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图书馆 >> 博物馆学 >试析中对“三普”中对叶肢介之认识网

试析中对“三普”中对叶肢介之认识网

收藏本文 2024-02-06 点赞:6633 浏览:2226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2009年的过界山火蔓延到友好境内,友好区原宣传部部长白波去松园林场指挥扑灭山火期间,发现当地职工在打防火隔离带的山坡断层处,有贝壳一类的化石,随即向伊春市博物馆送来标本样品,经伊春专家考证,认为是第三、四纪的化石,后到省考古所鉴定为白垩纪时期化石。同年11月2日,我随伊春市文物管理站考古队到友好区松园林场进行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同时也采集了部分叶肢介化石标本。由于我是一个业余的化石爱好者,所以对这方面信息非常注意,也对叶肢介有过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下面就谈谈我对友好区松园林场叶肢介的一些看法。
    叶肢介在伊春市友好区松园林场发现,这是叶肢介化石研究中的一项重大发现,为伊春地区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伊春地区勘探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信息。
    我先介绍一下叶肢介。叶肢介,这由它的形态和名称就可看出。它有头,有尾,有触角,还有很多叶状游泳足,却藏在两片几丁质的薄壳之内;它的壳十分像蚌壳,却又不是软体动物。古生物学家主要研究它的壳,称它为叶肢介;今生物学家更关心它的软体,也叫它蚌虫或蚌壳虫。甲壳纲鳃足亚纲介甲目(Conchostraca)动物在地质历史时期保存下来的遗体或遗迹。一般称作叶肢介化石,因为从19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前后,大都用Estheria(叶肢介)这一属名来泛指它。后来发现这个名字在1830年已被一个昆虫占用。小林贞一(1943)曾提议以Estherites一名来代替它做为叶肢介化石的通称,实际上目前本类已建立了200多个属,描述了1000多种化石。Estherites属仅是其中之一,它的模式种现在叫三石瘤模叶肢介Estherites mitsuishii,产于中国东北上白垩统嫩江组生油地层。叶肢介从泥盆纪开始出现后,在白垩纪末期消失。叶肢介化石主要产于陆相地层,少数亦见海陆交替相地层,因为它们主要生活于小的内陆沼泽、水塘、沟渠、稻田和一些临时性的水洼坑里,一个世代的生活史大约在三个星期内即可完成,卵随风或水与尘土一起传播,叶肢介化石是划分和对比中生代陆相地层的重要手段之一。叶肢介软体包在两瓣几丁质壳中,在头后有闭壳肌与壳瓣连接。软体分头、胸腹和尾3部。头上有一对五柄的复眼,复眼之间的靠下方还有单眼。第一触角一般细小,第二触角强壮多节,分为双枝,呈长鞭状,是主要的行动器官。叶肢介化石与双壳类化石的壳油明显的区别,叶肢介具几丁质的薄壳瓣,双壳类壳瓣较厚且多是钙质和珍珠质成分;叶肢介的两瓣是由肌肉韧带连接的,双壳类则有较齿构造;叶肢介的生长线细而规则,没有中断、分叉和尖灭现象,亦不与其上下相邻的生长线相交,双壳类情况则往往相反。叶肢介的卵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薄壳的夏卵,产出不久就可以孵化;另一种是厚皮的冬卵或称休眠卵,能抵抗低温和干燥,经过数月或数年,遇到合适环境在孵化。友好区松园林场的叶肢介化石主要为壳瓣,由外几丁质层和膜质层组成,半透明,椭圆形,呈黄褐色,立体形态,大小不一,平均在10毫米左右,有许多细而规则的同心线(生长线)。
    伊春地处小兴安岭,周边地区矿产丰富,翠峦有火山蛋,西林有水晶矿,乌伊岭、宝山、逊克有全国闻名的玛瑙石矿,红星的大平台有火山岩,嘉荫地区的煤矿、金矿、还有第三、第四纪的树叶化石、硅化木等等。所有这些都能证明伊春曾经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根据辽西的三尾类蜉蝣、东方叶肢介、狼鳍鱼三大分子确定的地层归属关系。所以,我初步认为友好区松园林场叶肢介应该是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属白垩纪早期。
    另外,由于叶肢介是生活在温度为零上13°左右的水中,所以,也为研究伊春市远古时期的古地理及古环境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证明了寒冷的小兴安岭地区在早白垩纪时期是温暖湿润的。发现叶肢介化石的范围很广,进而推断友好区松园林场当时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湖泊。本人两次到友好区松园林场采集标本,由于时间短,尚未发现其它生物化石,是否还有其它生物化石,更深的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