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材料工程 >钢筋混凝土对钢筋混凝土裂缝制约大纲

钢筋混凝土对钢筋混凝土裂缝制约大纲

收藏本文 2024-04-18 点赞:11361 浏览:4559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造成钢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具体的施工中,必须针对施工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对可能导致裂缝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避免出现裂缝现象。本文对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危害、种类、成因及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裂缝;危害;种类;成因;对策
前言
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建筑施工项目也迅速增加,这就给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带来了考验。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裂缝问题是多年来一直困扰这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难题,建筑施工裂缝问题给建筑整体质量控制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如何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

1 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危害、种类及成因

钢筋混凝土出现裂缝,有的会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构件刚度,影响结构承载力,有的虽对承载能力无多大影响,但会引起钢筋锈蚀,降低耐久性,或发生渗漏,影响使用,尤其是在住宅建筑中,现浇梁、板或剪力墙出现的裂缝会给居民造成不安全感,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比如温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不均匀性,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符合要求,水灰比过大,基础不均匀沉降和模板变形,养护不及时等都会产生裂缝。混凝土结构裂缝可划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种,荷载引起的裂缝,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具体原因是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引起的,设计方面,计算模型不合理;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设计断面或结构刚度不足等;施工方面,对设计意图理解不清,改变结构受力模式;预制构件起吊、运输、安装等不规范。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入,从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结构中的凿槽、开洞、设置牛腿等,在常规计算中难以用准确的图式进行模拟计算,一般根据经验设置受力钢筋。研究表明,受力构件挖孔后,力流将产生绕射现象,在孔洞附近密集,产生大的应力集中。在这些结构的转角处或构件形状突变处容易出现裂缝。实际工程中,次应力裂缝是产生荷载裂缝的最常见原因。第二种,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在表面和内部先后出现较大的温差变化而引起拉应力;外部气温骤降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较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第三种,冻胀引起的裂缝,温度低于零度和混凝土吸水饱和是发生冻胀破坏的必要条件。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游离的水转变成冰

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udooo.com

,体积膨胀,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使混凝土出现裂缝。第四种,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导致结构出现裂缝。水泥安定性不良,过期受潮,含碱量较高;骨料粒径超标、级配不良、杂质含量超标等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混凝土收缩加大;采用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的拌和水及含碱的外加剂等均可能影响结构出现裂缝。第五种,施工引起的裂缝。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制作、拆模、运输、吊装等过程中,若施工不规范,工艺不合理,则容易产生各种裂缝。比较常见的有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踩塌已绑扎的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保护层加厚,而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塌落度过低,或加大水灰比,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混凝土初期养护不到位,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支架预压不够或模板刚度不够或拆模过早等使结构产生裂缝。

2 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对策

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对策是通过对设计、施工、原材料等方面进行控制的综合技术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加强构造配筋,减小水灰比、降低砂率,增加骨料粒径,选用适宜的外加剂和掺合料,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措施等。第一,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当无法回避时,应做局部处理,如转角处做圆角,突变处做成渐变过渡,同时加强构造配筋,转角处增配斜向钢筋。在结构设计中,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对于现浇箱梁、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的直径和数量的选择。控制混凝土板内管线的预埋,板内不应预埋水管。其它管线预埋宜与钢筋成斜交布置,应避免管线立体交叉,严禁多层管线交错叠放,必要时宜在管线集散处增设垂直于管线的钢丝网,增加双层双向抗裂构造配筋等加强措施。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可考虑采用60天龄期强度值作为设计值,以减少混凝土单方用灰量,并积极采用混凝土掺合料。第二,原材料及配比的控制。水泥品种的选用和水泥用量的控制,选择低水化热水泥和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是有效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出现裂缝的有效途径。比如选择矿渣硅酸盐、普通硅酸盐等低水化热水泥。掺合料和外加剂,粉煤灰具有减水、润滑作用,能改善混凝土的粘聚性和流动性,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大量研究实践表明在泵送混凝土中掺入适量高等级的粉煤灰能替代部分水泥。选用具有减水、增强和缓凝的外加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及泵送性能。实践表明采用高效减水剂能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能,降低用水量和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温度裂缝。骨料的选择,增大粗骨料的比例并保证粗骨料有良好的级配,减少骨料的孔隙率,可以减少胶结材料数量,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以保证板面混凝土的整体性,防止裂缝出现。水灰比的控制,由于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为便于混凝土的运输和泵送,往往会增大用水量,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过大,引起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厚,产生干缩裂缝和沉陷裂缝,因此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是解决混凝土裂缝最有效途径之一。第三,施工过程工艺控制,严格按配合比要求计量称重和控制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均匀,从而保证混凝土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对商品混凝土应逐车检查泵车泄料口混凝土坍落度;同时控制混凝土车运输和停留时间,避免因运输、停留时间过长,减少水分损失;对较大跨度的桥梁箱梁和高层建筑板面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泵出料口宜采用布料机施工作业,使作业面布料均匀,避免混凝土不均的离析现象;施工时应要求做到振捣密实,防止出现混凝土漏振和过振现象。保证混凝土密实,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第四,养护、保护。早期养护,刚浇筑后的混凝土尚处于凝固硬化阶段,水化速度较快,须采取覆盖保湿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因此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尤其在7d内始终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是防止裂缝出现的重要环节;成品保护。混凝土浇筑完后,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允许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施工作业;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拆模,避免因拆模过早而产生裂缝。

3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课题,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努力才能避免裂缝现象的发生。在具体的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和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对影响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控制,以确保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质量控制目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