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财政税收 >> 财政收入 >试析经济增长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加影响站

试析经济增长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加影响站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22828 浏览:980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各地区间经济进展的差距出现了不断扩大的现象。在许多探讨中基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大批颇有建树的论述成果。然而,中国的各地区间经济进展差距加大的走势并没有由此得到显著遏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进展差距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进一步扩大。关于中国地区间进展不平衡不足的理由与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仍然未被人们所认识,寻找新的视角进行探讨仍然是摆在论述界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不足。我国以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体制革新后,初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与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这对调节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联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进展之间有着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对我国地区经济进展的影响,以及对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同影响程度究竟如何,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本论文立足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视角,浅析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加的影响,选取了1995-2009年间我国各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政府对各省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进展的影响水平进行了评估,同时检验了政府间转移支付对省际经济收敛作用的影响。本论文的探讨是在借鉴国内外探讨的基础上,以1994年我国分税制革新以来的数据为浅析对象进行探讨的,采取定性浅析与定量浅析相结合的策略来论述转移支付对经济增加影响的不足。通过建立论述模型和实证模型,进行计量回归浅析,一方面得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在地区经济增加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探寻一个更加规范透明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分配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经济进展差距上的作用。本论文共分为五章,首先以文章选题背景及其作用谈起,探讨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影响地区经济进展差距的论述基础,对国内外学者的财政转移支付论述基础、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进展影响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介绍与评价,同时对我国现行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系统以及地区经济进展的近况进行了介绍。其次,采取σ收敛和β收敛的策略,对我国各地区间的经济收敛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方面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扩大了各地区间的经济差距。然后浅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对推动各地区经济进展的影响,以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率为应变量,以转移支付力度、劳动力水平、人力资本水平、投资水平、通货膨胀程度、税收负担以及对外开放度为自变量,采取固定效应策略进行了回归浅析,结果表明转移支付能够推动中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增加,而转移支付对东部地区经济增加的影响程度大于转移支付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后在探讨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倡议,主要包括:(1)优化转移支付的结构,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降低税收返还的比例;(2)规范专项转移支付;(3)改善因素法的转移支付制度;(4)实行纵向与横向交错的转移支付方式;(5)建立转移支付制度相关的配套措施。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论文经济增加论文经济收敛论文

    摘要4-6

    Abstract6-8

    第1章 引言8-16

    1.1 不足的提出8-13

    1.2 探讨目标及作用13-14

    1.3 探讨的革新与不足14-15

    1.4 文章架构15-16

    第2章 文献综述16-24

    2.1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16-18

    2.2 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的国外文献综述18-20

    2.3 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的国内文献综述20-24

    第3章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论述浅析与近况浅析24-35

    3.1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相关论述24-27

    3.1.1 财政分权论述24-25

    3.1.2 推动纵向的财政均衡25

    3.1.3 推动横向的财政均衡25-26

    3.1.4 解决溢出效应26-27

    3.1.5 统一的怎么写作标准27

    3.2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及效应27-28

    3.3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历史及近况28-35

    3.3.1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历史28-30

    3.3.2 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系统30-35

    第4章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对经济增加的实证浅析35-44

    4.1 经济收敛35-39

    4.1.1 σ收敛35-37

    4.1.2 β收敛37-39

    4.2 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加39-44

    4.2.1 实证模型39-42

    4.2.2 主要结论42-44

    第5章 政策倡议44-45

    5.1 政策倡议44-4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