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政治教学 >简谈景宁浙江景宁畲族服饰文化如何

简谈景宁浙江景宁畲族服饰文化如何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26489 浏览:12066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景宁畲族服饰,以其独特的颜色、款式、造型,立于中国传统服饰之林,独树一帜,可算是奇葩一朵,它反映了畲族历史与文化的非凡之处,是畲族人审美情趣的综合表现。本文从景宁畲族服饰的发展历史及特点、赋予的文化内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及应采取的措施等几个方面论述畲族服饰的魅力。

关键词:畲族服饰;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存在问题;发展前景

目前,畲族人口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浙江省丽水市在莲都、景宁、青田、龙泉、云和、松阳、遂昌、缙云、庆元等县均有分布,其中景宁畲族自治县的畲族人口较为集中。全县总人口有17多万,畲族人就占其中10%,拥有17000多人。景宁畲族雷太祖于永秦二年丙午岁(766)由福建迁入鹤溪村大赤寺,开了畲族人入迁景宁之先河,随后历朝历代均有畲族人迁入景宁。并与汉民族杂居在一起,与汉文化不断融合、交流,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人情、语言、音乐舞蹈、饮食习惯、人生礼仪、岁时节日、体育运动、民间信仰和服饰文化等。解放后生产力水平不断得以发展,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畲族人民的生活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畲族服饰以其独特的魅力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景宁畲族服饰的发展历史

畲族具有非常明显的“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但其服饰却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其生活虽然受各地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的影响,其民族服饰的样式不一,种类很多,但区别不大,有异曲同工之处。据文献记载,畲族早就“织绩木皮,染以果实,好五色衣服”。凤冠、花边衫、彩带、花鞋是畲族服饰的共同特点。

(一)清代景宁畲族服饰特点

1.清代景宁畲族男子服饰。

发式。

清代闽、粤赣畲族男子与女子一样“椎髻,跌足,衣尚青、蓝色。男子短衫,不巾不帽”,这种发式后来也传到浙南的畲族男子,他们的发式一直保持着椎髻。到晚清,浙南的畲民男子改为剃发留辫,被汉民同化,与汉民一样前脑袋剃发,后脑勺留着辫子。

清代景宁男子服饰。

清代初期闽西、浙南的畲族男子“男子短衫阔袖” 。浙江景宁畲族男子,据《景宁县志》记载:“不分寒暑,都穿麻布衣。男穿单袷”,1麻布衣是在家里由妇女纺织的麻丝而成,上衣和裤子均如此,衣服颜色崇尚青、蓝色,脚穿草鞋。

《丽水地区畲族志》记载:男子平常穿的是大衣襟,无领青色麻布短衫、长裤。礼服是在结婚或祭祖时穿戴,礼服为青色长衫,祭祖时则穿红色长衫。长衫的衣襟和胸前绣有龙的图案,“四周镶有红色或白色花边,下摆开衩处绣有花朵,劳动时都穿大襟或直襟短衫”。

2.清代景宁畲族女子服饰特点。

发饰。

清初畲族女子的发式是“椎髻,跣足,衣尚青、蓝色”,这点与男子相同。有所区别的是“妇女高髻垂缨,头戴竹冠蒙布,饰缨珞状”。在浙南,根据同治《景宁县志》记载:“妇女跣足椎结,断竹为冠,裹以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同治《云和县志》也记载:“畲民戴布冠,缀石珠”, 可见,在浙南的景宁、云和等地的畲族妇女发饰基本一致。

清代景宁畲族妇女的服饰。

清初畲族妇女的服饰,颜色呈蓝色、青色与白色,衣领、袖口有花边,常披蓑衣戴斗笠,赤脚,与男子一同劳作。衣服较短并且束有腰带,“裙长不蔽膝。女短裙蔽膝,有穿短袜裹绑腿的习惯”。 在闽东、浙南地区基本是这样的服饰装扮。

而在其他地区,比如闽北,畲女的服饰很大程度上已经汉化了。

拦腰。

畲族男女腰间一般都围有围裙,材料是苎麻织成的,颜色为青或蓝色,景宁畲民把这叫做“拦腰”。长一尺宽一尺五,用红布镶拦腰头,两角钉上彩带。而其他地方的拦腰长度更长更宽,颜色是蓝色土布,也是自织麻布而成,长有两尺宽有一尺八,在日常劳作中可作为采茶油籽、采茶叶、采瓜果装东西用,类似于兜袋。畲族妇女在冬天时还把拦腰盖住火笼烘火取暖之用。

(二)民国时期景宁畲族服饰特点

1.民国景宁畲族男子服饰。

浙南的畲族男子着装不用棉布,冬天和夏天都穿苎麻衣,颜色基本是青色和蓝色,冬天料子很粗厚,夏天则是较薄的苎麻衣。圆领、袖子窄。男女都喜爱裹一块蓝布。衣襟处四周镶有红色或白色花边,下摆开衩处绣有花朵。他们的服装分为平常服和礼服。平常穿的是大衣襟,无领青色麻布短衫、长裤。礼服是在结婚或祭祖时穿戴,礼服为青色长衫,祭祖时则穿红色长衫。长衫的衣襟和胸前绣有龙的图案,四周镶有红色或白色花边,头戴青、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GetFullDomain}

蓝或红色方巾帽。有的是红顶黑缎官帽,帽边镶有花边,帽后垂着两条尺余长的丝带,脚穿白色布袜和圆口白底黑色厚布鞋。男子有的穿花鞋,蓝布里青布面,四周绣花纹,前头做硬鼻,系红缨。

2.民国景宁畲族妇女服饰。

发饰。

浙南的“凤凰髻”。畲语称“gie”,以前是结婚才戴的,后来凡出门或节日时也戴,死后戴好入棺。它的样式是:后面盘一发髻,四周绕上黑色绉纱,头顶放置银箔包的竹筒,外面裹以红帕,竖两支银钗,形成钝角三角形,钉上八串瓷珠,瓷珠绕过绉纱以固定“gie”身,瓷珠垂过肩,每支末端栓一小银牌。两耳戴银耳垂。样子很像凤凰鸟头形状。所以叫“风”。

景宁地区的凤凰冠用竹片,石珠和银器制成,已婚妇女佩戴。三角形镶嵌刻花银片的冠体象征凤身,前面的立面为凤头,后面高高挑起的是凤尾,耳侧垂下一束石珠的末端坠有数片鹅掌形银片象征着凤脚。

民国景宁畲族妇女服饰。

浙南景宁的畲族女子服装上衣是大襟衫,长度过膝,领、袖、襟处都绣有花边,花边色彩鲜艳,花色繁多。料子是布质,自织麻布。裤脚镶花边的宽裤,脚直统便裤。女子鞋子比男的花纹多些、细些,平时不穿,只作壽鞋用。

(三)现代景宁畲族女子的服饰

畲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畲族男子的服饰与汉族差别不大。进入20世界80年代后,景宁畲族女子的传统服饰也只在节庆或重大活动是才会穿上,平时一般都穿汉族服饰。

1.头饰。

“一般妙龄少女的头发是用红色绒线掺在一起编成一条辫子,缠盘在头上,做成圆形状,前留若干刘海,无特殊的饰物。畲家少女两鬓夹有两支银笄,订了婚,须脱下一边,以示已许配人家。已婚妇女一般都把头发从后梳成螺式盘在头上,高高隆起,插饰珠料,形似凤头。” 畲族妇女颈上还佩戴银项圈、银链,腕上戴银手镯,耳戴耳环。畲族妇女平日里喜戴精美别致的斗笠。

2.服饰。

景宁畲族女子服饰一般为黑蓝色,上衣样式与传统汉族大襟服装相似,有立领,长及臀部,领口及袖口有边饰,边饰一般用彩带镶拼或绣花等工艺手段形成独特的装饰图案,底摆一般无饰边,花多,边纹宽的是中青年妇女服饰 ,花少,边纹窄的是老年妇女的服装。纽扣多使用传统一字扣,中有蓝黑色麻布织成的围裙状的拦腰,两端固定彩带。下装早年前多为筒裙,裙长及脚面,内有绑腿,现在的畲族女子服饰下装多为长裤,裤脚饰边。

畲族妇女因居住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服饰。一般有如下几种:

福安式、福鼎式、霞浦式、罗连式、丽水式。

景宁畲族服饰富有特色的是花边衫,景宁畲族称为“兰观衫”。男子现常见的是直襟短花边衫,领、袖、襟处镶有花边,口袋绣有花朵。妇女一般服装崇尚青色,阔领小袖。一般都围以青裙,后来也有改裙为裤的。腰缚以花带,带宽二、三寸,以赭色土丝织成。脚穿黑色布鞋,鞋头绣缀红花。这种鞋多走亲访友之用。平时劳动穿草鞋,在家趿木托鞋。

服装面料,现在与汉族基本无异,至于服装样式,也是融传统特色与时代风格为一体了。

二、景宁畲族服饰赋予的文化内涵

(一)原始的自然物崇拜

民族服饰,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本民族特色,带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宗教色彩。衣饰,除了御寒、美观之外,还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往往与自然生灵崇拜或某种宗教信仰有关。服饰在自然物崇拜中,表现出的有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英雄崇拜等。

其中景宁畲族妇女的“凤凰装”就是典型的例子。

“凤凰装”是景宁畲族妇女的结婚礼服,也是畲族最有代表性的服饰。《畲族风俗志》是这样描述:“畲族妇女喜欢红头绳扎的头髻,高高盘在头上,象征凤髻;在衣裳、围裙上刺着各种彩色花边,挑着花纹,镶绣着金银丝线,象征着凤凰的颈、腰和美丽的羽毛,后腰随风而动的金腰带,象征凤凰的尾巴,周身悬挂“叮当” 银器,象征凤凰的鸣啭。”

“凤凰装”是畲族凤鸟图腾崇拜留下的印证。凤凰被称为百鸟之王,畲族人把它视为吉祥物,因而,畲族妇女穿“凤凰装”。

(二)畲族服饰中蕴含的审美素养

畲族妇女的头饰样式、衣服款式、衣服色彩,蕴藏着畲族人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审美标准。美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以符合大众的审美视角,体现创造美、和谐美、个性美的特点。比如畲族的凤凰冠、服装颜色呈黑蓝色等,这些都表现出畲族人的审美标准与众不同。

(三)彩带赋予的文化含义

彩带,又称“拦腰带”,“带子”等,是畲族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手工艺织品,在畲族女性服饰文化和婚嫁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彩带在日常服饰中可以用于边缘装饰及用于固定拦腰,绑腿等服饰品,还可用于背篼带,裤带等物。除了广泛的实用功能外,彩带还是畲族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暗示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与憧憬。

三、景宁畲族服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长时间来,畲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交错杂居,同汉现象非常严重,一定意义上阻碍了畲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对畲族传统服饰的保护和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怎样写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综合分析,畲族服饰保护和发展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同化现象严重

景宁虽然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但畲族人基本和汉族人杂居在一起。他们的生长环境、生活经历已经与汉人没有明显的差异,基本上的畲族人平时都穿汉族衣服,食住行也差别不大,缺少了一种畲族人应有的少数民族气质,这表明原生态环境的缺失。

(二)缺乏合理的保护和发展观念

由于畲族服装布料特殊,采用的是棉麻等,加之装饰繁琐,裁制工艺较复杂,洗涤后不易保养,因而许多人已改穿汉族服装。以往政府和和新闻媒体对这方面重视不够,缺乏保护意识,缺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畲族人远离畲族本土的文化。

(三)缺乏科学理论的研究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对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不太重视。没有系统地对某一个民族的服饰做专门的研究,只是在讲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时列举一下他们的服饰。当然,其中不乏有一些个别研究者出于个人兴趣专门调查过服饰,但也只是简单的调查,还不能算是科学理论的研究。所以,一直以来,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特别是畲族服饰文化处在一种直观、零散、无序的无理论状态,服饰资料虽多但缺乏归纳整理和理论升华,许多有关问题缺乏科学而系统的研究。

四、景宁畲族服饰发展前景及应采取的措施

(一)营造氛围大力宣传

近年来,景宁畲族“三月三”大型活动每年都举行,畲民们很多穿上自己传统的服饰过自己的节日狂欢;踩街活动畲民们也着自己的传统服饰,在闹市区举行畲族特有的体育项目,笔者认为形式非常好,但是否要求着民族服饰的人面再广一些,号召全县都穿民族服装,那样整体氛围会更加浓烈,让人感觉畲族自治乡名不虚传。

其次,县政府也曾倡议各单位的上班服装改为民族服装,但具体落实情况效果不佳,有的只流于形式,如果能将这一建议落实到实处,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人人参与、共同营造、推广民族服饰文化。

(二)抢救资源 共同发展

全县各级各部门应积极而紧迫地抢救少数民族服饰资源,以免出现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的逐渐消失。目前景宁畲族自治县已有三家颇具规模的民族服饰生产企业。分别为龙凤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畲山凤民族工艺开发有限公司、王金美民族服饰设计工作室。这三家企业自创办以来,对畲族凤凰冠、手饰、围巾、绣花鞋、围裙、校服、表演服、彩带等畲族特需商品和其它少数民族服饰有相当的生产能力,是集设计、开发、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企业,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表演、比赛项目提供了服装。也为畲族传统工艺品的挖掘,整理开发做了很大的贡献,一批具有畲族特色的工艺品不断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展示价值,而且在陈列馆中的展示厅所展现的作品,吸引了来自八方的游客,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带来很大的效益。

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畲族服饰资源虽取得了很好的保护,但还应加大力度,扩大影响力。

(三)勇于创新取长补短

应主动地,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畲族人民进行服饰改革,在广泛听取畲族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和服装设计师设计出新的民族服装,在保持原有的民族服饰特点的前提下,,对畲族服饰的元素进行提炼,设计出大方,美观、简洁、适用,便于生产生活,便于今后组织大规模机器生产的有特色的服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

总之,畲族服饰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它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美丽。希望不久的将来,她将以更耀眼的光彩站立于人们的面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