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历史教学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检测校企“双主体”合作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和检测校企“双主体”合作

收藏本文 2024-02-14 点赞:4947 浏览:122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以当前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的热点问题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从合作机制、办学模式以及保障制度等方面展开的校企“双主体”合作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双主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1672-5727(2012)10-0137-02
2010年9月,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这是时代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深化“校企合作”,创新观念与机制,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政府部门、各高职院校到教师个人,均意识到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并致力于校企合作的摸索与探讨。虽然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运作方式、合作对象、机制以及模式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与隐忧,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实施效果和校企双方继续合作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学者提出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部分高校开始了这方面的摸索与尝试,但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院自2009年始开设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能从事医疗器械生产装配、质量检测、质量监督与管理、产品注册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是一个较新的专业,开设此专业的院校较少,目前仅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我院开设了此专业,可资借鉴的办学经验较少。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对人员、技术、设备及环境要求很高,我院开设该专业,基础薄弱,实训场地不足,师资水平有限,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水平。我们选择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站(以下简称省医械所)作为合作对象,开展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双主体”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校所双主体合作的研究探索,突破以往的院校单一主体、企业参与的格局,“双主体”共同培养人才。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科研合作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使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弥补高职院校在实践资源、实训教师等方面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上岗竞争力。
总体设计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双主体”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摸索校所双主体合作办学,从合作机制、办学模式以及保障制度等方面深入展开探索。力求通过校所双主体合作的摸索与实践,突破以往的学校单一主体、企业参与的格局,凸显和强化医械所一方的主体性,双方共同完成对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课程改革以及实习就业等方面的调整和改进,从而促进专业发展和进步。
开展校所“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利用各方资源调动和激发医械所的“主体”意识,开展双主体合作办学的研究与实践。

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院所双主体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效地整合双方的社会资源、节约资金、互利互惠、互通有无,一方面,可以资源共享,提高双方现有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为省医械所专业人才提供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院所双赢。
具体实施

(一)双主体合作准备

合作对象分析对省医械所进行深入了解和深度调研,了解对方的合作动机和需求,据此挖掘最大合作共赢点,寻求最佳合作契机,创新合作模式、合作机制以及合作保障制度,以求产生更好的“所方效益”,以保证合作的顺利开展和持续进行。省医械所是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实验室,是依法授权的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拥有一大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学历人才。结合省医械所的实际情况,开展校所“双主体”合作办学要调动对方的合作积极性,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通过学生短期实习解决省医疗所个别时期人手不够的困难,协助其完成各项监督抽验任务;(2)利用学生实习和就业将省医械所的技术和怎么写作带到各个企业,扩大省医械所在行业内的影响力;(3)通过利润分成等多种形式,让省医械所从合作办学中取得实惠,获得效益;(4)充分调动省医械所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检测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合作方案制定与完善院所“双主体”合作探索的目的在于促进人才培养的社会化和实用性。充分利用我院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机构同属药监系统的优势,借助政策支持,大力开展合作项目。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具体设计合作方案,创新合作模式,最大可能地实现合作双赢,体现借力校企合作对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合作方案的制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充分利用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资源优势,借助其给予的政策倾斜和帮助积极开展与省医械所的合作,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合作的可行性和持续性,实现长期、有序、良好运作。鉴于合作对象的特殊性,需在合作机制、合作模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合作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实现合作双方共赢。

(二)双主体合作实施

合作方案验证及完善之后进入方案实施阶段。认真贯彻执行合作方案,并对在此期间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要认真总结方案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不断改进和深化合作方案。让院所“双主体”合作开展得更细致、更深入、更有成效,培养出符合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校所“双主体”专业建设(1)共设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双方专家9人组成,每年召开委员会会议1~2次,对当年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对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委员会下设教学管理办公室,由双方各指定一名教学管理人员,负责双方的日常教学管理事务,并及时沟通和处理“双主体”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2)校、所各设专业带头人。双方各设1名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指导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培养青年教师,带动形成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一流专业教学团队;指导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系部调整、改造传统专业、开发新专业或专业方向提供决策咨询;密切学院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积极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共同策划、申报教学、科研项目,校所联合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积极配合,为毕业生联系、推荐实习就业单位。院所“双主体”人才培养创新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有效开展。依据专业能力递进培养规律,按照三个阶段组织和开展教学。(1)夯实基础阶段。第一学年为夯实基础阶段,本阶段以学校为

原创论文www.udooo.com

主体,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学院教师授课为主。此阶段重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学生主要完成基本素质课程(如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如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2)技能锻炼阶段。第二学年为技能锻炼阶段,本阶段以省医械所为主体,以技能锻炼为主要目的,教师以检验所资深检测工程师为主。此阶段重在对学生进行检测技能的锻炼和检验员基本素养的培养,学生主要完成5门专业课程(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有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医用电气安全检测、电磁兼容检测技术)的学习和多个专项训练,提升学生检测技能和动手能力。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展开技能训练,由工程师带领学生在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中学习和提高。通过工程师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在工作和学习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优良的职业素养。(3)素质提升阶段。第三学年为素质提升阶段,本阶段学生进入省医械所或其他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岗位综合训练,在生产实践中打造真正的技能人才。一方面,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实习岗位的工作,为实习单位创造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岗位工作的锻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阶段以企业为主体,实行校企共管,企业与学校均安排专人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效果及评价
目前,国内开设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的院校较少,开展校企合作的研究探索,将有助于技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展开专业设置、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试考核方式等方面教学改革以及管理制度改革,弥补高职院校在实践资源、实训条件以及师资力量上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上岗竞争能力。
院所“双主体”合作的逐步开展开,使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无缝对接。通过院所“双主体”合作,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职医疗器械检测专业“双主体”合作方案并顺利施行,为高职校企合作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开展高职医疗器械检测专业院所“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对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必然给医疗器械专业群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提供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胡萍,赵菲菲,左继军.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8-19.
刘文江,杨理连.高职院校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内涵理解及其途径分析[J].职教论坛,2009(22):21-23.
[3]陶书中.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4):21-22.
[4]朱春辉.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
30(10).
[5]陈锡宝,朱剑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误区及化解途径[J].探索与争鸣,2009,30(10).
作者简介:
彭胜华(1978—),女,湖南宁乡人,硕士,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医疗器械检测。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