用我们的文化,必定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5.通过主题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中西文化差异还突出地表现在节日方面。从三年级开始在我们的教材中就不断地贯穿着有关西方的节日,像 Teachers Day、Halloween和New Year’s Day, Women’s Day、Easter和Children’s Day, Christmas, Thanksgiving Day、Mother’s Day和Father’sDay,Book6 April Fool’s Day、Independence Day、Valentine’s Day。英语中有些词汇与神话、传说有关,如星期的来源就与古罗马神话有关。Sunday—Sun’s day(太阳神日)
Monday—Moon’s day(月亮神日)Tuesday—Tiu’s day(战神日)
Wednesday—Woden’s day(风神日)Thursday—Thor’s day(雷神日)
Friday—Frigg’s day(爱神日)Saturday—Saturn’s day(土神日)另外,月份也与神话、传说以及历史有关。公历起源于古罗马历法。渗透文化意识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古罗马历法原来只有10个月,古罗马皇帝决定增加两个月放在年尾,后来朱里斯·凯撒大帝把这两个月移到年初,成为1月、2月,原来的1月、2月便成了3月、4月,依次类推。这就是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不当面打开。而在英语国家,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这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

6.用过各种渠道渗透文化意识

课堂教学应该说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主要阵地除教材、录像、录音外,我还经常利用英美国家的地图、邮票、风景画、照片、明信片、钱币等进行语言教学,让学生较为直观地了解英美文化。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它可以集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各种功能为一体,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特长,用图形、图像、动画、音乐、语言等各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课堂教学形式生动国、教学内容直观有趣,更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在上动物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得用麦当劳快餐店典型标识字母M与人物造型,引出Old Macdonald这首歌,向学生展现出一个美丽的西方农庄。农庄中的动物悠然自得,并配上英语中的动物的叫声:“quack, quack; chick, chick; oink, oink;”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浓郁的西方文化中。直观、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学习与英美文化交融,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而且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也最长。
7.结语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关系。曾有人类学家说过,一种语言必定深深扎根于该民族文化之中,它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思维方式等无不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为了适应这个世界,为了更好的交流,我们既要掌握外语,又要掌握相关文化知识,才能充分展现交际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梅.小学英语教学也要重视英美文化知识[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11).
[2]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4] 刘冬梅,赵翠芝.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J].学科教学探索,2004(9).
收稿日期:2013-11-1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