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政治教学 >手势手势在生物课堂上运用要求

手势手势在生物课堂上运用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2-23 点赞:31274 浏览:14506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作为语言教学辅助手段的体态(如点头、摆头、手势、眼神、表情等)却常常被忽视,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阐述手势在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关键词:手势;课堂;作用
1992-7711(2013)06-081-1
案例背景:
教师手势信息的传递主要是伴随着语言表达,它是对“动口”表达信息的重要补充,是帮助口头语言更能引起学生注意,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知识传授更加生动,重要的知识点更能突出和强化,因为手势既可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辅助教学,又可作为“学具”指导学生学习,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收到“言语不多道理深”的效果。
案例描述: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积极寻求能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因素。而通过手势巧妙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恰如其分地理解表情、动作、姿态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妙处,这样就能把难点化解。恰当的“动手”行为能够沟通师生感情,加强师生联系,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同时,师生共同演示还可以增强彼此合作能力、提升相互间凝聚力,让师生在快乐的情境中收获一起劳作的成果。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广泛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同时,我们不可忽视手势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一学生学习必修一《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时,氨基酸的结构和脱水缩合过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氨基酸的结构,我在课堂上采用“身手”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展示部分课堂片段:
师:通过上面几个氨基酸的观察和分析,请大家总结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并交流。
学生总结:都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且有一个共同的氢原子(H)和可变的R基(R)。
师:能否把你们描述的结构用通式写出来?
学生各自写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接着我把自己的四肢伸开,贴在黑板上,同时请学生模仿老师的姿势,伸开自己的四肢。
师:如果把我的身体当做一个氨基酸分子,那么我的躯干相当于氨基酸的?
学生看着黑板上的通式,对比我的形态,同时回答:中心碳原子。
师:对,那么我的左右手

摘自:学术论文网www.udooo.com

分别就相当于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我的两条腿相当于就是一个氢原子,头部相当于可变的R基团。
学生交流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结构代表的含义进行理解。
师: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头部特征加以区分,那么20种氨基酸怎么进行区别呢?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R基。
通过这个简单的活动,使得学生对氨基酸的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R基团对于氨基酸种类的决定作用。
在讲解脱水缩合的过程时,我让几个氨基酸(学生)排列好,分别伸出各自的“氨基”和“羧基”,左手手中拿笔帽,右手手中拿笔杆,然后让他们相连的左右手相握,手中的笔帽和笔杆组合后放下,代表脱去的H和OH相结合而形成的水分子(H2O),两手相握的拳头就代表形成的肽键(—CO—NH—),各自空余的左右手代表游离的氨基(—NH2)和羧基(—COOH),由此学生对复杂的相关的肽键的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和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目理解的很清楚,并总结出关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计算: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目=氨基酸的个数—肽链的条数,同时简单介绍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并进行应用。在后面的学生训练中,教师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非常好。
案例反思:
“手势”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既直观,又容易理解,而且不浪费材料。妙用手势,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暗示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提醒和指正学生易出差错的知识点;增强与学生之间心的交流;还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在使用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手势的表达一定要准确。准确性是非语言艺术的生命力,教师应用时要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准确表达其思想、要求或愿望,既不能不伦不类、画虎类犬,也不能不讲分寸、过于夸张。
2.手势的表达一定要符合授课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手势必须以实现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为配合授课内容的讲解,一定要与授课内容相协调一致,如果两者出现“南辕北辙”,“说”一套“做”一套,势必引起学生思维紊乱。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教师的讲课又何尝不是这样。
3.手势的表达一定要自然适度且有美感。教师的手势表达不是代替言语而是伴随着语言表达同时出现的,是对语言表达信息量的重要补充。因此教师运用时要自然适度、恰如其分,不能过多过滥、喧宾夺主,重点是使之在课堂上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否则运用不当容易导致教师忙于比划、学生却眼花缭乱的状况。当然还要在表达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应干净利落、简洁优美,应新颖而不落俗套,应“扫除腻粉呈凤骨,褪却红衣学淡装”,追求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效果。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我都会适时地组织学生对相关内容打手势,巧比喻,“睹手思物”,加深学生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手势的利用还能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何乐而不为!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