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医学翻译 >阐述戊酸孤独症模型大鼠认知功能测评与布美他尼治疗学术

阐述戊酸孤独症模型大鼠认知功能测评与布美他尼治疗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4-12 点赞:33465 浏览:14950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背景及目的:孤独症作为一种临床较常见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已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已成为目前探讨的热点。认知障碍作为孤独症临床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探讨目前多在临床观察,对动物模型认知方面的探讨不多。布美他尼为临床上运用较广泛的改善孤独症症状的药物,目前尚无实验探讨其作用机制。本实验拟用VPA制造孤独症大鼠模型,利用多种行为学测试探讨孤独症的行为特点,尤其是认知行为特点。对实验组孤独症大鼠给予布美他尼干预治疗,观察行为学的改善情况。对脑发育及认知相关脑区作形态学观察,并对5-HT、GABA、Glu等血清相关递质进行检测,以探讨孤独症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布美他尼的治疗机制。策略:本实验通过对孕12.5天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VPA600mg/kg(VPA浓度250mg/ml),制造孤独症模型,利用雄性仔鼠进行实验。同时期孕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做为正常对照。在仔鼠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体重、睁眼情况的生长发育指标的检测,及刻板行为、社会交往、学习记忆等行为的检测。行为学检测完毕的大鼠取血行5-HT等神经递质水平的检测,并取脑制作病理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运用SPSSStatistics19.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浅析。结果:本实验将实验大鼠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及布美他尼治疗组。三组之间的比较:(1)在生长发育方面,孤独症大鼠(包括布美他尼治疗组)较正常大鼠,体现出显著的生长发育延迟,体现在体重偏轻、睁眼延迟、前庭及运动功能发育延迟;(2)在行为学及认知功能方面,孤独症大鼠较正常大鼠体现出了显著的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探讨能力减退、社会认知及交往障碍、学习记忆障碍等体现,而布美他尼治疗组大鼠,在行为和认知方面体现出显著改善;(3)孤独症大鼠较正常大鼠血清5-HT及GABA浓度显著增高,而布美他尼治疗后可显著降低二者水平,Glu的血清浓度在三组间无显著差别;(4)在神经病理方面,孤独症大鼠较正常大鼠体现出脑功能低水平的体现,如各脑叶(尤其是颞叶、海马区)神经元体积缩小,突触较少、缩短,神经元数量增加、排列紊乱,小脑浦肯野细胞数减少、排列稀疏,布美他尼治疗对此无显著改善作用。结论:(1)VAP孤独症模型大鼠体现出显著的重复刻板行为、兴趣狭窄、探讨能力减退、社会认知及交往障碍、学习记忆障碍等典型行为及认知功能障碍体现,为较好的制造孤独症模型的策略。(2)孤独症大鼠体现出显著的神经病理学转变,血清5-HT及GABA浓度显著增高,可能为导致其行为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理由。(3)布美他尼有显著的改善孤独症行为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KCC1转运体,降低细胞内Cl—的浓度,调节GABA的功能。关键词:孤独症论文丙戊酸论文认知障碍论文布美他尼论文

    前言4-5

    中文摘要5-7

    Abstract7-13

    第1章 绪论13-14

    第2章 文献综述14-24

    2.1 认知功能障碍的体现14-17

    2.1.1 智力障碍14

    2.1.2 记忆障碍14-15

    2.1.3 语言沟通障碍15-16

    2.1.4 面孔识别、情绪认知及社会认知障碍16-17

    2.1.5 时间认知障碍17

    2.2 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学基础17-21

    2.2.1 脑形态异常17-18

    2.2.2 脑功能的失衡18

    2.2.3 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18-19

    2.2.4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19-20

    2.2.5 神经免疫异常及炎性细胞因子的损伤20

    2.2.6 氧化应激损伤20

    2.2.7 遗传学转变20-21

    2.2.8 突触可塑性转变21

    2.3 孤独症其他症状与认知功能21-22

    2.3.1 运动障碍21-22

    2.3.2 重复刻板的行为及兴趣22

    2.4 孤独症共病与认知功能22-23

    2.4.1 癫痫22

    2.4.2 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DHD)22-23

    2.4.3 其他23

    2.5 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23

    2.6 孤独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结局23-24

    第3章 材料与策略24-31

    3.1 实验动物、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24

    3.1.1 实验动物24

    3.1.2 主要试剂24

    3.1.3 主要仪器设备24

    3.2 VPA 孤独症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24-25

    3.3 实验分组、干预治疗策略及开始时间25

    3.4 生长发育及行为学检测25-27

    3.4.1 生长和发育监测25

    3.4.2 方向趋向性检测(倾斜板试验)25

    3.4.3 游泳体现25-26

    3.4.4 刻板行为26

    3.4.5 探究行为26

    3.4.6 社会行为:26

    3.4.7 学习记忆检测:26-27

    3.5 血清标志物的测定27-28

    3.5.1 血清 5-羟色胺的测定27-28

    3.5.2 血清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测定28

    3.6 神经病理检测28

    3.7 数据统计28-31

    第4章 结果31-44

    4.1 孤独症大鼠与正常大鼠生长发育水平的比较31-33

    4.1.1 体重的监测31

    4.1.2 睁眼情况的观察31-32

    4.1.3 方向趋向性检测32

    4.1.4 游泳体现32-33

    4.2 各实验组行为学的检测33-38

    4.2.1 刻板行为检测33

    4.2.2 探究行为检测33-34

    4.2.3 PN35 大鼠社会行为的检测34-35

    4.2.4 PN75 大鼠社会行为的检测35

    4.2.5 避暗箱实验35-36

    4.2.6 水迷宫实验36-38

    4.3 血清 5-HT、GABA、Glu 水平的测定38-39

    4.4 神经病理学检测39-44

    4.4.1 大脑脑叶的病理检测39-42

    4.4.2 小脑的病理检测42-44

    第5章 讨论44-49

    5.1 VPA 对孤独症形成的作用44-45

    5.2 孤独症大鼠认知行为的特点45-46

    5.3 造成孤独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理由46-47

    5.4 布美他尼的治疗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47-49

    第6章 结论49-5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