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设计城市空间,基于实体要素的城市空间设计理论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城市设计理论中的场所的关联耦合理论对青岛市的传统商业中心中山路进行解读、研究与分析,试图从物质空间设计的角度为中山路的改造再开发开辟一种思路,提供一种方法,进而对旧城改造这一复杂的课题提供物质空间层面上的解决方法,以实现对城市文脉的延续,以及对传统城市空间的再开发与再利用。
关键词
关联耦合;场所精神;城市文脉;城市形态
Abstract:
City design is an important task is the design of city space, based on the physical element of the city space design theory i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The city design theory of place in the associated coupling theory of Qingdao city tradi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Zhongshan Road read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 try from material space design perspective for Zhongshan Road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open up a train of thought, provide a method, then the tran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of this complex task provides physical space level solu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ity culture, as well as on the tradition of city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
The associated coupling; place spirit; city culture; city morphology
中途分类号:C91
处在青岛市南区的中山路,一直是青岛市一条主要的商业街,是青岛商业、行政、文化和宗教的中心。其历史几乎与青岛市一样长,南起栈桥,北至大窑沟,全长
但90年代初,市政府提出从城市整体出发,将市中心东移的大规划思路。老市区进行相对的“空城计”,部分移民至东部新区。重新确立了城市功能布局:新区将是行政区、产业区、交通枢纽、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心;老市区为商业、旅游、宗教中心。市四大机关东移后,整个市中心很快东移,加上市内各市区的商业中心的崛起,中山路的中心地位正在逐渐失去。可以这样说,中山路的商业中心的地位降低是大城市多中心化的正常反映。
作为青岛的传统商业中心,中山路在青岛近代商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汇聚了几十家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老字号和商业品牌,成为青岛城市无可比拟的文化资产。中山路商业区应借这个功能转型机会,发掘、宣扬自己独特的文化、旅游优势,重新定位,来保持自己的商业繁荣。
连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EdmundBacon,他指出城市的运动系统联系了城市的建筑和空间,对塑造城市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关联耦合的分析方法对于研究大尺度的基地特质,建立明晰的城市设计秩序系统是非常有效的,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极大的关注。但是,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人作为城市中最积极活跃的主体所起的作用,忽视了人对于城市空间的文化、精神层面
场所理论基于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提出“文脉”的概念,所谓城市文脉就是“城市赖以生存的与其本质密切相关的背景”,包括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等。单纯的空间只有和一定的城市文脉相耦合,具有了高于物质层面的文化和精神的属性,才成为“场所”。
在城市设计中,将连接理论与场所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建立场所之间的关联耦合关系,就是通过活动者的体验线路将城市的重要场所联系起来,藉以产生一种连续的感知过程。对于个体场所的体验通过这些“联系线”加以整合,形成一种对城市的文化背景、生活实态、地方传统、基地特色等要素的整体的印象,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城市,把握城市,整合城市文脉,树立城市特色形象。
城市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设计城市空间,基于实体要素的城市空间设计理论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城市设计理论中的场所的关联耦合理论对青岛市的传统商业中心中山路进行解读、研究与分析,试图从物质空间设计的角度为中山路的改造再开发开辟一种思路,提供一种方法,进而对旧城改造这一复杂的课题提供物质空间层面上的解决方法,以实现对城市文脉的延续,以及对传统城市空间的再开发与再利用。
关键词
关联耦合;场所精神;城市文脉;城市形态
Abstract:
City design is an important task is the design of city space, based on the physical element of the city space design theory i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The city design theory of place in the associated coupling theory of Qingdao city tradi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Zhongshan Road read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 try from material space design perspective for Zhongshan Road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open up a train of thought, provide a method, then the tran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of this complex task provides physical space level solu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ity culture, as well as on the tradition of city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
The associated coupling; place spirit; city culture; city morphology
中途分类号:C91
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经历过德占时期、日占时期、国民政府时期、第二次日占时期以及解放后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山路则是青岛历史文化的发祥地,遍布区内风格各异的建筑、以及“山-海-路-建筑”相协调环境特色,是青岛历史与文化的见证。1 青岛中山路概况
1.1 中山路发展历程背景
现代的青岛市,以1891年总兵衙门移置青岛口为肇端,1897年德占青岛后建城市,百余年来,青岛的城市发展与中国近现代史息息相关,且人文荟萃,因而被国务院列为“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建市仅百余年,之所以被国家定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除了附近郊区的齐鲁故国及崂山元明清道观外,市区内近代殖民地时期的“万国”建筑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这些建筑中除了八大关的别墅群,就以中山路为中心的商业区域里的建筑物量大质高。这群建筑所组成的商业文化区域是岛城的珍宝,也是现代中山路商业区发展的根基依靠。紧靠路中东侧有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这些建筑设计风格也多为当时流行的西方折衷古典主义、装饰艺术派、现代派和部分中国传统复古主义。这些建筑给中山路带来了浓厚的殖义色彩,也是中山路的商业文脉的物质载体。处在青岛市南区的中山路,一直是青岛市一条主要的商业街,是青岛商业、行政、文化和宗教的中心。其历史几乎与青岛市一样长,南起栈桥,北至大窑沟,全长
1.3km,以南北走向为主干,连接20多条路段,拥有大小商家1000余家。
1.2中山路现状发展问题
中山路作为青岛主要商业街,它东临旧市政府,西接青岛火车站,南面尽端则为东西向横向扩展的栈桥沿海风景区。它的经济、文化、政治、交通优势,使它一直成为青岛的中心地段,是这个城市的主要意象元素。但90年代初,市政府提出从城市整体出发,将市中心东移的大规划思路。老市区进行相对的“空城计”,部分移民至东部新区。重新确立了城市功能布局:新区将是行政区、产业区、交通枢纽、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心;老市区为商业、旅游、宗教中心。市四大机关东移后,整个市中心很快东移,加上市内各市区的商业中心的崛起,中山路的中心地位正在逐渐失去。可以这样说,中山路的商业中心的地位降低是大城市多中心化的正常反映。
作为青岛的传统商业中心,中山路在青岛近代商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汇聚了几十家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老字号和商业品牌,成为青岛城市无可比拟的文化资产。中山路商业区应借这个功能转型机会,发掘、宣扬自己独特的文化、旅游优势,重新定位,来保持自己的商业繁荣。
2 场所的关联耦合理论
城市设计的理论探讨经历了从研究单纯的物质空间到研究城市“涵义”的发展过程。根据康奈尔大学教授RogerTrancik的研究,在此过程中,有3个方面的理论影响最大: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其中连接理论在王建国的《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中,又称为“城市的关联耦合分析”,对城市设计的研究侧重于物质形式方面,它从运动学的角度对城市中众多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试图通过建立城市空间之间的轴线关系构建城市运动发展的时空框架。连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EdmundBacon,他指出城市的运动系统联系了城市的建筑和空间,对塑造城市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关联耦合的分析方法对于研究大尺度的基地特质,建立明晰的城市设计秩序系统是非常有效的,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极大的关注。但是,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人作为城市中最积极活跃的主体所起的作用,忽视了人对于城市空间的文化、精神层面
摘自:毕业论文如何写www.udooo.com
的需求,所以后来逐渐被场所理论所取代。场所理论基于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schulz)提出“文脉”的概念,所谓城市文脉就是“城市赖以生存的与其本质密切相关的背景”,包括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等。单纯的空间只有和一定的城市文脉相耦合,具有了高于物质层面的文化和精神的属性,才成为“场所”。
在城市设计中,将连接理论与场所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建立场所之间的关联耦合关系,就是通过活动者的体验线路将城市的重要场所联系起来,藉以产生一种连续的感知过程。对于个体场所的体验通过这些“联系线”加以整合,形成一种对城市的文化背景、生活实态、地方传统、基地特色等要素的整体的印象,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城市,把握城市,整合城市文脉,树立城市特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