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政治教学 >简论教学建筑环境和设备“燃气输配”课程教学大专

简论教学建筑环境和设备“燃气输配”课程教学大专

收藏本文 2024-02-29 点赞:20331 浏览:8645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等教育怎么写作社会的功能和满足社会实际需求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来实现。结合河南城建学院情况,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燃气输配”课程的改革思路入手,对适合本专业特色、培养工程背景和较高专业素养人才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改革;燃气输配;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王许涛(1971-),男,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城建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副教授。(河南 平顶山 467036)
1007-0079(2013)04-0092-02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可和重视及能源结构的调整需求日趋强烈,燃气在能源所占的比重正在急速提升,因此对燃气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急速增加。河南城建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城市燃气与热能工程专业1998年被批准为教育部第四批试点专业,学校升本后于2003年开始招收建筑环境与设备本科生,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被河南省和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多年的建设,燃气方向一直是我校的一个特色。燃气方向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方向之一,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是土木建筑类的二级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的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从事燃气供应、供热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等方面的开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我校“燃气输配”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运行调试等综合能力。结合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研究和探讨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术素养、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已成为必然选择。

一、课程现状

“燃气输配”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燃气基

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udooo.com

本性质、燃气需用量及供需平衡、管网输送系统、管网的水力工况、技术经济分析、燃气的储存、压送,涵盖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输配管网等多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知识,同时也有着对工程实践要求比较强的特性。
我校是教学型本科院校,其职能主要是培养高级工程型应用人才,负责为工程一线企业、设计院所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同时也为研究型高校培育和输送研究生人才,所以培养目标方向分支较多(理论推导、设计和工程),造成实际教学时各部分内容侧重度较难把握,从而会影响到对不同方向的学生教学效果。在该课程教学时数不多的情况下,燃气的水力工况计算和不同条件下的模拟部分占去了近五分之一课时,而工程实际中所需要的实习、设计和工程案例却没有充足的课时量,当然这也和燃气输配教材本身理论偏多有关,导致教学中和工程实际相关、相结合的内容相对偏少。因此,学校对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的开拓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燃气行业自身不断的发展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对教学内容提出新的要求,燃气输配课程较强的工程实践要求的特性也就决定了单纯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很好地落实其教学的目标和效果的,需要引进新的教学手段来适应本行业对燃气输配课程的要求。

二、改革思路

培养学生主动适应和迎合社会当前需求,结合当前燃气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来逐步形成燃气输配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重视企业选择在教学中作用,加上对教学主客体对课程教学认识的强化,科学确定教学内容,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方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思路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效果。

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就是要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从而制定教学内容和目标。“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首先是要在对我校提出的“教学型综本科院校”的定位,本科生的培养主要定位为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针对毕业生所需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及协作精神的要求,确定“燃气输配”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思路:以在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2.企业融入教学

企业融入教学也就是给予企业(用人单位)发言权和选择的主动权,重视企业的声音,通过企业对教学的反馈和有效参与,培养更贴近实际、社会更为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学校要更加重视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和需求的变化,引入社会影响和干预因素,打破“燃气输配”课程理论教学一贯的学校封闭特性,实现“燃气输配”课程对工程实际的敞开和融合,注重用人企业的声音和要求,融合专业一线工程师的经验和对理论教学的意见建议,进行教学内容的增减改变和教学时数的合理分配,引入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教学和工程实际对接过程顺利度和对工程实践的适应性。

3.强化教学主客体对课程的教学认识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水平和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以及其执行能力,所以可以通过教师讨论、观摩和学习等方法强化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对课程的执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实现还取决于教学中的客体(学生)。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宣传、专业基础课教学和就业指导课程等强化学生对专业前景的理解,增进他们对专业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地位的认识,增强他们对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明确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来提高其学习积极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改革的内容

1.教学内容改革

“燃气输配”课程中重要的理论计算是管网流量和水力平衡,这部分的理论和经验公式推导占较大比重,而在实际工程和设计中只需要能够判断计算工况,选择相应的公式和图形工具进行计算。而且,本部分的推导内容多是为专业基础课“流体输配”所涵盖,这需要与专业基础课教师做好沟通,把专业课中所需要的理论推导计算内容尽可能融合至专业基础课中进行,让专业基础课的导向性更强,提前给学生明确的专业课学习的目标,从而统一和深化他们对专业课程、专业的深层次的认识及理解,同时也减轻燃气输配中这部分内容的课时压力。其次,针对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在“燃气输配”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分为工程应用型、研究探索型和设计创新型三种类型,并根据其不同特点进行侧重教学。其中工程应用型是为工程一线企业培养技术人才,注重工程实际和实验训练,是主要方向;研究探索型是为研究型大学输送研究生,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思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设计创新型主要是为设计院所培养设计人才,注重和强调专业规范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类型,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以主要工程一线方向为主,同时课下辅导材料和作业分方向进行。对于工程应用型和设计创新型同学,鼓励他们课余或检测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参与设计工作,这样既能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本科生应用专业理论的技巧,将设计和实习结合起来进行,还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课程教学时数不足和课程设计时间短的不足,避免学生设计纸上谈兵的问题。对于研究探索型学生,通过鼓励他们融入教师科研团队,适时、适量参加科学研究,指导他们撰写研究论文,这样不但锻炼他们的坚韧、承受失败挫折、思考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捕捉专业和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的习惯,同时也促进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范文www.udooo.com


适时调整课内实验项目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相应的实验内容调整和改革也是必须的。以前的实验是较为简单的土壤电阻率测试、燃气相对密度的测定等,这和工程实践以及科学研究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以工程中常用的管道、管网连接试压、燃气水力工况调节内容为主,同时设计开放性、设计性实验选修课程,让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通过实验室的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和思考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选择组合,以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准绳,突出实践、实验和现场教学。
多媒体技术对于“燃气输配”这样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较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有着其巨大的优越性。[3]授课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收集和制作图片、动画、工程案例等素材大大提高了课程的生动性,让部分理论知识变得更为直观、更易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录像教学可以直观地告诉学生技术手段在工程中如何应用、应用效果以及违章操作的教训,培养他们严格、严谨的工作态度。
对于一些诸如施工方案等一些课时不能满足的素材,可以通过电子化方法,通过网络互动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可以将教学素材网络共享给学生,倡导学生通过网络与老师讨论问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4]把上课背讲稿的模式向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转变,要加强引进和介绍不同学派观点的教材、信息,讨论行业前沿、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从而实现师生的无缝对接。
现场教学是燃气输配专业课程又一有效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到达项目建设和设备调试现场,现场体验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授课教师讲解来完成学生对工程建设和设备运行的深入理解。由于工程建设和设备维护、调试的随机性,这种教学方式就要求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专题讨论是“燃气输配”专业课程加深学生对专业了解、提高他们的专业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经过将近十年的探索,目前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考研录取率已达到近30%,用人单位当年在燃气方向提供岗位与毕业生数量比值大于2,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适应性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高、有专业素养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燃气输配”课程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应本着适应高校发展规律和行业技术发展规律,面向社会实际需求来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工程实际能力(技能)的培养,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就业面。
参考文献:
段长贵.燃气输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王志勇,刘畅荣,王汉青,等.浅析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科学,2009,(6):101-103.
[3]向立平.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空气调节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2):74-75.
[4]吴小清.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工程图学》教学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9,(7):162-167.
(责任编辑:宋秀丽)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