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地理教学 >诉求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时代诉求和路径选择

诉求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时代诉求和路径选择

收藏本文 2024-04-14 点赞:6005 浏览:180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者简介:廖金香,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长沙/410081)
摘要:生态文明教育吸收了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成果,把教育提升到改变整个文明方式和人们基本生活方式的高度。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环境自身发展和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需要,是高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创建和谐校园的迫切需要,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现状教育、生态科学基本知识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和生态环境法制教育。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可以通过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在社会实践中倡导生态文明教育等途径实现。
关键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时代诉求;主要内容;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当中,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生态文明教育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刻不容缓。

一、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诉求

生态文明教育吸收了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成果,把教育提升到改变整个文明方式的高度,提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udooo.com

升到改变人们基本生活方式的高度。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既是基于部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的现实,更是基于建设和谐社会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在于唤起当代大学生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唤起当代大学生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使大学生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成为生态文化的传承者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一)环境自身发展和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需要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对自然大肆地开发和无情掠夺,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宏观上看,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恶化,如气温升高、物种锐减、能源危机等,环境不能维持人类发展的需要,就连人类生存都受到威胁;中观上看,工业文明造成的污染和危害性需要无数倍的经济代价和时间代价来弥补;微观上看,工业污染和农业的化学污染通过食物链等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自身发展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需要。
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五位一体”布局的必经之路。

(二)高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创建和谐校园的迫切需要

创建和谐校园是贯彻十七大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高校作为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施平台,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高校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高校自身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机构,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的重要场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可靠基础和生力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对生活在校园中的教师、管理者尤其是学生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和生态法制教育等。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针对性的生态文明教育化解和消除校园中的不和谐因素,实现校园中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三)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人们不仅应获得智力、体力的充分发展,也应获得思想道德的丰富和提高。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奋斗的理想目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指大学生在人格健全的基础上,各种基本素质协调发展,个性、能力和知识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渠道。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和成才教育,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学生的人格、道德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生态文明素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素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使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必须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多层次的、具有丰富内容的系统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生态环境现状教育

生态环境现状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和首要内容。全面了解和把握全球尤其是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熟知生态恶化的事实,是增强大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危机意识,树立生态安全责任感的必要前提。只有对问题现状的深刻认识,才有对问题危机感的敏锐反应,才能树立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生态环境问题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才会主动去关注生态环境,激发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理工www.udooo.com

高校人事部门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生态文明教育队伍建设关系到生态文明教育的全局。生态文明教育队伍担负着生态文明教育的设计、实施、检查、总结等任务。教育职能、管理职能、协调职能和研究职能是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者的四项基本职能。高校人事部门应该全面负责生态文明教育的队伍建设。从队伍结构来看,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必须合理搭配;从队伍素质来看,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是考察和培养的重点;从队伍的培养来看,应该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素质。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开展和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既是生态文明建设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历史使命,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实效性的有效举措,是我国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3]目前,高校在普遍缺乏生态文明教育公共必修课的情况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迫在眉睫。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生态文明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学习生态文明知识,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成为具有生态素养的人。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和环境法律法规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教材中没有专门章节阐述生态文明内容,但其中拥有不少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一是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中包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要求大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自然、善待自然。二是关于科学对待人生环境,要求大学生促进自我身心和谐,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等。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的文明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不断走向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价值追求。三是关于社会公德,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上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四是关于环境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补充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材料。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生态文明建设日趋重要,加强我国生态环境史教育显得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建国以来生态环境史和中国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与建设发展史。在该课程中适当补充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方面的内容,不仅能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关于生态文明的认识与建设发展史。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加强生态哲学思想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与人具有内在统一性,不应当破坏大自然物质代谢的正常循环,违背生态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人对自然的调节控制应当更人性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包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如关于物质世界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科学地解释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指出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在“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概论”是一门拥有丰富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重要课程。一是关于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方面。二是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分别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强调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三是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三)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的重要场所,是个小型生态系统,学校的环境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情操,尤其会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因此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校园,让高校自身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和示范者。要在校园建设各个环节中渗透生态文明的要素和理念,用生态文明的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把校园当作生态文化公园,用生态的理念规划和建设好,把学校建设成宜生活、宜读书、宜休闲的美丽校园。
绿色校园建设中渗透生态文明。高校必须制定和实施绿色生态校园规划方案。高标准、高起点对学校生态绿化进行规划,充分反映出学校的办学、人文、时代等特色;在校园绿化建设中注重乔灌草相结合,地面绿化、墙体绿化与屋顶绿化相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文化校园建设中彰显生态文明。首先,完善校园人文内涵标志的设置与命名。包括校园内所有道路、广场的命名和标牌设立;道路、楼宇、绿化等功能区的路标指示说明,环保标语牌和宣传警示牌;制作校训、学风、教风、学院精神告示牌及增设名言警句、标语,弘扬校园特色文化。 其次,开展以“生态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成立相关学生社团,定期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系列社团活动;开展“爱我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创建和谐生态文明新校园”演讲赛、“生态文明”主题班会活动、植纪念树、造纪念林等活动。
安全校园建设中凸显生态文明。首先,开展安全文明行为规范活动,建设安全文明校园。爱护学校财物,不准擅自挪动、拆卸、损坏或丢弃;学生不得在宿舍留宿外来人员;离开办公室、寝室及时断电和锁门,注意防火防盗;严禁在宿舍内烹煮食物、焚烧纸张,违章用电;禁烟禁酒,建立清新的无烟校园和无酗酒校园。严禁校园不文明恋爱行为,倡导男女同学文明交往,形成自重、自律、自爱的良好校园精神风貌。其次,采取节能环保措施,建设节能环保校园。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应用节能装置,禁止使用塑料袋等白色污染,增加绿色环保材料的宣传与使用;设立分类垃圾桶,分类回收垃圾,开展回收废旧电池等活动;节约水电,禁止使用高耗能电器。最后,建设绿色生活区,倡导文明卫生寝室。讲究宿舍卫生,美化宿舍环境,爱护宿舍设施,保持宿舍区安静。

(四)在社会实践中倡导生态文明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态文明教育必须深入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生态文明行为的重要性,从而对比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并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博物馆、野生动物园、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单位、鸟类观测站和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文化场馆等优势,努力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为大学生形成生态文明观念创造环境。引导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自觉抵制对生态环境有消极影响的物质产品和消费行为,积极践行“绿色消费”。
学校定期分批次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生态企业、生态工业园和绿色社区中参观和调查,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效,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端正自己的态度并积极地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鄢本凤,宋锡辉.生态文明观教育内容及实施[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3]黄娟,贺青春,黄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