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中西方文化差异 >探究文化遗产水密隔舱海船文化遗产设计

探究文化遗产水密隔舱海船文化遗产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4189 浏览:97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水密隔舱(Water-tight Compartments)是现代大型船舶船体结构的主体部分,采取水密性是保障航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举世公认,这一技术的发明来自古老的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水密隔舱源远流长,考古发掘中水密隔舱海船遗物不断发现。2008年,活态传承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该项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论文依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利用大量翔实可信的资料,全面系统地探讨水密隔舱海船文化遗产,探讨水密隔舱技艺的起源、进展及该项技艺存续的文化空间。为了理解水密隔舱制造技艺的内涵及传承,作者在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传承地——福建和宁德进行长时间的实地调查。在深入探讨中作者发现了“隔舱”在中式造船中的文化价值,以设计看,中式船型是以隔舱板为核心的,也就是“四母营”,即以四个主要的隔舱板决定整个船体结构,这种设计策略仍被福建船师采取。以建造历程说,中式船是在龙骨上将隔舱板和外板逐层向上装配,而不象西式造船以肋骨内外装配。以海权争夺来看,有隔舱板的船成为海上力量进展的障碍。而且,隔舱板造船法省钱省工,巧妙而科学,是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也是中西文化的差别所在。这样,水密隔舱的作用远比当初所宣称的抗沉、分隔货区之用途要高,它是中国文化在造船技术上的典型代表。以技术中参透文化,这是技术类非遗保护的必要策略。在对历史资料的研读中,作者认为水密隔舱技术与中国社会经济联系密切,中国式小本商业联合经营方式的迅速进展对水密隔舱技术起到推动和巩固的作用,远洋航海和船检制度对造船技术起到改善和改善的作用,中国古代船型也随着商业和船检税收制度的丈量策略而逐渐转变。虽然水密隔舱的优点早已被西方发现,但在历史关键时期中国实行的海禁政策,使中式大船销声匿迹,随之建造大船的技术也无法进展,由此中国造船技术被西方轻视,而隐藏于其中的水密隔舱自然也未引起重视,其科学价值迟至18世纪才被西方人所认识。作者还发现,传统造船中没有成文的评判标准,但人心是一杆秤,船主衡量船师的标准和船师自己内心的标准是闽南造船业的蓬勃进展的诚信基础,同时,制定的一些标准对造船技术也起到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在民间信仰发达的闽南地区,海船信仰为其提供了精神支持,具有混合型的特点,其种类丰富、传播广泛,并且随着时代的进展而革新。水密隔舱福船文化遗产申报地为和宁德,分别代表了两种历史和近况。这两个地区联合申报该项遗产获得成功,并展开不同方式进行保护和传承。现在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制作船模,在政府的支持下,老艺人依照古籍探讨并复原古代战船,而另一些船师则是自觉的制作过去常见的渔船船模,给子孙后代留下传统生活的形象资料。沉船探险、考古发现、遗产保护的需求和古船探讨的充分,使人们开始热衷于古船复原。本世纪初,“绿眉毛”,“太平公主”号、“台湾船”等帆船,是利用水密隔舱制造技艺复原的实例。2010年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计划复制“南海一号”仿古宋船,并选定陈芳财设计,笔者也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在体验观察中发现,文化遗产语境中的水密隔舱在民间的评价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该遗产之所以濒危主要是传统工艺与现代标准的冲突,船师难以面对新工艺新标准的考核,现代标准的不适用成为复原古船的障碍。由此,急需为木帆船建造重设标准,才能摆脱现代标准对传统技艺的蚕食和伤害。在保护传承中,加强传承入、政府、专家的合作,制定规划,开展实验,为这项技术性很强的弱势行业提供新的市场,是水密隔舱造船技艺复兴的一条值得探寻的出路。关键词:水密隔舱论文海船论文文化遗产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摘要2-4

    ABSTRACT4-9

    绪论9-15

    第一节 选题目的9-10

    一、论述作用9

    二、现实作用9-10

    第二节 探讨综述10-12

    一、“水密隔舱”命名的提出10

    二、水密隔舱海船制造的相关探讨10-12

    第三节 论述选择、探讨范围与策略12-13

    一、论述选择12-13

    二、探讨范围13

    三、主要探讨策略13

    第四节 论文结构、定义与类别13-15

    第一章 水密隔舱技术的进展15-52

    第一节 舟船技术与水密隔舱的产生15-22

    一、舟船技术的进展15-17

    二、造船中的仿生原理17-18

    三、船体的水密策略18-21

    四、水密隔舱起始年代21-22

    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水密隔舱的运用22-27

    一、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交融22-23

    二、商业对水密隔舱技术的推动23-24

    三、远洋航海对水密隔舱的要求24-25

    四、船检制度与造船技术的改善25-27

    第三节 观念差别与水密隔舱的传播27-38

    一、技术指导思想的差别27-28

    二、对空间的理解和安排28

    三、中国造船的政治因素28-32

    四、中西海上权力的仲张32-36

    五、水密隔舱的对外传播36-38

    第四节 历史资料中的古代造船技术38-52

    一、沉船文物体现的造船技术38-41

    二、历史文献反映的造船技术41-52

    第二章 水密隔舱造船技艺52-89

    第一节 造船图谱与工具条件52-59

    一、船样和船谱的功能性52-53

    二、隔舱板是设计的核心53-54

    三、造船技术与工具演进54-59

    第二节 闽南传统造船技艺59-81

    一、历史进展与限制59-60

    二、选材备料及设计60-65

    三、船体结构及装配65-70

    四、艌缝配方及工序70-75

    五、帆装形式及索具75-78

    六、修艌维护及回收78-81

    第三节 造船技艺的审美81-89

    一、技术体现出的斜向之美81-82

    二、设计中体现的审美原则82-85

    三、文化带来的装饰一致性85-89

    第三章 水密隔舱造船文化89-119

    第一节 闽南传统海船民俗89-101

    一、学艺以业传统习俗89-90

    二、选料建造传统习俗90-93

    三、放船出海传统习俗93-96

    四、行船操控传统习俗96-101

    第二节 传统造船的评判标准101-106

    一、标准对造船技术的作用101-103

    二、船主衡量船师的标准103-105

    三、船师自己内心的标准105-106

    第三节 闽南海船的精神支持106-119

    一、海船信仰的起源和特点106-111

    二、海船信仰的种类和传播111-116

    三、海船信仰的衰落和革新116-119

    第四章 水密隔舱福船文化遗产119-139

    第一节 水密隔舱造船技艺分布119-126

    一、技术类非遗与地区经济119

    二、深沪造船历史和传承人119-122

    三、漳湾造船历史和传承人122-123

    四、福建其他地区造船技艺123-126

    第二节 水密隔舱船模工艺调查126-139

    一、船模工艺兴起进展与分类126-130

    二、政府保护与古代战船船模130-136

    三、文化自觉与近代渔船船模136-139

    第五章 水密隔舱海船的复原139-160

    第一节 复原水密隔舱海船的缘起139-146

    一、风帆时代的追忆139-140

    二、沉船考古与遗产保护140-142

    三、古船复原与仿造142-146

    第二节 社会影响及申遗推动作用146-155

    一、“太平公主”号远航的启迪146-148

    二、“南海一号”设计历程148-151

    三、文化遗产语境中的水密隔舱151-155

    第三节 新工艺新标准下的挑战155-160

    一、现代标准和传统技艺155-156

    二、为木帆船建造重设标准156-160

    第六章 水密隔舱造船技艺的保护160-174

    第一节 水密隔舱造船技艺的困境160-164

    一、科技进展和技术进步160-162

    二、市场缺失与船模传承162-164

    第二节 弘扬水密隔舱造船技术的设想164-168

    一、专业培养与公众参与164-165

    二、学徒体验与水手体验165-168

    第三节 传承人、政府、专家的共同推动168-174

    一、申报历程中的携手共进168-170

    二、保护传承中的再度合作170-17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