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初中班主任 >谈培养学生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理由意识怎么

谈培养学生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理由意识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5539 浏览:135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告诉我们: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他们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对科学现象先预测,再通过实验验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才能使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下面谈谈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一、创设的教学氛围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首先,要“蹲下来看学生”。就是要转换角色地位,参与学生的生活。你会发现,学生是用怎样的眼光看待大自然;学生是多么想问问题;有的学生的知识面甚至比老师都广。那

摘自:写论文www.udooo.com

么,你也就会认为:老师和学生其实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观念是创设氛围的前提。 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手势、言语、眼神等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给予积极的评价,不吝啬赞美的语言,不吝啬鼓励的眼神。会让学生产生成功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的喜悦。创设水融的师生关系。这是创设氛围的关键。再次,要与学生“共教共学共作”。教师不仅要积极回答学生的提问,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向学生请教,或与学生共同通过查找资料、做实验等方式得出结论,体现教师的示范精神。在教学《酸、碱、盐》时,学生不断地提相关的问题。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也一样遇到了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呢?我们一起设计试验,一起验证,一起上网找资料……教学变成了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才会克服畏惧心理,才敢积极的提出问题。

二、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提问环境

问题来源于“好奇”。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道出了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而这“好奇”的“幼苗”只有在健康且宽松和谐的“沃土”中才能茁壮成长。做为教师,必须以真诚的爱善待学生,教态自然亲切,从不向他们发火,学生自然也就跟老师亲近,课堂上胆子也就大了起来,每一节课,教师都应该尽可能充分启发学生提问“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等等,都应该成为教师上科学课的“口头禅”。如学习《我的大树》一课,我问学生:“你想知道大树的什么?”有的学生说想知道树有多高,有的想知道树有多粗,有的想知道树活了多少年。当有个学生说他想知道树是怎么来的,引起一片哄笑。嘴快的一个学生说:“傻瓜,连这都不知道,是小树苖栽出来的。”为了不让那个提问的学生自尊心受挫,我问该生:“小树苖是怎么来的?”“用种子种的”“所有的树都是用种子种的吗?”我接着又问,这次他摇头说不知道了。顺势,我表扬了那个提问的学生,鼓励他下去好好研究,肯定会有新的发现,又教育其他学生,只要你肯提问,就说明你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任何人都不应嘲笑别人,要养成尊重他人提出问题的习惯。后来,那个学生将他的研究成果告诉我:有的树可以用种子种出来,有的树可以用枝条插活,有的树树干锯掉了,从树桩上还能发出新树苖。我立即在班上表扬了他,其他学生也开始对那位学生另眼相看了。在我的细心呵护下,敢提问的学生越来越多。

三、设计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对于学生来说又是力所能及的一种困惑状态。良好的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维持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一致,若在某种情境下出现与原有观点或信念不一致,人们就会出现认知冲突,产生问题意识,人们就要力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以达到认知协调。在 科学 教学中,通过营造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前预先设计好问题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使学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对新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问是课堂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科学课堂中的提问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科学课堂中最常用的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课堂的节奏在教师的调控之下,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掌握教学内容,但是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陷于别动的角色,让学生产生上课只需按老师的提问回答就可以的惰性问题意识。

四、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

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无关,这时候,老师不能否认他的问题,要肯定他的问题,比如:这样一个情境:“蚯蚓家族要开一个联欢会,它们会选择哪个会场呢?”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它们邀请蚂蚁没有?”这个问题我觉得提得很好,老师却说:这个问题与本课无关,就一晃而过,没给学生予以肯定,我观察发现,这节课学生再也没有发言,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肯定,多用鼓励性语言,不能局限于教师自己的圈套。当然,有的问题不着边际,教师可以巧妙修改,使问题有意义,这样对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有帮助。
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智慧的摇篮。具有质疑意识的人,才会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要多一些鼓励性语言,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环境,多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对提高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根本,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创新人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