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历史教学 >基于“三学期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科技

基于“三学期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科技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6359 浏览:1763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旨在育人,育人既包括较高境界层面的理想信念教育,更应包括基本境界层面的教养训育,两者都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得以强化。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偏废了教养训育。实施“三学期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集中安排于夏季学期,为全面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想信念教育与教养训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关键词:三学期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方式
1674-9324(2012)09-0144-02
在每学年两学期的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多采用课堂实践加课外实践的方式进行。比如,课外观看影片或阅读经典,撰写相关心得,然后在课堂进行分享;课外自学教材的部分章节,撰写读书笔记等等,都由教师给予一定分数作为平时成绩。其问题在于:挤占本就紧张的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实效性难以得到保障等等。目前,部分高校实行了“三学期制”,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集中于第三学期即夏季学期进行,这确实为克服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切实落实其教学目的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但是,如果不能科学地安排和组织夏季学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其效果也是堪忧的。比如,针对夏季学期的学时既集中又有保障,有的学校主张以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现代化生产基地、进行相关的社区工作和街道工作、进行社会调研活动等等。事实上,以一个每年招收五千名左右学生的高校为例,在为期一个月的夏季学期组织这些学生广泛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姑且不考虑夏季学期的高温天气是否适合社会实践,首先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udooo.com

在师资力量和安全方面就受到限制,更不用讨论这些社会实践是否能真正起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问题。鉴于此,笔者基于“三学期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教学目的

所谓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实践的方式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其中,实践可以是课堂实践,也可以是课外实践,课外实践又包括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因此,这里的“实践的方式”,既包括课外的当下动手的实践,也包括在课堂上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并对未来行为构成影响的触动式实践。实践的效果并不取决于学生是否“动手实践”了(进行大量形式主义的实践而成效欠佳的例子太多),而是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真正被“实践”所触动和影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究竟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实践方式,应当根据其教学目的来确定,并辅以师资力量、教学学时等一并考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旨在育人,育人既包括较高境界层面的理想信念教育,更应包括基本境界层面的教养训育。因为高校教育所培养的不但应该是在职业生涯中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接班人,而且更应该是社会生活中富于教养的人。否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陷入“有钱人越来越多,贵族越来越少”的境地。众所周知,和谐社会的根本在于人。如果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都以富于教养的状态踏入社会,毫无疑问,我们的社会不但是和谐的,更是充满希望的,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也有赖于此。因此,无论是理想信念教育还是教养训育,都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才能切实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侧重于理想信念教育。这既有主观认识上的原因,又有学时有限的原因。实行“三学期制”,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落实理想信念教育与教养训育提供了较好的实施条件。

二、“三学期制”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根据“三学期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集中于夏季学期进行的背景,笔者主张主要采用课堂实践、辅之以少量课外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因为对于触及灵魂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想信念教育,其实践教学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主要在秋季与春季学期的理论教学课堂上进行。也就是说,不必像以往那样安排专门的学时、采取专门的学生实践方式,而只需要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将有关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事例揉合在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中,以增强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坚定其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中有很多与理想信念相关的内容,不同的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相关事例予以深化,这既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足够的空间有针对性地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又要求他们能够把握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而在反复强化的过程中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目的。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养训育,笔者也主张其实践教学主要在课堂进行,而且集中在夏季学期的课堂上,在此基础上辅之以少量的课外实践。从高等教育来看,教育是要使大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非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大众教育相对于精英教育而言更需要夯实的是使大学生“成人”的教育。因为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由于中国式的独生子女教育与应试教育,最为欠缺的是一些关于做人的基础性教育。如果没有关于做人的基础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是一种空谈。同时,缺乏做人的基础性教育而积极地将学生推向社会,也只会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用人单位对刚毕业大学生的抱怨、家长对孩子独立之后的表现不满意、以及一些学生因社会适应不良而产生的抑郁倾向和厌世情绪等等,都充分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关于做人的基础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集中在夏季学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正是进行这种基础性教育的大好时机。对此,笔者在这里细谈一下自己的初步设想。将为期一个月的夏季学期的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前3周为第一阶段,课堂实践为主,辅以课外实践;第4周为第二阶段,主要是课外实践。第一阶段:首先,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一些关于做人的教育专题,比如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自制教育、心态教育等(让学生参与到教育专题的设计中来,就已经开始了对他们的实践教学)。其次,师生共同确定每个教育专题的教学形式,可以是由教师结合经典事例来讲,也可以是让学生结合所见所闻一起来讨论和分享,还可以设计为辩论和小品等形式的专题活动。总之,要将教学形式多样化,而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再次,由教师提出课堂实践的相关要求,比如,学生在课堂实践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准备、讨论和辩论技巧训练、小品表演准备等,这些准备和课堂表现都可以作为确定学分的依据;每个教育专题应包括典型事例、主要观点、理由阐述、对于个人群体社会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等。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教育专题,要求学生在其中至少选择两个专题,于第二阶段进行课外实践,并撰写课外实践经过、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实践之后的认识,使学生真正明确今后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所撰写的材料也作为确定学分的依据。

三、结束语

根据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的教育规律与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因材施教。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确定了既定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相对难以实施。但其实践教学却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平台,当代大学生在“成人”方面最为欠缺的部分都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平台得以落实。因此,其实践教学是一个难得的可以因材施教地育人的机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吕志,黄紫华,主编.面向社会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3]吕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2).
[4]班荣鼎.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
[5]柳礼泉.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