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中药 >简析血肿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病情观察与护理

简析血肿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病情观察与护理

收藏本文 2024-03-20 点赞:9820 浏览:3637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

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udooo.com

2-3783(2013)04-0216-01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微创引流术 护理
颅内血肿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之一,具有病死率高,致残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是对脑出血患者实行经颅骨钻孔,插入导管至血肿腔,将血液直接抽出再置管引流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我院神经外科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后,通过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和治疗,大大减少致残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年10月开展微创术以来,对出血量达20ml以上的脑出血患者进行颅内血肿碎吸术300例,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出血,经头颅CT证实其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在47~89岁之间,平均72岁。发生在基底节区20例,额、颞、顶、枕慢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3例,脑叶出血5例。死亡7例,死亡率16.3%。住院时间:7~25天。

2 临床观察

2.1 意识的观察 患者意识的改变是反映脑损伤程度一项重要指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出血使得脑功能发生障碍,可以表现出清醒,嗜睡,谵妄,浅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因此,在观察时,可以通过简单的问话,看其回答情况,还可以观察角膜反射及眶反射与瞳孔的变化,通过吞咽,咳嗽反射等来判断有无意识障碍及障碍程度。如意识逐渐转清,这提示患者的病情好;如突然昏迷,这表示病情加重或者有再度出血的可能。对给予镇静药物的患者,更应该注意,有异常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
2.2 瞳孔的观察 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情况,力争在瞳孔改变之前做出脑疝的早期判断如有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固定,且对光反射迟钝,这就提示有脑血肿或脑疝发生。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再由大变小,这是脑疝先兆,要立即进行抢救。双侧瞳孔极度散大,光反射消失,这是脑疝的晚期表现
2.3 生命体征的观察 及时给予床边监护,观察呼吸节律和频率的变化,呼吸不规则是本病恶化的重要表现,一旦有呼吸不规则和呼吸困难症状,应马上报告医生,积极协助抢救。
3 护理

2.1 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情况做好心理指导,向其介绍术前各种检查及准备,手术必要性,术式优点及治疗效果,消除患者恐惧、焦虑情绪,减轻其思想负担。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思想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以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术后的护理工作。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效控制血压在180/95mmHg以下。准确及时完成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剃头、导尿、合血等。

2.2 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血氧饱和度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析判断颅内压及脑水肿的改善情况。发现病人有瞳孔变化、意识障碍加深,应考虑有再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分析是中枢性发热还是感染性(颅内、肺部等感染)发热。脑出血病人易发生中枢性高热,药物降温效果差,需采用冰帽、冰毯等做物理降温的方法,以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氧耗量,保护脑组织。
持续心电监护,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清醒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无呕吐病人,头部抬高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2.3 引流管的护理

(1)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扭曲、折叠、受压和脱落并妥善固定。经常挤压引流管,搬动病人,送病人检查前,应先夹闭引流管。
(2)引流袋的更换、挂放高度 每天更换引流袋,戴手套,头下铺无菌治疗巾,用血管钳在引流管接口端5cm处夹紧,使管口朝上,分离引流管和袋,用络合碘棉签消毒引流管口内壁、横断面、外壁,取一次性引流袋连接引流管,再消毒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扎接口处,固定好引流袋,松开血管钳。脑室引流者,引流袋高于侧脑室平面10—20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单纯性血肿应采用低位引流,引流袋低于穿刺部位20—30cm。若血肿破入脑室则引流管最高点高于穿刺点5—15cm,以免大量脑脊液沿引流管外流。
(3)术后有再出血的危险 颅内出血是颅脑手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48h。患者微创穿刺术后症状好转,以后病情加重应警惕继发性颅内出血的可能。用力排便和情绪激动都可使血压升高,加重出血。
(4)心理护理 术后立即告知家属及患者手术很成功,关心爱护患者,耐心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饮食 应选用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纤维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根据血电解质监测结果,如钠离子低,饮食中应多加盐,不加糖。不能由口进食者,48—72h后可根据病情留置胃管,鼻饲流质。同时观察胃液颜色。
(6)加强基础护理 每日给予口腔及皮肤护理各2次,留置尿管者给予尿道外口抹洗2次,定时开放尿管以增加膀胱储尿、排尿功能。对于有肢体功能障碍、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者,应每2—3h翻身拍背1次,睡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
(7)康复训练与出院指导 嘱病人出院后继续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高血压病人,嘱定时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出血的病人按其出血的部位以及对脑组织损害的程度,均有不同轻重的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功能障碍。故术后尽可能早的功能训练尤为重要。指导或协助病人进行患侧肢体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及语言功能训练,帮助病人恢复功能:①被动运动:指导全瘫病人借助外力或本人健肢带动瘫痪肢体运动。不能自主活动的病人,每日定时进行瘫痪肢体活动和按摩。原则上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幅度由小渐大,将患肢置于功能位。 ②主动运动:对不全瘫痪的病人进行被动加主动或独立运动训练。根据病人肌力不同,动作由简到繁、由单一到整个肢体的运动,负荷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③语言康复:可配合实物或图像进行。采取语言、视觉、手视相结合的方法,由单发音到词组或句子,反复给予语言刺激,鼓励病人开口讲话。
4 小结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心理护理、加强营养、加强基础护理等,大大提高了颅内出血病人的手术成功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李润兰,范晓玲.30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6:26.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9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