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中药 >简论抗癌系列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以与生物活性评价

简论抗癌系列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以与生物活性评价

收藏本文 2024-01-26 点赞:30039 浏览:1346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的一大类,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大多数此类化合物溶解性能较差、生物利用度不高、生物活性不够强而限制了其药用开发。如果以黄酮类化合物作为先导,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探讨结构与其活性之间的联系。通过活性优化就有可能发现活性更好、具有药用开发前景的衍生物。由此,设计和合成结构多样性黄酮类化合物库就显得非常必要。本论文在对改善的Baker-Venkataraman重排反应系统探讨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29个黄酮类化合物,建立了一个小规模化合物库。其中7个未见文献报道,还有5个β-丙二酮类化合物也是首次报道。这为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评价奠定了基础。为了增强黄酮类化合物的脂溶性和药效作用,本论文将合成得到的6-羟基黄酮和7-羟基黄酮在碳酸钾的丙酮溶液中与苯甲酰氯反应,得到了4种未见文献报道的6-苯甲酰氧基黄酮和7-苯甲酰氧基黄酮及其衍生物。化合物的脂溶性得到了改善。为了增强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和药效作用,将7-羟基黄酮和1-氯-3-溴丙烷反应生成7-(3-氯丙氧基)-黄酮,接着与诺氟沙星发生亲核取代。首次成功的将诺氟沙星连在了黄酮的7-位羟基上。化合物的水溶性得到了改善。以HeLa细胞为靶细胞,采取MTT法对合成的黄酮及p-丙二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初步筛选。优选出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25,31和13b。其IC50值分别为19.4μM,87.9μM和95.5μM。用滤纸片法对合成的黄酮和p-丙二酮类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初步筛选。优选出的化合物25对铜绿检测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MIC值分别为2.5mg/mL和0.313mg/mL。该化合物对金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其余化合物对铜绿检测单胞菌和金葡萄球菌均无显著的抗菌活性。1-(2-羟基)-3-(4'-)-1,3-丙二酮、4'-氯-7-羟基黄酮对铜绿检测单胞菌swarmming运动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6-苯甲酰氧基黄酮对铜绿检测单胞菌swarmming运动能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关键词:Baker-Venkataraman论文黄酮论文合成论文抗癌论文抗菌论文构效联系论文

    摘要3-4

    Abstract4-6

    目录6-9

    第一章 总论9-27

    1.1 前言9-10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分类10

    1.3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探讨进展10-16

    1.3.1 抗肿瘤作用10-12

    1.3.2 抗菌作用12-13

    1.3.3 抗病毒作用13-14

    1.3.4 消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14

    1.3.5 抗炎作用14-15

    1.3.6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5

    1.3.7 黄酮类化合物的其它药理作用15-16

    1.4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探讨进展16-22

    1.4.1 查耳酮路线16-17

    1.4.2 β-丙二酮路线(Baker-Venkataraman法)17-22

    1.4.3 其它合成策略22

    3 羟基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衍生化61-64

    2.3.2.4 Diplotrin B的全合成探讨64-67

    2.4 本章结论67-6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