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传播理论 >简谈弱势论媒介生态系统中弱势消费者自适性

简谈弱势论媒介生态系统中弱势消费者自适性

收藏本文 2024-03-29 点赞:7200 浏览:234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弱势群体是基于社会经济要素而划分的社会群体,在开放动态平衡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作为区别于社会大多数而存在的弱势媒介消费者,也在通过积极地自我修复来应对媒介生态中的竞争环境和淘汰机制。正视在媒介生态学中弱势消费者的自适性与自调节,以媒介生态学的眼光对待社会弱势群体,用整体、动态和平衡的视角激发弱势群体自身的生存力,才能促进弱势群体的发展和社会均衡。
【关键词】媒介生态学 弱势消费者 自适性 自调节
在媒介生态学的研究视野中,媒介生态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平衡预警系统,拥有自适性和自调节,这体现在媒介生态构成要素的应变调节和要素之间沟通适变上。在网络架构的媒介生态中,弱势群体与信息鸿沟阻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运作,生态体系内的自发调节与适应,实现方式之一,就是弱势群体的网络使用策略和内容的改变和调节。通过与优势消费者、社会媒介、自然环境、社会机制的互动沟通和调整,逐步稳定并改善弱势消费者的生态位。这与社会干预不同,是弱势消费者作为媒介生态的构成要素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

一、二级数字鸿沟中的弱势媒介消费者

1、传播学中的“弱势消费者”与“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的概念最初见于社会学,指在生活物质条件方面、权力和权利方面、社会声望方面、竞争能力方面以及发展机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①。社会学家们从地位、构成、能力、特征和成因五个方面对弱势群体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规范和探索。根据笔者理解,弱势群体是一个难以脱离具体问题的概念,即当有任何形式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就存在着弱势群体和优势群体的区分,因而弱势群体是根据社会资源的种类和内容不同而分类存在的。
就传播学视野中的弱势群体来讲,通过梳理文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信息一级生产者,在媒介传递信息中被曲解、排斥和边缘化的媒介信息形象,具体表现为弱势群体媒介形象污名化、和媒介报道边缘化②,例如城市文化中的农民形象、英雄主义文化中的妇女形象;另一种则是媒介作为一种社会信息文化资源,分配不公产生的媒介弱势消费者,例如媒介城市化引发的农村媒介资源匮乏、“数字鸿沟”中被渠道隔绝的信息贫困者等。
因而“弱势媒介消费者”与“弱势信息生产者”共同构成了传播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二者在媒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在社会经济学意义上外延趋合。本文重点探讨弱势媒介消费者,从弱势媒介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媒介生态学中弱势群体的自我修复。

2、二级数字鸿沟与媒介生态系统

根据瑞典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Royal Pingdom公布的《2011年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全球已经有超过21亿的互联网使用者。③而中国政府发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5亿④。在这种大环境下,渠道获取已经不是学界与业界关注的唯一内容,对互联网使用能力和使用内容的研究,更加贴合当今互联网使用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
“二级数字鸿沟”,最早见诸于学者Eszter Hargittai的文章《二级数字鸿沟:

中国免费论文网www.udooo.com

互联网用户的使用技巧差别》。文中提出从五个维度来区别对待互联网用户的使用方式:技术手段(硬件软件和链接质量)、使用自由度(偏好优先的实现程度)、使用模式、社会支持(他人协助、社群鼓励)以及技术(有效使用的能力)⑤。
Eszter Hargittai通过对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互联网使用经验等因素的考量,通过实验室法检验到了以上变量与网络和计算机使用能力的线性关系,从而证实了“二级数字鸿沟”的存在:在一级数字鸿沟的分流(媒介渠道接触差异)后,社会经济因素也同时影响了媒介使用者的使用能力。
因此两道数字鸿沟具象并定位了媒介生态学中的弱势消费者:他们不仅仅是在一级数字鸿沟中被网络媒介渠道排斥的媒介资源贫困者,更是网络资源使用和利用的无能者或低能者。

二、弱势消费者的网络使用调查

传播学期刊《传播学研究》2012年十月刊登的一篇文章《少数状态和网络媒介传播:社会多样分层理论的检测说实证》对弱势消费者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研究。文章回顾了一级和二级数字鸿沟的理论,并提出了社会多样理论(Social Diversification Hypothesis)作为研究媒介受众的研究范式——主张以受众为媒介研究的出发点,探寻不同社会分层的媒介使用动机和内容区别,以研究如何应对社会分层和多元变化。
文章的核心检测设是:社会主流优势群体倾向于使用网络来经营和保持现有的人际关系,而弱势群体则倾向于使用网络拓展人际关系,用以搜寻更佳的职业、投资机会以及社会地位。
作者选取了以色列国内的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作为研究样本,控制变量为民族与宗教背景(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社会支持(现有人际关系指数衡量),年龄,教育,收入,职业,婚配状况和性别。通过对上述变量的对比研究,圈定出弱势群体与优势群体的外延区别。
作者的取样框文本如下:共1264名随机样本,其中平均年龄29.16岁,54%为女性,56%未婚,50.6%高中学历,43.8%拥有大学学历,42%为在职员工,31.8%为在校学生。在对这些样本进行专业的实验室实验和数据回归分析后,作者证实了上述检测设,也证实了社会分层理论的适用性,并警示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人们应当更加关注互联网被使用的情况,包括使用程度以及使用内容的局限和差异。
除了媒介消费者的使用动机,同时作者也扩展了实验内容,指出由于使用目的的不同,媒介使用者的媒介策略和媒介选择都不尽相同。优势群体倾向于使用博客与社交网站来与现有的媒介伙伴交流,而弱势群体则通过聊天室等来扩展自己的交际范围,二者同时依赖于聊天工具和电子邮件,但在具体使用上有同目的保持一致的差异性。
作者在媒介哲学认知上给出这样的判断:社会多样性理论适用于当今社会,弱势群体与优势群体的网络使用差异是社会多样性的体现,这种多样性的社会价值判断表现为二级数字鸿沟,而鸿沟的存在则证明了社会均衡和社会分层之间的斗争与共存。

三、弱势消费者的自我修复

1、弱势消费者的自我修复——对两道鸿沟的瓦解

网络生态中弱势媒介消费对网络媒介使用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实际上是弱势消费者对媒介资源分配不平均和数字鸿沟的主动反抗和自我修复。
Eszter Hargittai的研究表明,弱势媒介消费者正通过现有的网络媒介资源积极获取社会经济资源。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获取,弱势媒介消费者实现了对数字鸿沟的根本性瓦解——即在鸿沟的构成上进行弥补,这将从根本上瓦解两道鸿沟带来的媒介资源分配不公平。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对两道数字鸿沟的瓦解以及弱势媒介消费者自我修复的逻辑路径。
在上述路径运转时,弱势媒介消费者的自我修复是推动其实现的唯一动力,这种动力的来源于社会分层所带来的压力和媒介弱势群体所面临的严峻竞争。这种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是更加直接的生态修复方式,其核心动力来源于弱势群体的生存压力,实现于弱势群体自身的媒介使用策略,作用于弱势群体本身的媒介资源拥有和媒介生态体系的信息资源分配。

2、媒介生态系统自适性的实现

媒介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自调节、自适应、自组织和自更新的机制达到动态平衡,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平衡的预警系统。⑥因目前世界资源分配不均的普遍存在,弱势群体的基数实际是相当大的。同时二级数字鸿沟又阻碍了媒介生态体系的资源流动,媒介生态体系的自调节、自适应,就体现在媒介弱势消费者——这一媒介生态构成要素的自我修复上。
媒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表现在每一个媒介生态因子的媒介活动上:媒介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媒介发布信息的渠道策略、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自然环境的变更,都体现了媒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这种调节在宏观上改善了体系内的资源流动和平衡状态,在微观上则使每一个生态因子得以更好的共存。

四、以媒介生态学的眼光对待弱势媒介消费者

1、绿色生态要求加强对弱势媒介消费者的关注

弱势群体和数字鸿沟的存在说明了当今媒介生态体系中不平衡的媒介资源分配和不均衡的信息流动,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某一媒介生态因子的腐坏和消亡将对整个系统产生巨大的破坏,这与建设绿色媒介生态所要求的和谐平衡相违背。
同时,媒介生态系统和媒介生态学研究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由注重人的生存性指标转向人的发展性指标;由注重反映量的硬指标转向反映质的软指标;由注重单项性指标转向集束性指标;由注重共通性指标转向人性化指标;由注重社会财富指数转向个人幸福指数等。⑦这些都在根本上决定了媒介生态学研究者应当对弱势媒介消费者保持持续高度的关注和研究。

2、正视弱势媒介消费者自适能力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基本策略

弱势媒介消费者面对媒介生态系统的良性生存竞争压力,本能产生的抵抗力和动力,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根本推动力和直接作用力。
传统上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很大程度上是社会优势群体包括政策制定者和经济资源支配垄断者的单向支出,这种社会资源的平衡和再分配是建立在优势阶层视角上的,既没有真正弄清弱势群体的需求,也没有激发弱势群体自身争取发展的动力和热情,局限在对社会和媒介两个媒介生态因子的作用上。促进生存压力转化为行为动力,就要求我们在媒介生态系统的宏观视角上正视和鼓励弱势媒介消费者,并为这种动力的实施扫清障碍,提供支持。
弱势群体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旨在从媒介生态学的研究视野探索媒介弱势消费者和媒介弱势群体的生存动力和自我修复,以此重唤对消费者地位的重视和对弱势群体的研究,从弱势群体本身入手,提供了一种用整体优化的眼光,有重点,有规划地解决弱势群体

怎样写毕业论文www.udooo.com

生存问题的角度。
参考文献
①薛晓明,《弱势群体概念之辨析》[J].《生产力研究》,2003(6):124
②袁爱清,《弱势群体归属感的媒介生态学研究范式及其理论模型》[J].《鄱阳湖学刊》,2012(4):19-21
③《全球互联网发展报告:用户21亿 SNS账户24亿》[EB/OL].2013-03-03,http:///articles/1698
7

6.htm

④《我国网民数量达到

5.13亿》[EB/OL].

2013-03-03http://news.sina.com.cn/m
/2012-02-16/11142394307

4.shtml

⑤Eszter Hargittai. Second-Level Digital Divide:Difference in Pe-
ople’s Online Skill[J].First Monday 200

2.March:150-156

⑥邵培仁,《论媒介生态系统的构成、规划和管理》[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2):1-9
⑦邵培仁,《媒介生态学研究的新视野——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1):12-16
(作者: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