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词汇学 >舞剧芭蕾舞剧《罗密欧和朱丽叶》音乐赏析

舞剧芭蕾舞剧《罗密欧和朱丽叶》音乐赏析

收藏本文 2024-02-09 点赞:29653 浏览:1345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刻画朱丽叶和罗密欧的爱情时细腻动人,被誉为戏剧芭蕾的典范,是俄罗斯著名音乐人普罗科菲耶夫的代表作,普罗科菲耶夫为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所谱写的配乐,是最经典的芭蕾舞配乐之一。它不仅贴合准确的表达了作品所要传达的内容,更是通过音乐的配合加强了对舞蹈的感情渲染。本文首先概述了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其次,就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特点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特点
1005-5312(2013)03-0083-01
一、前言
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刻画朱丽叶和罗密欧的爱情时细腻动人,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udooo.com

被誉为戏剧芭蕾的典范,是俄罗斯著名音乐人普罗科菲耶夫的代表作,作品创作于1935至1936年间,剧本根据莎士比亚同名戏剧改编。普罗科菲耶夫为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所谱写的配乐,是最经典的芭蕾舞配乐之一。它不仅贴合准确的表达了作品所要传达的内容,更是通过音乐的配合加强了对舞蹈的感情渲染。本文就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进行赏析。

二、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概述

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共51的段落,开始并不为人们所接受,1936年,作曲家将其改编成两首管弦乐组曲和一套钢琴组曲,在音乐会上演出并受到欢迎。直到1940年该剧舞剧才在列宁格勒上演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台上的著名剧目。1944年,作曲家又由此改编了第三部交响组曲。这部舞剧剧情与同名歌剧基本相同。它的音乐继承并发展了柴科夫斯基舞剧音乐的交响性原则,以特有的深刻抒情性和戏剧性著称于世。美妙动人、丰富多彩的旋律与和声,复杂多样化的节奏以及雄魄壮阔、精致华丽的配器,把舞剧音乐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时代高度。最初是以组曲的形式出现。伴随普罗科菲耶夫如泣如诉的配乐,《罗密欧与朱丽叶》精彩的舞蹈演绎让人们不禁回忆起玛戈·芳汀和鲁道夫·努里耶夫1960、1970年代的经典之作。

三、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特点

(一)“主导动机刻画每个角色”的创作方法

在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中,大多都采用恰当的古老音乐特色、丰富的管弦乐来表现出“音乐之画”,普罗科菲耶夫没有采用任何的“插图式”的舞蹈插曲,也将传统的主人公依靠舞蹈体裁来推介的方式进行改变。例如第一幕中“青春美少女朱丽叶”,在这一部分的音乐是用小提琴声部演奏出来的急速旋律,富有张力且健美,是采用的十六分音符。让观众通过“音乐之画”感受到小女孩朱丽叶毫无拘束、无忧无虑的欢声笑语与奔跑的步伐。紧接着,优美抒情的爱情旋律用黑管将其吹出,让观众都感觉到青春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憧憬。但是在这两个欢快的中心主题中,却又插入了几个不相称和弦或者情绪低沉的音调,用不到90小节的音乐暗示着下一节朱丽叶就不会如此的幸福,这充分地展示了作曲家的大师风范,普罗科菲耶夫擅长把内在的心灵刻画和外在的个性描绘糅合在一起。

(二)精准的“音乐肖像”刻画

在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中,每一位出场的主要角色都由普罗科菲耶夫作了对应的“音乐肖像”。例如,劳伦斯神父的音乐肖像不是将他浓厚的宗教色彩凸现出来,而是将他对年轻人的爱、他的慈祥、他的和善凸显出来;提伯尔特的音乐肖像是凸现出他杀气十足、步步紧逼的样子,通过特意制作的尖锐音效与低音声部中混杂的节奏声音将其描绘地栩栩如生;迈丘西奥的音乐肖像是凸现出他滑稽、调皮的特点,让观众感到快乐,他一出场,整个音乐都是贯穿着跳跃音与重音交替穿插的曲调。

(三)“内心动机”与“画面”导致“对位”的方式

在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中,普罗科菲耶夫记述故事的内容往往通过表现人物的“画面”与“内心动机” 对位的方式来进行表现,而不是按照常规将角色之间繁杂的关系用 “配乐”手法表示出来。
四、结语
总之,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是普罗科菲耶夫的巅峰之作,将柴可夫斯基都没有完成的音乐事业推向了极致。普罗科菲耶夫利用音乐节奏的繁杂性、多样化、性格描绘的清晰性、音乐艺术处理的前卫性将性格鲜明、真实情感的角色搬上了芭蕾舞台,给广大观众带来了音乐盛宴。
参考文献:
李海娇,郑慧静.从中庸的视角重新解读《罗密欧与朱丽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5(01):145-156.
曹树钧.一曲爱情与青春的优美赞歌——简评评剧《罗密欧与朱丽叶》[J].大舞台.2008,24(01):167-169.
[3]焦奕博.肖邦《c小调练习曲》(op10,No.12)的音乐赏析与演奏[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02):116-11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